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3天,各地查处违反疫情防控纪律官员757人

2020-06-22 12: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抗击“新冠”疫情已转变为一场“持久战”,举国体制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强大的动员力,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积极的响应力。

作为面对疫情大考的“顶梁柱”,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败。

透过下面的数据,你将看到疫情之下党和政府一手抓防控,一手抓作风,立足一线执纪问责的坚定信心。】 

2020年1月1日,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关停,国家卫健委正式成立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本作品通过收集2020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因违反疫情防控纪律而受到通报的官员数据,聚焦四个月内中央对官员队伍的查处行动力和抗疫决心。

*本文所统计的所有官员数据为截至2020年4月30日,各省市纪委监察网站、中共纪委监察网站明确通报的违反疫情防控纪律的领导类和非领导类官员,不包括基层干部。疫情确诊病例相关数据截至4月30日24时。本文分析均基于以上数据信息。(数据暂未覆盖港澳台)

2002年12月,SARS事件先于中国广东发生,而后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到2003年7月基本结束。由于缺乏突发传染病的相关防治经验和疫情初期政府对信息的不正确封锁,全国曾一度陷入慌乱。据报道,因防治“非典”不力而被查处的官员数量庞大。这是18年前的一次重大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20年1月19日,青海省纪委监察网站第一次通报违反疫情防控纪律官员的信息。为更好地监督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下发《关于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监督工作的通知》文件。

 

截至4月30日,第一次通报后的103天内,各省市共计查处违反疫情防控纪律官员757人。

*上海、甘肃、安徽及山西纪委监委网站暂未发布相关查处信息。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疫情防控工作不力问题100起、处理170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在所有查处问题中,官员与基层干部占比不详。(后文的统计中也不涉及以上相关数据)

01 被查处官员人数与疫情确诊人数间不存在确切关联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于湖北爆发。截至4月30日,湖北省累计确诊病例68128例,共查处违反疫情防控纪律的官员207人,为全国确诊人数和被查处官员数量最多的省份。但整体来看,被查处官员人数虽与当地的疫情确诊人数有联系,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确切关联。

数据说明:
截至2020年4月30日,除上述图表数据外,湖北省市纪委监察网站还公布被查处实名基层干部(*)共计
378名。
*实名基层干部指乡(村)干部、社区、街道办事处干部及行政级别未达到最低等级的干部等。
·领导职务类官员: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类官员: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及办事员。

 

首例新冠状病例出现在武汉,武汉也是湖北和全国疫情的中心。如上图所示:武汉市确诊病例50333例,占到了湖北省确诊病例总数的73.88%。武汉市查处官员49人,占湖北省被查处官员总人数的23.67%。

新冠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疫情逐步蔓延至全国。1月10日,春运开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加剧了疫情的扩散。

数据说明:截至2020年4月30日,除上述图表数据外,在各省市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公布的信息中,被查处实名基层干部共计1100名。

 

截至4月30日24时,据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新冠肺炎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74例,其中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642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

除湖北外,全国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还有广东、河南、浙江和湖南,累计确诊人数均突破1000人。其中广东省累计确诊人数1588人,超出河南、浙江三百余人。湖南省累计确诊人数1019人,比河南、浙江少二百余人。

从被查处官员的数量上看,湖南是四个省份里最多的,达130人,也是全国被查处官员人数第二多的省份。广东则是四个省份里被查处人数最少的,仅有2人,也是全国被查处官员人数最少的省份之一。

02 疫情扩散与官员失责关系密切

官员作为中央和群众之间重要的一环,在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同理,官员的失责会直接加剧疫情的蔓延扩散。

 

数据说明:
1.疫情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数据来源于新浪新闻。
2.1-19为纪检委第一次通报反疫情防控纪律官员的日期;该图统计单位为10天,4-28~4-30日三天内,新增被查处官员为0,故未计入上图。
3.每日疫情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每日新增被查处官员数(点击阅读原文浏览统计表)

新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可达14天左右,甚至可能出现无症状患者。试想一下,如若一个村的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例患者在确诊前就足以传染整个村,乃至村外。如此人传人,潜伏期过后,疫情确诊人数就会以几何数增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疫情期间每十日的新增查处官员人数和新增确诊病例数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每十日新增确诊病例的峰值位于2月8日~2月17日,每十日新增查处官员人数的峰值则出现于1月29日~2月7日。后者的峰值比前者提早十天左右,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不到位让疫情发生扩散,患者于潜伏期后被大面积确诊;另一方面则是在失责官员被查处后,更多的患者得到排查、确诊和隔离处理。官员的失责与否直接影响了疫情的扩散情况,这也足以说明官员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

抗击疫情需要强有力的官员队伍。严格查处既是为了惩罚失责官员,也为敲响其余官员的警钟,让疫情防控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03 被查处官员因何被查?如何被罚?

在所有因违反疫情防控纪律而被查处的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履行疫情防控工作不力,也有部分因为个人行为对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被查或被罚。

数据说明:部分官员被查处系多种原因,上图以其交叉统计后的数据为最终结果。
(例如:同一官员同时因谋私和管控不力而受到查处,则谋私和管控不力的统计数量分别+1)

因个人问题违纪的行为占到了官员被查处原因的9.96%。在个人问题违纪中,有不少聚众活动的典型案例。无论是宴请、赴宴、饮酒、赌博还是其他,都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其中,赌博违反的不仅是疫情防控工作纪律,还有多条其他法律条例。除聚众活动外,瞒报、妨碍办公、谋私、造谣传谣的个人违纪行为也不在少数。

工作方面的违纪行为占到了官员被查处原因的84.0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比值则达到了近1:9。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国家一直在严厉打击的作风问题,与之相比,官员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问题在此次疫情中显得更为突出。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说明此类受查处官员并未履行好自身职责,未能将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对于所有违反疫情防控纪律的官员,各省市纪检委不仅要严格调查,还要坚持依律惩处。

疫情期间,对违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为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党纪处分是指党员违反党纪时应受到的处分,政务处分则主要是监察机关对违法公职人员进行的惩戒措施。(注: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的区别

在235例党纪处分里,占比最大的是党内警告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而在145例政务处分里,政务撤职的数量最多。

此外,被查处官员里还有158人被诫勉、92人被通报、37人被立案调查。

 

数据说明:部分官员被给予多种处罚方式,上图以其交叉统计后的数据为最终结果。
(例如:同一官员同时受到党内警告和政务撤职,则党内警告和政务撤职的统计数量分别+1)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影响范围极广。此次疫情既是社会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党纪国法的大考。它既考验了社会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也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底色。党群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非常时刻,更需要官员队伍有所作为。疫情聚焦了大众的目光,展现了国家坚持严查严办的成果,让大众看到了国家一直以来的态度和行动。坚持严格治理带来的,不只有官员队伍内部的清洗、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还有人民群众对于党员干部宝贵的信任。

参考资料:

1. SARS——百度百科

2. 《关于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监督工作的通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网站

3. 《这可能是目前最完整的疫情时间轴》——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4. 每日疫情通报(疫情累计确诊、治愈、死亡病例)——央视新闻

5. 《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有何区别?》——中国网

 

数据来源:

1. 违反疫情防控纪律的被查处官员及基层干部——各省市纪委监察网站、中共纪委监察网站

2. 疫情期间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新浪新闻

3. 疫情期间累计确诊人数——国家及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制作团队: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8级石文华、孙多、郭雨杭、张烨、贾涵雅、王瑜

团队分工:

策划    石文华 孙多 郭雨杭 张烨 贾涵雅 王瑜

制图    石文华 孙多 贾涵雅 王瑜

文案    郭雨杭 张烨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