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在杭州,试图“看见”噪声

2020-06-18 1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噪声,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这种“隐形的污染”给公众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第二款,环境噪声污染,指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本文以政府公开的环境质量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呈现杭州近年来的声环境状况:杭州市并不是一座安静的城市,市民对生活噪声、建筑噪声投诉频繁;与此同时,政府对噪声污染的整治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近年来,紫外线指数、路况指数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水环境、大气环境实时监测数据接连对公众开放。声环境质量,会成为衡量市民生活品质的下一个指标吗?

因声音无法被看见,很多时候人们无法衡量声音的具体大小。分贝(dB),是用来度量声音强度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的文件,在人们的感觉中,30分贝以下的环境是“安静”的,90分贝以上的环境是“很吵”的。

噪声分贝(dB)值对照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声环境质量标准》

http://img.jingbian.gov.cn/upload/CMSjingbian/201806/201806211003047.pdf

美国联邦航空局 Fundamentals of Noise and Sound

https://www.faa.gov/regulations_policies/policy_guidance/noise/basics/

杭州是一座安静的城市吗?

杭州总是留给游客“和风熏,杨柳轻”的静谧形象,但从噪声污染的角度来看,她却很难被称为一座安静的城市。

杭州的噪声污染情况在全国属于什么水平?《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数据显示,2015至2018年间,全国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的等效声级平均值都在54分贝左右,而杭州在这几年的等效声级均大于55分贝,在下表所示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中,处于三级水平。实际上,除了2017年,杭州在其余三年的噪声分贝绝对值均高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四。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hjzywr/

其他省份的省会城市噪声情况大多表现不佳,等级水平为二级或三级,高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数值。

2015-2018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

数据来源:2016-2019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hjzywr/

注:每年的报告显示的是前一年的环境噪声数据

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出具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2018年间全国各地昼间的达标率大约稳定在92%,绝对值高于夜间约74%的达标率水平。全国省级城市在此期间的环境噪声平均达标率有提高的趋势,杭州的达标率则先上升后下降。

2016-2018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点次达标率

数据来源:2017-2019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hjzywr/

关于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昼间声环境质量,从达标率颜色分布来看,大多数省会城市的达标率显示较高水平。在东南沿海省会城市中,上海、南京、福州都表现良好。杭州的昼间达标率相对较低,2016-2018年间最高达标率为84.8%。

2016-2018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夜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点次达标率

数据来源:2017-2019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hjzywr/

在夜间声环境质量方面,从达标率颜色分布来看,全国中部、东北部、西南部的省会城市功能区达标率较低,东南沿海的达标率较高。在东南沿海城市中,南京的达标率最高。而邻近的杭州的达标率比较低,2016-2018年中最高夜间达标率仅为65.2%。

具体看杭州的八个区县在2014到2018年间的噪声情况,杭州市区是最“吵”的,桐庐县则是最“安静”的。除淳安县和建德市的噪声分贝在这五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区县的噪声分贝均有所增加。

2014-2018年杭州市各区县区域环境噪声年际变化

数据来源:杭州市、临安市、富阳区、淳安县、建德市和桐庐县2015-2019《环境状况公报》。其中,桐庐县仅有2016年《公报》公开可查,故该县其余年份数据引自杭州市《公报》

http://uee.me/df5dc

噪声污染与健康危害

2011年,世卫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关于噪声对健康影响的报告:《噪声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尽管其对象是欧洲尤其是西欧发达国家,但它却是第一次指出噪声污染不仅只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减少人的寿命。噪声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http://www.euro.who.int/__data/assets/pdf_file/0008/136466/e94888.pdf

报告显示,噪声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风险可用金字塔三角形来表示。金字塔最底层,受到影响人数最多的是"不舒服感",比如扰民带来的情况。再往上一层是导致"压力"。再往上就出现了"风险因素",引起包括高血压、胆固醇等,再上一层就是"疾病",比如会引起睡眠失调、心血管疾病等,而金字塔的最顶层是可怕的"死亡"。

多大的噪声会对人耳听力造成伤害?据非营利性医疗机构Henry Ford提供的数据,听力健康的人持续暴露在85分贝(相当于闹市区、嘈杂马路的声音)的噪声环境中超过8小时,或暴露在100分贝(相当于拖拉机开过、榨汁机工作的声音)的环境中超过15分钟,听力就会受损。

噪声对人耳听力的危害

数据来源:2020 Henry Ford Health System

https://www.henryford.com/services/hearing/conditions/what-is-hearing-loss/hearing-loss-prevention

居民投诉与政府治理

噪声虽看不见,却是影响人们生活的大问题。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噪声投诉件数长期占环保投诉总数第二,其中建筑施工和生活噪声是民众“吐槽”的重中之重。

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

接收各类型噪声投诉比例

数据来源:2011-2019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hjzywr/

2019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8年全年杭州全市共处理环境信访16735件,比上年同期19064件下降12%。其中大气污染投诉总数第一,占52%;噪声污染投诉总数第二占22%,达3680余件。

为了更加了解噪声(音)对杭城市民生活的影响,我们决定通过爬取媒体文本来考察市民生活中的噪声问题。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取了“杭报集团内容数据库”中《杭州日报》、《都市快报》两份比较有代表性的党报和都市报作为分析对象。我们用Python爬取了自200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所有涉及到“噪声(音)”关键词的总计1893条数据,然后经过链接有效性和关联词逻辑筛选后最终获得1558条有效样本。(注:为了统一表述,我们在爬取所有文本之后将“噪声”关键词替换成媒体较常使用的“噪音”。)基于文本我们绘制了如下词云和语义网络。

杭城报纸有关“噪声(音)”报道的关键词词云

数据来源:杭报集团内容数据库

https://www.hzlib.net/szzysjk/140.htm

杭城报纸有关“噪声(音)”报道

的关键词语义网络图

数据来源:杭报集团内容数据库

https://www.hzlib.net/szzysjk/140.htm

词云里包含的高频的词有“设计”“企业”“建设”“市场”等涉及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词语。同时,外围涉及到“施工”“工程”“车辆”等更加具体的词语。这些高频词展示了媒体和民众有关噪声(音)话题的主要讨论范围,也印证了前文提到的“生活噪声”和“建筑噪声”是民众投诉的重点。

面对噪声带来的问题,杭州政府在近十年也做出了整治行动。根据2008-2019年期间杭州政府网的公开数据,我们共收集到与“噪声”相关的法规文件76篇,大部分法规涉及的噪声条款比较泛化。多达31篇法规文件中的条款只要求对区域环境噪声进行整体性的改善和治理,并没有提到具体问题或措施。在剩下涉及具体噪声问题和措施的法规中,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防治更受关注,分别有16篇和20篇文件提及。

由于生活噪声来源分散、持续时间短,目前政府集中整治的对象是建筑施工噪声。我们可以从建筑施工处罚情况具体看看政府对建筑施工噪声的关注和防治力度:下方数据显示,杭州近四年夜间施工的查处数量逐年攀升,其中余杭区、西湖区、江干区的夜间施工查处案件最多。

2017-2019年杭州市夜间施工噪声超标

行政处罚案件数

数据来源: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市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开查询

http://www.zjzwfw.gov.cn/zjzw/punish/frontpunish/showadmins.do?webId=2

2017-2019年各区县夜间施工噪声超标

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年际变化

数据来源: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市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开查询

http://www.zjzwfw.gov.cn/zjzw/punish/frontpunish/showadmins.do?webId=2

噪声污染为何难治?个人如何应对?

人民网曾在2016年的报道《人类公共健康的杀手,噪声危害仅次于空气污染》中针对噪声污染“久病不治”的现象进行了专家访谈,其中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李晓东认为这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导致:

 其一,民众投诉无门。噪声污染的种类繁杂,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部门对于噪声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

 其二,执法难度大。尽管按照我国的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区一般为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对各类车辆出厂行驶噪声也有相关限制标准,但相关部门对于交通、装修等噪声的取证、处罚难度很大。

关于投诉无门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从前文的媒体报道印证,也可以从繁复的投诉方式中看出端倪。通过杭州市公开的噪声管理部门与投诉方式整理可得,杭州市对于噪声的分类极细,管理部门很多,且没有统一的受理电话进行居中调解,为市民的投诉带来了不便。

不同类型噪声的投诉方式

 

 

数据来源:杭州市政府网站

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19/3/29/art_1510978_18041.html

那么城市居民遇到噪声污染该怎么办?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针对常见的生活噪声、建筑施工等噪声,居民可以根据上图整理的投诉渠道进行投诉;

2.遇到公共设施运营导致的噪声污染,噪声持续时间长、公共危害大,可以对相关单位提起诉讼。

3.城市居民在购房时应注意住宅区的位置与降噪设施规划,住宅应与交通主干道之间保持距离,道路附近应有绿化,起到缓冲噪声的效果。

4.居民也可通过选用隔音窗、隔音墙、隔音板材或窗帘、地毯等吸音材料,尽可能削弱室内、室外产生的噪声。

防治噪声污染,政府亟需行动

噪声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污染,这些特质给噪声污染治理、规避噪声威胁带来了困难。因此,除了提醒个体提高对噪声防护的重视程度,我们更想呼吁各级政府提高对噪声污染的重视,把“硬约束”和“软治理”结合起来,并定期发布信息通报。

1.“硬约束”结合“软治理”

虽然国家层面已经设立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但目前的噪声污染防治力度不够,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监管弱、执行难的问题。如果能够将噪声防治纳入城市治理指标体系,或许能促使城市群从上而下通过“硬约束”控制噪声源头。

此外,声污染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对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产生的噪声可以像治理空气污染一样施以“硬约束”,但是对于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噪声,很难用“硬约束”手段加以治理。更可取的是向市场推出新型产品,从源头上控制噪声的发生。

2.定期发布噪声信息通报,促进信息公开

目前,我国许多环境数据逐渐建立起了实时公开和预报预警机制,让极端天气、紫外线强度、PM2.5(细颗粒物)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数据变得触手可及。

2006年1月,环保部开始公示全国水环境月报。

2019年5月开始,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实时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

2012年3月起,杭州成为全国首批每日公开PM2.5监测数据的城市之一

2015年1月1日,公众可以查询全国338个地级市的实时空气质量,包括:PM2.5、二氧化硫等六项指标。

在此基础上,人们还可以查询到数十种生活指数预报,如穿衣指数、洗车指数、人体健康生活气象指数等。这些数据的公开,有效提升了人们对于身边环境的认知,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杭州市除了一些常规的气象环境数据公开外,还基于相关的工业企业位置,建立了危废和污泥动态监控系统、垃圾焚烧厂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污染源直排环境地理展示系统等环境监控与数据公开系统,为监管和追溯日常生活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杭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

网页地址:

https://ljgk.envsc.cn/index.html?rg=079F09F91E4848920AD2678E83CCD25E

杭州市直排口工程展示系统

网页地址:

http://218.108.6.118/gis_hz_zpk/index.html

但是,杭州在声环境的信息公开方面还略显不足。多数噪声数据都是以年报的方式进行公布,数据不够详细,并且多以文字形式呈现。

而现在有许多国家都开放了具体到每个城市的噪声地图,公民可随时登陆网址进行查询。

法国巴黎噪声地图的网页界面

网页地址:http://www.v1.paris.fr/commun/v2asp/fr/environnement/bruit/carto_jour_nuit/cartobruit.html

美国噪声地图的网页界面

网页地址:

https://maps.bts.dot.gov/arcgis/apps/webappviewer/index.html?id=a303ff5924c9474790464cc0e9d5c9fb

中国在噪声地图这块还并不普及,目前总共只有深圳、北京、广州、上海这四个城市绘制了相应的城市噪声地图,且多用于内部研究,而并未将其运用进中长期环境政策制定和噪声管理规划当中。

环境噪声防治需要全社会协同出力。如果能够把清晰、全面的数据开放给民众,那么更多的民间文化科技力量就可以参与噪声防治当中。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声环境也能做到类似于环境气象数据这样的信息公开。

穹顶之下,噪声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作者:沈雨若、宋文荟、徐蓓、徐雨萍、杨晔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课程出品

参考资料:

[1] 孙秀敏, 徐忆红, 颜淼,等. 居住区交通噪声污染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的研究——以大连市泉水居住区为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0(001): 121-123.

[2] 沈良峰. 健康住宅的降噪问题与技术措施[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8): 95.

[3] 光明日报.《以科技推动噪声治理》http://www.gov.cn/xinwen/2016-11/17/content_5133476.htm

[4] 方汉杰, 姜纪红. 杭州市人体健康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系统[J]. 浙江气象, 2002(02): 24-28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