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4例!郝劲松,好样的!

铜山发布
2020-06-24 08: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今天,对于徐州利国医院(原利国铁矿医院)的心脑血管科主任郝劲松来说,平淡而特殊。5点多起床、洗漱,在他看似波澜不惊的脸上,总让人感觉有幸福在洋溢。因为上午8时,他要在徐医附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

今天,我们一起见证,郝劲松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信守生命承诺的感人事迹。

早上6点,在徐医附院,记者见到了郝劲松,此时的他刚刚注射完最后一针动员剂,开始准备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注:注射的动员剂,也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药物,其功能是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便于采集。)

上午8点,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室,郝劲松开始接受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殷红的血液从郝劲松的体内缓缓流出,通过他身旁的一台血细胞分离机仪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4个小时后,医院顺利从郝劲松体内采集出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后,徐州市红十字会与接受捐赠的患者所在医院进行交接,以最快的速度,运抵患者处。

“通过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更是给了一个家庭新的希望,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幸福!”简简单单一句话,郝劲松表达了自己的捐献感受。此时,他虽然看上去有些疲惫,但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而这一切,都源于三年前,郝劲松做出的一个关于生命的承诺。

2017年4月,郝劲松在单位义务献血时,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9年12月,郝劲松接到铜山区红十字会电话:“有一名血液病患者的基因与你初步配型成功,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来帮助这位患者。”那一刻,郝劲松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回答:“同意,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2020年4月22日,郝劲松再次抽取血样进行HLA高分辨检测,结果相合。

2020年5月26日,全面体检,结果合格。

2020年6月18日,郝劲松入住徐医附院。次日起,每天早7点和晚7点注射动员剂,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前,他要完成注射9支动员剂。

2020年6月23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早在2017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等待这个可以挽救他人的机会。”时隔三年,通过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被找到,郝劲松说:“这是我的幸运,捐献骨髓干细胞能为患者带来希望,也是完成做医生的一个使命,给对方一个生的机会,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市、区红十字会来到病房,送上鲜花和荣誉证书。▲

决定救人那一刻的义无反顾,是生活中无数次伸出援手的爱心积聚,更是身为共产党员的勇敢担当。

“从高考填报志愿的那刻起,我就想着做一名医生去救死扶伤是多么崇高的事。从事临床工作后,时常亲眼目睹有些病人因无法医治而病情恶化,我感到很痛心,就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郝劲松是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的皖南小伙,2003年进入徐州利国医院工作。前不久,郝劲松被徐州利国医院评为“2020年度先进共产党员”。

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6月23日,180多天,每天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按时打动员针、忍受关节酸痛……郝劲松毫无怨言。

“我们都是医务工作者,想到患者渴盼的眼神,而且配型成功是相当不易,我支持他的决定”。说起这次捐献,妻子程莉全力支持,“能够救别人的命,于我们而言,也是幸福的!”

造血干细胞,因为能够移植且可有效治愈重症血液疾病,被誉为“生命的种子”,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

郝劲松是铜山区第4例、徐州市第90例、全省第820例、全国第980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自2003年起,铜山区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实现捐献4例,为拯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了解更多实时新闻、动态新闻

下载铜心圆APP

↓↓↓

编辑:仇瑾

全媒体记者:王珊 闫石

原标题:《第4例!郝劲松,好样的!》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