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拾声|去年夏天,泰国的跳蚤市场和夜市

罗菲
2020-06-17 16:47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原图:罗菲  Logo设计:龚唯  海报:康宁

1

这是一组来自去年夏天在泰国的实地录音,当时我受邀参加曼谷艺术文化中心举办的“模糊边界:国际行为艺术节”。在曼谷游走,随处都会遭遇这座东南亚中心城市喧闹繁忙的交通噪音,还有人气爆棚的跳蚤市场和夜宵场面。这些声音铺垫了曼谷这座城市独有的声景底色,那种每时每刻都处于流动与碰撞中的亚洲活力。这使得曼谷一方面非常国际化,非常包容,非常现代,比如繁华的暹罗购物中心。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座随处可见烟火气的城市,未加掩饰的来自普通人的底层日常生活就在眼前。

本文图片及录音均由作者提供

曼谷街边拳击现场
在选录的这些声音中,首先听到的是来自曼谷暹罗购物中心街边的一场拳击赛现场。那天正值周末的一个夜晚,十字路口车水马龙,路边的拳赛现场人声鼎沸。激烈的肉搏,观众的摇旗呐喊和路边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通勤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把拳赛擂台搬到十字路口的街边,还是头回见到。
曼谷华昌站与轻轨列车
随后的一组声音是来自曼谷的不同交通工具:通勤船只、轻轨列车、航班、汽车、摩托车,等等。首先是来自华昌站的采音,这是“水上出租”停靠的一个站点,位于曼谷艺术文化中心背后,那是一条贯穿曼谷东西两端的狭长水域,名为潘发水门(Phanfa Bridge–Water Gate),它与湄南河相连,两岸都是繁忙的生活区,看样子曾经可能是一条运粮河。河里有通勤的小船,可以容纳十来个人,本地人叫它“水上出租”,价格十分便宜。当然,整个设施也非常简易,船只周围用塑料布遮挡,防止河水溅到乘客身上,救生服则挂在顶棚上。本地人说,河水很脏,要小心。沿着水域航行可以看到城市美景,也可以看到真实的平民生活,就像我们小时候穿过一些古城巷子一样,人们在路边做饭、洗衣服、聊天、卖东西。掌舵的师傅技术好得惊人,可以在晃晃荡荡的水面上操作自如,比如在狭窄的河道巧妙错船,也可以随时靠岸买烟、取水、接人,就像鸟儿俯冲到树梢上叼只虫那样熟练轻巧。
航班降落与曼谷街头交通
接着是轻轨列车上的声音,我们一行人前往访问泰国著名艺术家瓦桑的工作室,一个位于居民区里的工作室,他在那里接待国际艺术家,做展览、艺术节和独立出版。像他这样小型的独立文化艺术空间在泰国非常普遍,就像随处可寻的大大小小的跳蚤市场。随后两段声音则来自航班从曼谷返回国内降落时候的广播声——带着泰国口音的中文,以及曼谷街头不绝于耳的马达声汽笛声,无时无刻的城市流动。这些来自水陆空的交通工具的声响,提供给我们一份有关这座极具活力的亚洲城市的声音档案。作为临时访客,我们同样被裹挟其中。
曼谷夜宵店
接下来一小段声音来自曼谷烧烤店里夜宵的场景,我们坐在一家有空调的烧烤店里,夜里十点多,仍然有很多职员下班到这里喝酒、聊天、会朋友。泰国路边摊、夜宵、二手市场有着非常庞大的规模,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地摊经济”。曼谷除了有那些定点的大规模集市,更多的是各式各样流动的临街摊贩,这个由无数人支撑起来的市井正好为游客和本地人提供了十分便利的生活。从早餐、时鲜果蔬、零食、生活用品、旅游小商品,到通勤的嘟嘟车,甚至观看一场拳赛或娱乐表演,不一而足,都可以在街边发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摊位上五颜六色的桌椅和餐具都很干净,至少没有明显的油垢污垢,摊主态度也十分友好,这也反映出泰国人对待生活和客人的态度吧。

2

在帕他仑的岛上
我们坐了整整一夜的卧铺火车从曼谷到达南泰的帕他仑。这是一个靠近马来西亚的小镇,坐落在宋卡湖畔,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之一。这里渔业发达,远处湖面上架设有许多巨大的,竹竿搭建的捕鱼装置,远远望去像成群的动物骨架,也像某种神秘的战事工程。黄昏或黎明,在昏昏暗暗中,它们的存在让人感到有些诡异。这里紧邻塔勒河内湖(Thale Noi)湿地,泰国最大的水禽保护区,有接近两百种水禽,许多候鸟和本地鸟类在这里栖居,湖面还有许多盛开的莲花。

湿地周边的公路上,附近的渔村里,到处都晒着咸鱼、鱼蛋和各类海鲜食品。这自然是当地最传统、最受欢迎的食物,只是在炎热的夏季,腥气袭人,多看一眼都会感到更加口渴。和曼谷相比,这里的食物也更咸、更辣。

3

帕他仑的绿色集市
在泰国的最后一天,我在帕他仑当地著名的“绿色市集”(Tainod’s Green Market)采音。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由当地社群组成的集市,主打当地有机食品、南泰文化艺术,各地游客组团慕名而来。集市特别有人气,类似国内的庙会、好吃街。集市上可以见到非常多的有机食品、形象各异的我也叫不上名字的热带果蔬、绿植、花卉、手工产品、家庭美食,但不提供酒精饮料,还有不少摊主自己或家庭组成的乐队演出。据说这个集市所在的院落是由当地一位艺术家购买,然后捐赠给社区,让大家可以到这里来分享各家的美食和劳作。

我手持录音机,一边游走,一边采音,从声音中可以感受到当地社群的热情与活力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那种源于当地居民自发互助的传统。这段采音也是整个泰国声音日记的最后一段,大约20分钟。

这些声音来自约一年前,在新冠肺炎重创全球旅游经济的今天,这些声音记忆中的躁动、自由流动的场景,闲适的情绪,宛如隔世。我通过“声音漫步”的形式,在城市游走,用便携式录音设备收集声音,这让我对我所生活和拜访的城市音景有更敏感的观察,我也根据当时的情绪和直觉来跟随声音,最终形成一份属于自己,也属于城市的声音档案。

(作者罗菲系艺术家、策展人。)

————————

“拾声”系列从实地录音出发,用听觉感受一个地方的人和环境的关系。

    责任编辑:沈健文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