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革命者后代讲述红色故事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栾晓娜
2020-06-26 15:5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之路,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初心孕育之地。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上海的环龙路和霞飞路建有两条里弄石库门建筑,被称为“渔阳里”。这片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区空间,何以成为“红色摇篮”?红色先驱们在这里如何艰难探索,寻求救国救民之道?革命的火种又如何从这里迅速播撒?

6月26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实景网络直播走进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以及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内多位党团创始人的纪念像,在无声的历史档案前讲述中国共产党展演“开天辟地”精彩序幕的动人故事。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洪颖哲。  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供图

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助理邬亦波 

这场直播正是首次进行实景网上直播的2020“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100周年,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深入开展“四史”教育。论坛以“初心之地 红色丰碑”为主题,特邀多位中共党史专家及早期革命者后代为主讲人,聚焦陈独秀、俞秀松、陈望道三位红色先驱,讲述这段特殊的历史故事。

陈独秀:渔阳著星火

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分别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上海福寿园内陈独秀纪念像前讲述了渔阳里与建党伟业,以及陈独秀坐镇老渔阳里2号“开天辟地”的故事。

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始于1920年8月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创立,经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终至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历时两年之久。而这个过程恰恰都发生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1920年4月至1922年9月期间。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

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上海发起组,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老渔阳里2号不仅是《新青年》编辑部和陈独秀旧居,而且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聚集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成立地、中共一大的筹备处和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

2009年,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为陈独秀树立了纪念像,与胡适、蔡元培、章士钊、张元济等人的纪念像同置一苑,构成了一处中国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先贤的独特风景线。

俞秀松:秀松永长青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俞秀松研究中心主任丁晓强,俞秀松继子俞敏分别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福寿园内俞秀松纪念像前讲述俞秀松的一生,以及其参与党团筹建的故事。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俞秀松研究中心主任丁晓强

1920年,俞秀松从浙江到北京,从北京到了上海,联系了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5月,陈独秀与俞秀松、李汉俊等一批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决定成立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同年8月,受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委托,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新渔阳里6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它的创立和活动,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俞秀松继子俞敏

由于俞秀松在苏联被错误杀害没有留下骨灰,上海福寿园在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多次与烈士遗孀安志洁和四弟俞寿臧老人联系并陪同参观,决定为烈士建碑立传。2002年12月,俞秀松烈士纪念铜像在共青团成立8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正式落成,成为上海红色教育的经典场所之一。

陈望道:追望大道者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晔、陈望道之子陈振新分别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陈望道展位、上海福寿园内陈望道纪念像前讲述100年前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晔

翻译《共产党宣言》、出版《共产党宣言》单行本,是当时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准备工作。陈独秀、沈玄庐、戴季陶、邵力子等人一拍即合,决定由陈望道来翻译《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精通日文和英文,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又积极倡导新文化,且白话文功底好,由他执笔翻译这部经典著作,可以说是不二人选。

陈望道之子陈振新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在又新印刷所诞生了,第一版印了1000本。首译本的出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据主办方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馆长伊华介绍,“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自2011年创办起已连续举办十年。本次论坛由于疫情原因改为线上直播,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从文化与历史传承中汲取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此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俞秀松研究中心、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主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联合承办。

    责任编辑:韩晓蓉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