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前沿:我国科学家研发“生物黑科技装备”,一枚芯片即有效降糖

2020-06-08 0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时光派研究院 时光派

我们的情绪、精力、健康状态甚至世界观,都是由体内各种化学物质决定,之所以出现精神、身体的负面情况,多半是某些功能细胞未在对的时间分泌对的物质。

倘若不远将来,我们可以用智能程序指挥身体激素分泌,让其“规范化”、“健康化”,一定可以预防大量疾病,或个体化治疗诸多“疑难杂症”。

这个愿想正越来越近~

上周末,《Science》杂志披露了一个汇集西湖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华东师范大学顶尖科学家成果的“生物黑科技装备”:仅需一个 “芯片”,即可用电子设备在体外控制动物体内的激素分泌,最终达到控制、治疗疾病的目的。

图-皮下就是平时打针做皮试的位置

芯片外观如下图,它的体积小于硬币,却是个五脏俱全的生物电子设备;

因为体积小,该芯片可以顺利植入活体动物的皮下,是不是有点马斯克追求的“人机互融共生”那味儿了?

图-黑科技皮下芯片,虽丑但强

接下来,科学家试着用这个芯片治疗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科学家把一种基因改造后的人造胰岛β细胞放入芯片左侧圆槽,随后将其整块埋入糖尿病小鼠背部的皮下位置。

01

人工埋这细胞有啥意义?

要知道,普通β细胞需经历:

环境中的细胞介质、辅助因子、信号因→β细胞膜去极化→电压依赖钙通道激活→环境中的钙离子内流→基因表达转变

这一系列复杂步骤,才能最终分泌胰岛素,而糖尿病患体内这些过程多半是受损的、不灵通的!

本研究所用的人工β细胞则无需上述复杂的“环境要求”,芯片释放指令后直接引起钙离子内流,随后人工细胞分泌胰岛素。

因此,只需把芯片激活程序写入一个体外信号发射器(可看做芯片的“遥控板”),在需要调控血糖时(例如饭前)开启发射器,即可无线遥控芯片,最终降低血糖。

图-改造胰岛β细胞示意图

目前I型糖尿病所注射的速效胰岛素,大约在15-20分钟后小时后起效。

本研究这款智能芯片起效时间也与之非常接近:打开发射器仅10分钟,小鼠体内芯片便被激活,15分钟后,小鼠血糖开始下降。

图-实时监控下的小鼠血糖

听起来是不是很激动人心?不用打针,不用服药,手指头点一点,就能向体内发送生物信号,改变整个身体的糖代谢状态——就像发微信一般轻松简单。

然而目前该设备只在动物身上取得成功,想要运用于人类、惠及大众,还需升级换代,解决2个明显“缺陷”:

1、不够便携

首先是不够便携,植入式芯片本身挺小巧(对比下图民间生物黑客手机般大的设备......),但与之配套的体外信号发射器体积较大,且需要我们贴身携带(类似于蓝牙耳机与手机),这感觉就和一直背着24小时心电图监测仪似的。

常言道“有市场就会有改进”,计算机就是短短半个世纪就从一间房变成手掌般大小的,我们也期望该设备能进化得更轻便实用。

图-民间“生物黑客”的植入设备,小巧便携真的很重要!

2、芯片消耗过快

第二个显著缺点,就是芯片消耗过快。

在本论文中,芯片池中的人造β细胞使用3周后会耗竭,必须人为更换,虽然对比每日注射胰岛素(需至少4次),I型糖尿病患者“皮肉之苦”的频率降低了,但若能进一步研得更长使用寿命的芯片,将会大大提高这类产品的依从性和普及率。

02

那,为什么这个“又大又疼”的设备会得到《Science》杂志的重点解读呢?

原因是科学家们看好该技术“进一步优化”后的潜在运用空间!

正如咱开头所说,人体所有的舒适与不适,都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一次次“打破稳态”和“重建稳态”,只要我们能基因编辑造出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甚至用干细胞技术获得年轻的人源内分泌细胞),就可“复制”该项研究成果到任意疾病治疗领域。

图-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交互作用的

来进行一次不完整的“畅想”!升级版的发射器,可直接省去笨重的“遥控板”,将程序写入手机APP,只需开启或关闭该APP,就可一键调控体内多种激素。

从而治疗:甲状腺素不足引起的甲减,垂体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性激素不足导致的性欲减退、不孕不育,瘦素、饥饿素分泌紊乱所致的肥胖,以及松果体褪黑素不足引起的睡眠障碍,神经递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精神疾病等等等等!

图-激素分泌相关的疾病(部分)

时光派点评

这篇研究报道的创新之处在于,科学家通过基因改造,得到了可人为操纵的β细胞,这些细胞放入病患体内后,像提线木偶般“听话”,并成功替代已病的“原厂部件”进行工作。

除了在治病方面有巨大潜力,该技术也有望用于延缓衰老:如果能改造更多类型的体细胞(依赖于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成熟!),那么很多器官在衰老过程中发生萎缩、凋亡的现象就变得不再可怕:例如通过弥补胸腺激素,延迟免疫系统甚至全身衰老;通过代偿性腺的分泌功能,延缓生殖衰老......

但同样的,我们应看到该技术背后的风险。人体内部是相对“封闭”的,一旦植入数字设备,就意味着把生命活动与计算机程序融合,这些程序能够被编写、矫正,也就自然能被攻击、篡改。想象一下:黑客们像黑星巴克WIFI一样入侵你的信号发射器(或手机APP),在你极限运动时篡改你的糖、脂肪代谢,让肌肉细胞能量“供不应求”,怕是要轻则头晕手软,重则有生命危险了~

THE END

如有任何对文章内容的疑惑、想法,或抗衰领域的问题,欢迎扫码联系小助理,更有超多独家惊喜福利免费放送哦!

参考文献

Krzysztof Krawczyk et al., (2020), Electrogenetic cellular insulin release for real-time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ic mice,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u7187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