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市长谈人才:无论前浪后浪,都能在南京“乘风破浪”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20-06-24 08:01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作为2020年度南京创新周的“重头戏”之一,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于6月23日在南京举行。

当下,人才被誉为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在峰会上表示,人才定义城市,人才引领创新,人才创造未来。

她说,拥抱新时代需要敞开胸怀,广纳天下英才。“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前浪’,还是潜力无限的‘后浪’,都可以在南京‘乘风破浪’。”

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城市。韩立明表示,科教资源丰富的南京,正致力于将人才的“数量领先”转变为“质量领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表示,当下,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和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聚焦创新、聚力人才,将是市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共同追求。

东南大学正是扎根于南京的工科名校。那么在“外人”看来,南京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打造人才的创新创业高地?

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认为,南京不仅仅要做创新发展的“亮点”,更要做“节点”。

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要抢抓未来。“通向未来是没有现成路径的,如果你能够抢抓机遇,创造未来,那么你就可以作为节点,带动整个网络。”汪怿说。

同时,要围绕开放做文章。汪怿提到了三个指数,一个是“太太指数”,也就是人才的家人是否愿意在南京居住,因素包括子女入学、医疗条件、商业环境等等;一个是“先生指数”,也就是说,人才是否真正有干事创业的机会;还有一个是“奶酪指数”,“我在这里(南京)能不能吃到海外的新鲜奶酪,国外能吃到的南京能吃到吗?这就考验南京的国际化水平了。”汪怿说。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认为,南京要开拓创新,就是要做其他城市做不到的、有突破性的政策创新。

同时他提出,当下的人才争夺往往已不局限于城市之间,而是城市群之间。因此,他建议南京要借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实现“产才融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现场获悉,峰会上,各路嘉宾还围绕新时代数字经济下的人才培养展开了对话。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郭继军认为,和信息化时代不同,数字化时代的人才需要有对数据的感知综合能力,以及分析理解能力、洞察突破能力,还有对已有认知进行颠覆的能力。

智联招聘CEO郭盛提出,就目前来看,理科生的用人缺口很大,未来一定需要大量的理科生作为基础,去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

汪怿则认为,文理科的界限在未来或许会变得模糊,学科之间的多元跨界交叉将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所看重的将是掌握未来、把握未来的能力。

    责任编辑:李克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