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IEEPA案例: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垃圾循环理念及模式

2020-06-16 14: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瑞典是北欧发达国家,人口950万,面积45万平方公里,素以科技创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著称于世。近年来,座落于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哈马碧生态城受到各方关注,也成为各国领导人到访时经常参观的项目之一。

“哈马碧”(Hammarby),瑞典语意为“临水而建的城市”,原为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南城的滨水工业区,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哈马碧生态城1996年开始重新规划,2000年破土动工,瑞典申办2004年奥运会时拟将其建成奥运村,申奥失利后则决定将其建成一个集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样板新城。生态城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约合3000亩),共建造11000套住宅,可供2.6万人居住,另外还有可为1万人提供就业的商用面积。其人口密度参照世界城镇化人口控制标准,即每平方公里1万人,每人100平方米用地。 

生态城提出的生态目标是:每户公寓拥有15平方米绿地,能源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源,人均用水降低一半,普通垃圾减少15%,有害废弃物减少50%,80%的厨余垃圾处理后回田作为肥料或用于生物质发电。

生态城采用“哈马碧模式”,将能源循环链、水循环链和垃圾循环链有机衔接,三者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体化的“环境生态循环圈”,使生态城对环境的排放和负荷降至最低。

哈马碧模式:三个循环链

 

其中垃圾循环链是指,通过垃圾分类分别把可燃垃圾送往热电厂发电,把厨余垃圾送到肥料厂转化为有机肥料,将电池、化学品、油漆等有害垃圾送到专门的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生态城建有楼前、街区和社区三类不同的垃圾收取点。经过分类的厨余垃圾、可燃垃圾、报刊废纸等可就近投放到楼道或楼前的垃圾真空抽吸口,可回收再利用的旧包装、旧衣服、空瓶和电子垃圾送至街区垃圾站,而危险品和有害垃圾如燃料、油漆、电池和化学品则送到社区垃圾站。

生态城楼前垃圾站的创新点在于采用了真空自动抽吸系统,每天定时通过地下真空管道抽取分类好的垃圾,送到社区垃圾中心自动分装入垃圾集装箱。这样可以避免垃圾车进入居民区,可以防止垃圾装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垃圾地下真空抽吸系统

哈马碧生态城还与每位住户签订环保合约,承诺接受环保理念,节能节电节水及垃圾分类达标。社区则为新住户提供有机垃圾箱、生物降解垃圾袋及节能灯泡并随时领取。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哈马碧生态城的规划建设由政府统筹,设立了精细明确的“无碳城市”发展目标。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哈马碧已经建设成为一座占地约204万平方米的高循环、低能耗的宜居生态城,成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典范。从资源的低消耗到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从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网络到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哈马碧生态城的成功为全球生态城市垃圾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