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说 说 60年 前 的 “除 四 害” 运 动

2020-06-19 16: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苍蝇蚊虫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六万万人民齐上阵(嗯),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光!”老一辈的人对这首歌谣至今可能记忆犹新,对“鼠雀蚊蝇,害人妖精,除尽四害……”的顺口溜依然琅琅上口。当时的口号就是:“发动群众,统一行动,男女老少,各显神通。”回想60年前那场空前绝后的全民“除四害”运动,很是值得今人玩味。

除“四害”运动中的流行画:儿童用弹弓打麻雀。(南方周末资料图)

回击细菌战,兴起爱国卫生运动

人们大多认为“除四害”运动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其实不然,最早掀起“除四害,讲卫生”的高潮,应该是在1952年。当时正值抗美援朝,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了细菌武器,而且这些细菌武器——带毒昆虫也洒落到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对此,中国政府不但发表抗议,还于1952年3月14日的政务院128次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同年底,这个机构改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周恩来总理任主任,主要领导反细菌战。由于这个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反对美国的细菌战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中央就把这个运动定名为爱国卫生运动。

中央一声令下,各地运动如火如荼,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毛主席“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细菌战”的伟大号召。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短短4个月内,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儿童,全区就有10万人投入到这场运动中。于家巷26号60岁的贾老太太,每次清扫时都带头干,晚上还到本组各家各户检查鼠夹安置是否妥当。盐西街林桂涛一只手臂不能动,但每天上午去捞孑孓,下午去灭蝇。各地还涌现出许多“除四害”模范,安徽芜湖的顾友昌专门用旧铁纱网做了两个蝇笼,笼内放些鱼肠、梨皮、虾壳等腥臭物做诱饵,早晨把笼放在厕所、菜市场等地,晚上取回……人民群众热情似火,全国各地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爱国卫生运动,为之后更大规模的“除四害”运动奠定了基础。

全民总动员,排山倒海力“除四害”

火热的运动一个接着一个,1955年12月,毛泽东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一文中就指示:“除四害,即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及其他害兽),麻雀(及其他害鸟,但乌鸦是否宜于消灭,尚待研究)、苍蝇、蚊子。”过了一个月,这17条扩充成了40条,就是1956年1月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其中第27条是:“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1957年9月、10月间,中央召开八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说:“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这四样东西,我是很注意的。只有十年了,可不可以就在今年准备一下,动员一下,明年春季就来搞?……中国要变成四无国:一无老鼠,二无麻雀,三无苍蝇,四无蚊子。”这次全会基本通过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其中第27条后面增加了“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里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要消灭”。到了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的任务。指示发出后,全国掀起“除四害”运动,不断宣传“排山倒海除四害,造福子孙万万代。”

亢奋的年代里,运动接连不断,今天打这个,明天斗那个,人们的才智也发挥到了极致,“除四害”的方式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比如灭老鼠,什么“掏窝”,“水缸捕鼠”,“调墨油粘鼠”,“双簧钢丝夹鼠”,“碗、桶、面盆扣鼠”等。北京一位小学生,还发明了一种灭鼠的“奇招儿”,就是把老鼠逮住,往肛门里塞粒黄豆,再用线缝上,放回窝里,它拉不出屎来,就能把一窝老鼠都咬死——当然放走之前一定要把老鼠尾巴割下来,因为尾巴是用来统计战果的。灭鼠是有奖励的,有的地方灭一只老鼠换一盒火柴,或者几根尾巴换一张书签。有的小学生会把一根尾巴切成两截,再把一头削尖,冒充两根。“抱头鼠窜”的老鼠们真的是“人人喊打”了。人们嘴里唱着“苍蝇、蚊子、麻雀、老鼠你往哪里跑?东村西院都安排好……”的《除四害歌》,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不停地拍苍蝇、轰麻雀、打老鼠。就连“老外”也很惊讶,不明白一个小姑娘为什么与苍蝇有着如此“深仇大恨”,一定追着不放。

在这种情况下,“四害”近乎遭遇灭顶之灾。据《羊城晚报》报道:全市共消灭麻雀31万只,捣毁麻雀窝3.1万个。连不杀生的法师也加入这场杀生行动。时势造英雄,全国“除四害”的“英雄”不断涌现。安徽巢湖市评为“一等卫生先进工作者”的工人顾友昌,从1952年开始6年如一日“除四害”,战果惊人,仅1957年,他就消灭老鼠2660多只,麻雀4728多只,苍蝇90斤,挖蛹25斤10两(当时每斤16两),蛆31斤;平均每天消灭7只老鼠,13只麻雀,6两苍蝇和蛆蛹!武汉市安静街72岁的老太太蔡月英,3年如一日“除四害”,消灭了330多只老鼠、240万只苍蝇……她先后5次被评为市、区爱国卫生模范。此外,贵州有“捕鼠大王”于校章,北京龙潭还有85岁的“麻雀常”常老太太。真是“模范”争相不断。

1958年除四害运动,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学生投入到万寿山区的捕雀战斗,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畔。

这次“全民除四害”运动,大概也是一项世界纪录。文学通常和时事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有人为此壮举作了诗歌,如《擂鼓鸣金除四害》:“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时人还编成顺口溜:“鼠雀蚊蝇,害人妖精。除尽四害,下定决心。人人动手,个个出阵。打早打小,斩草除根。要叫四害,断子绝孙。”

麻雀“冤狱案”,谁来为小麻雀“平反”

麻雀何以能成为“四害”中的老二?毛泽东在起草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时,听到一些地方反映“麻雀成群,祸害庄稼,一起一落,粮食上万”,出身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他,当即决定把麻雀同老鼠、苍蝇、蚊子一起,作为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四害”。可怜的小麻雀便成了“阶级敌人”。

在这“四害”中,麻雀目标最大,最容易被发现,且比老鼠、苍蝇和蚊子要好对付,于是,麻雀就成了人们重点清除的对象。白天大人们用枪打、网捕、毁窝等办法对麻雀进行围截追堵,晚上,大人拿着火把、电筒,小孩子们则敲着铁桶、搪瓷脸盆,“咣、咣、咣”地把麻雀轰出窝。这招实在是“毒辣”,那麻雀有个毛病,个个都是盲眼,所以,在黑暗里,一旦麻雀在惊吓中离了雀窝,由于无法辨认目标最后只能摔死在地上。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共捕杀麻雀2.1亿余只。

这场空前绝后“剿雀大战”,大打“人民战争”的经验,当时的口号是:“发动群众,统一行动,男女老少,各显神通。”195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人民首都不容麻雀生存三百万人总动员第一天歼灭八万》的文章,记录了当时的“剿雀盛况”:

十九日清晨四时左右,首都数百万剿雀大军拿起锣鼓响器、竹竿彩旗,开始走向指定的战斗岗位。八百三十多个投药区撒上了毒饵,二百多个射击区埋伏了大批神枪手。五时正,当北京市围剿麻雀总指挥王昆仑副市长一声令下,全市八千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里,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枪声轰响,彩旗摇动,房上、树上、院里到处是人,千千万万双眼睛监视着天空。假人、草人随风摇摆,也来助威。不论白发老人或几岁小孩,不论是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战士,人人手持武器,各尽所能。全市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麻雀过街,人人喊打”局面。被轰赶的麻雀在天罗地网中到处乱飞,找不着栖息之所。一些疲于奔命的麻雀被轰入施放毒饵的诱捕区和火枪歼灭区。有的吃了毒米中毒丧命;有的在火枪声里中弹死亡。

为了摸清“敌情”,围剿麻雀总指挥部还派出三十辆摩托车四出侦察。解放军的神枪手也驰赴八宝山等处支援歼灭麻雀。市、区指挥、副指挥等乘车分别指挥作战。

在天坛“战区”到处是鞭炮和锣鼓声,三十多个神射手埋伏在歼灭区里。他们一天之中歼灭麻雀九百六十六只,其中累死的占40%。在南苑东铁匠营乡承寿寺生产站的毒饵诱扑区,在两个小时内就毒死麻雀四百只。宣武区陶然亭一带共出动了两千居民围剿麻雀,他们把麻雀哄赶到陶然亭公园的歼灭区和陶然亭游泳池的毒饵区里,在大半天时间里,共消灭麻雀五百一十二只。在海淀区玉渊潭四周十里的范围内,三千多人从水、旱两路夹攻麻雀。人们从四面八方把麻雀赶到湖心、树上,神枪手驾着小船集中射击,只见被打死和疲惫不堪的麻雀纷纷坠落水中。

傍晚以后,青年突击队到树林、城墙、房檐等处掏窝、堵窝、捕捉麻雀。全市人民正在养精蓄锐,好迎接新的一天的战斗。

战果极为辉煌。到19日晚10时止,北京全市共累死、毒死、打死麻雀83249只。

成车的麻雀被作为战利品送上“除四害”展览会

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自然离不开舆论导向。诗词、歌曲、科普文章、漫画、快板等迅速涌现,报纸、广播也鸣金击鼓大作舆论宣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郭沫若的《咒麻雀》诗: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当时也创作了一幅漫画《天罗地网》,以写实的笔法,记录了当时的“剿雀盛况”:战旗飘扬、全民动员,你上树来我爬墙,敲起锣来打起鼓,放起鞭炮端起枪,看你往哪跑……

随着小麻雀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大多数人没有料到的恶果出现了: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一些“不识时务”的科学家强烈要求为麻雀“平反”。

政治气氛的缓和给小麻雀也带来了一缕春光。1959年上半年,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展了有限纠“左”工作,知识界沉闷的气氛也有所缓和。以郭沫若为首的一批历史学家,发表文章为曹操翻案,当时影响很大。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京华趁势说,既然曹操可以翻案,麻雀为什么不能平反?为麻雀平反,比替曹操翻案意义大。“麻雀狱案”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两天后,毛泽东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次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

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张劲夫的报告,算是公开为麻雀平了反。之后,随着“钢铁元帅升帐”,更大的群众运动到来,“除四害”运动才渐渐偃旗息鼓,趋于平静了。

来源:新历史汇

原标题:《说 说 60年 前 的 “除 四 害” 运 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