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到迷中去:一周城市生活

王越洲 Jady Liu 陈仲伟 沈健文 周天鸣
2020-06-05 19:16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城市记忆总有多种储存方式。它的声音被留在有声幻灯片里,热爱它的人被印在胶片中,关于它的记忆被写在文字后,它的未来在一场场的展览中得以延续……

上周回顾:宝妹照相馆,幻灯片里的童年,城市的视觉印象

宝妹在哪里,宝妹照相馆就在哪里

位于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交口的“寄存处”很难被定义成某一固定类型的空间,但在5月26日至6月10日,它是一位湛江女孩在上海开设的临时照相馆。钟宝妹曾经在上海住过好几年,2020年3月,她决定离开上海去别的地方,从此宝妹在哪里,宝妹照相馆就在哪里。5月底回上海的短暂停留,成为“宝妹写真馆”在寄存处开张的契机。寄存处的主人华燕不希望这个小小的房间被当成一个和画廊、美术馆类似的,只为艺术家的作品服务的“白盒子”,她希望来到这里的创作者看到在这儿的“人”,而不是眼里只有作品。因此,这家照相馆没有专门准备的道具、布景,但有这个房间本身的窗、门、地、墙,它的空间,还有摄影师和你。一切可能都在这些最基本的元素中产生。(沈健文)

用快闪博物馆暂别顾客的四季酒店

2020年5月31日,上海四季酒店静安店在送走了最后一位住店客人后暂时歇业装修。在前一周,酒店策划了时光快闪博物馆,用开业至今的历史物件和文献来追忆这18年的运营历程。从36层窗口俯瞰酒店周边,张园静待更新、吴江路、大中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跟随18年“老四季人”Angel Su逛完时光博物馆后,我感受最深的倒不是酒店软硬件的配置,而且员工对于酒店的归属感:四季员工的食堂与餐厅采用的是同一套后厨,员工用餐无须刷卡。在歇业前,酒店还邀请所有曾在四季工作过的员工和他们的家属回四季,并开设专场导览。我想起一句话,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客户。(王越洲)

相关链接:四季酒店员工告别采访

冯梦波的有声幻灯片《童年》

六一儿童节,实验影像中心播映的有声幻灯片《童年》记录了艺术家冯梦波1966年到1978年间的儿时故事。受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的启发,冯梦波将创作三部同名自传体连环画,这是2018年完成的第一部。《童年》的原画从开本、画面比例、文字数量到工具与技法等各方面,都严格遵循了连环画的传统。在观看过程中,冯梦波去北京电台播音室录制的旁白和他收藏的黑胶唱片录音,很容易就将我带入了北京当时的时代氛围。在作者哥哥的叙述中,我细致地观察到一个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孩子的生活,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悸动。(截图/文 Jady Liu)

相关链接:冯梦波和武艺关于绘画的对谈

关于城市空间与视觉经验的线上讨论

6月3日晚7点半,澎湃湃客号和Plan J举办了一场线上讲座,邀请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严飞老师和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学系的孙哲老师谈一谈“城市空间与视觉经验”,由夏佑至主持。

严飞从一系列不同城市摩天轮的视觉印象说起,城市地标原本的定位是带来城市视觉印象的独特性,地标的趋同反而模糊了城市的独特性。孙哲朗诵起他当年的散文作品勾连起上海、巴黎的视觉印象,个人化的经验与叙事呈现出作为有社会学视角的普通居民对城市的视觉感知和记忆。对巴黎的城市改造,他给予一分为二的分析,哪些回应了城市现代化和市民的需求,哪些回应了政治需求。

两位老师都在上海读过大学,共同的上海城市经验,同样的社会学背景,对于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识进行反思。严飞还以大栅栏外杨梅竹斜街为案例,对这个传统街区的改造,通过多元群体的参与,各取所需的表达,给予赞赏。孙哲也基于上海话作为都市语言的建构特性,对上海火车站北侧苏北人社群的追忆,讲述了都市中多元群落(diverse ghettos)的景观。(陈仲伟)

相关链接:Plan J整理的分享回顾

本周关注:地方

地方小说:陈冠中《北京零公里》 

“从此、我和阳间告别、回不去了、糊里糊涂、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换了一个没人说过存在的存有形态、如果人生原是梦、那么活货的存活也只是另一场梦罢了”

陈冠中的新书《北京零公里》是一部旷世奇书。在一个纵横古今中外的虚构框架下,作者用真实的历史叙述,写作了一部历史传奇。整本书分三部分:内篇、外篇、秘篇。内篇是整本书的主体,外篇和秘篇作为补充,使得整个传奇故事显得更加丰富、魔幻怪异。所谓“北京零公里”,是有事实根据的,具体指的是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一个中国公路零公里的标志。作者站在这一个实际的零点位置,以一个存于虚无世界的历史学家的视角,叙述北京城八百年来的历史、人物、事件。

地方小报:《壹页郑州:沸腾吧,北闸口》 

《壹页郑州》是DOOGHOOD旗下基于本地文化、本土创作与本土创作者的原创内容平台The Green Paper推出的实体独立出版物。“沸腾吧,北闸口”是《壹页郑州》的首期内容策划,这一期内容,报纸带大家走进“传说”中的“北闸口旧货市场”,也就是很多老郑州人口中的“猫市狗市”。这里曾是郑州规模最大、最热闹的城市集市,也是被金水河、火车道包围的美食社区,如今则是每个周末循环沸腾的市井生活样板。报纸希望透过这期内容、这张报纸,让更多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年轻人看到,在高楼大厦的环抱里,还有这样一处生动、沸腾的缭绕烟火气。

地方艺刊:LEAP春夏刊“在希望的田野上” 

LEAP的2020年春夏刊以“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歌曲为题,聚焦当代艺术和文化中的“地方”。借用艺术的思维探索中国的广大腹地:西南、西北、东北、珠三角,以及被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称作“赞米亚”的东南亚高地,并将视角延伸至大众文化领域,剖析当下的“地方热”在文学、电影、建筑、音乐等领域中的显现,同时特别关注了疫情影响之下的地理和地方文化。

详情请关注艺术界LEAP微信公众号

地方快件:《没有外部》 

文化政治杂志《n+1》和Verso出版社联手推出的电子书合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作者们追踪了新冠在纽约的监狱和急救室、洛杉矶的无家者露营地,以及德里、罗马和伦敦的街头和我们居所的亲密空间的踪迹,探索了新冠带来的破坏,并帮助我们想象灾难之后什么可能会到来。

活动推荐:北京、上海及其他

北京·展览|忍不住转身 

在加速去历史化的当下,该展览将呈现当代艺术与文化创作者对历史遗迹的反复阅读与演绎。在当下历史言说过度与贫乏的两极之间,本次所展作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可以触碰或进入的有形实体和个体来访问过去。油页岩和火山、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时期的社区工人俱乐部、50年代的新闻摄影与舞台剧照、战争暴力导致的身心创伤、一段血缘关系、族群和童年回忆,这些都构成了艺术家手头的历史遗留物。

展期:2020年6月6日-10月8日

地点:中间美术馆,北京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

详情请关注北京中间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对谈|魔都上海的古今传说及鬼怪视象 

对谈将以地方性与当下性为坐标点, 将“魔都”一词的语义关系沉浸到志怪小说与民间故事之中, 拂开作为市井的上海面目, 看待另一种更丰富可能性的当地形象。“影像的文本”是OCAT上海馆年度公共教育项目“影像的分野”中的第一个单元,在该单元后两场的工作坊中, 将邀请艺术家灵树君, 与朱琺一起从既有知识系谱, 以及写作与造物绘物实践相参证的角度, 建构图文循环的模型, 与参与者一同通过影像创作激活文本中的视觉形象。

对谈人: 朱琺、有鬼君

主持人: 徐缓之

时间: 2020年6月6日 14:02-15:33

地点: OCAT上海馆公共教育空间 (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 负一层)

详情请关注OCAT上海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安娜苏的艺想世界 

被受青睐的纽约时装设计师安娜苏即将回到她的故乡——上海。此番一同降临的,是复古风格与文化奥秘的融合,是纽约地下创意文化,是——“紫色”。安娜苏,她是问题“提到紫色时你会想到谁?”的答案。

时间:2020年6月6日-8月30日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艺仓美术馆

详情请见艺仓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南京·放映|恢复性观影训练 

后窗将于本周末重启南京的线下现场,重温经典,以旧带新:魏晓波“生活而已”三部曲、徐童“游民十一年”系列《老唐头》、《挖眼睛》、《赤脚医生》。

时间:2020年6月6日-6月7日

地点:南京万象书坊(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8号)

详情请关注后窗微信公众号

线上讨论|CCVA新冠疫期特别研讨:两米外的世界 

此次系列线上研讨将就疫期经验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讨论,进而探索当代艺术、文化及相关领域在当下扮演的角色,旨在协助未来的社区建设和跨文化理解。

研讨嘉宾:项飙 等

主持人:姜节泓

第一场时间:2020年6月6日 北京时间16:00(英国时间9:00)

参与方式:Zoom会议ID: 857 590 8389,密码:8V6mDA

详情请关注CCAV微信公众号

议题科考团:可持续社区设计 

在欧美国家,人人参与社区已是社会传统。社区是每一个人认识社会的“课堂”,是每一位政客赢取民心的“战场”,是社会关系开始的地方,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领地,也是社会学、生态学的土壤。回望今年的新冠防疫期间,每个人都和社区相濡以沫。本期科考团将帮助你构建属于你的社区观-社区观是一个跨学科、多维度的场景型世界观。社会由无数个社区组成,社区是你与社会的过渡空间。当你理解了一个社区的运营规则,也就理解了一个社会。

详情及报名请查看无奇不游微信公众号

征集|首届abC艺术书奖启动

abC艺术书奖将是中国首个针对艺术家书、手工书以及非正式出版物的奖项。通过设立 abC艺术书奖,art book in China 希望鼓励本土创作者在以“书”为载体的广阔空间中进行视觉与观念上的自由表达与探索。并借助平台与合作机构的共同力量,以提供创作资金及合作资源的形式,对其中最具原创性的探索者给予具体的奖励。

详情请关注abCofficial微信公众号

征集|“14天孤岛”涟-艺术驻岛计划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长时间的缺乏交流,让人慢慢进入一个自我怀疑的状态,如同孤岛般封闭隔绝。因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种感觉,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在此时会显得尤为强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发起了“14天孤岛”涟-艺术驻岛计划。我们将会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象征隔离状态下使用的食宿材料(“设计丰收”大米与充气床)。参与者可以在想象中的“隔离”状态下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并在14天后将创作过程(图片或视频)与使用过的充气床一同发送给我们。

详情请查看奔放艺术微信公众号

播客|中(当)国(代)作(艺)为(术)问(的)题 

两位主播与北京中间美术馆钱梦妮一起阅读中间美术馆的第一本出版物《中国作为问题》收录了自2018年开始的“中国作为问题”系列演讲中洪子诚、汪晖、孙歌三位学者的讲座讲稿,另有2017年“沙龙沙龙”展展期内进行的“新春座谈会”、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女士为“跃动的音符——厐壔新作展”所作的策展文章与诗人小引的一篇日记。听了这期节目后,相信你会对“美术馆是一个要与生活产生断裂式连接的地方”(孙歌)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可在艺术有读官网收听节目

海报集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