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复旦上交同济副校长聚首同一所中学,他们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20-06-27 16:4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疫情将对教育带来哪些改变?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认为,这次疫情带来很大挑战,同时也带来很大机会。过去可能很难推动大规模的改变,这次疫情为全在线的教学带来了契机,但线上教育不可能取代线下教育,学校仍然需要存在。

新加坡管理大学助理教授张巍则说,线上教育带来更多选择,学生不必再按照学校里排定的课表来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课程。

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表示,因新冠疫情而带来的线上线下教学之间的过渡,在主动探索之中为教育增加了更多的可能,“复旦附中有自由的环境,有严谨的规划,给每一位师生以深刻的体验,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想教育,来培养符合未来时代发展的人才。”

徐雷是复旦附中1980届校友,张巍是复旦附中1996届校友。6月26日,在复旦附中70周年校庆第二场校友主题论坛《创新·融合·强基——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上,多位校友开讲。徐雷表示,疫情影响下,教育有几个不变,首先是教育的初心不变,即立德树人,教育的三大目标也不变,即中国传统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或者现代的说法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互动与交往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变。

6月26日,复旦附中70周年校庆第二场校友主题论坛现场。孙梦溪 图

在此次论坛上,也有参会人员就“如何为30年后的世界培养强基人才”提出看法。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复旦附中1981届校友徐学敏认为,教育有一些基本的要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都是不变的,就是对精英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什么是精英人才?“精英并不是通过大学的培养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未来能够去改变世界的人。”徐学敏说,她很推崇马斯克的成长轨迹,“像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世界变化过程中能起到非凡的作用。”

徐学敏目前分管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合作交流,她建议学生要把个人的梦想跟国家的发展连在一起,才能够做成大事业。而培养学生成为高尚的人,学校和老师肩负重任。

同济大学副校长、复旦附中1981届校友雷星晖表示,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科技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之下,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就像论坛的主题所描述的:要创新、融合、强基。一方面,更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另一方面,面向问题研究的科教结合培养模式也在积极推进。而要能够在这两方面有所发展,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这方面同济大学做了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有复旦附中在校生向名校长们提问: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飞速发展,面对30年后的未来社会,现在的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具有哪些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徐雷建议当今的高中生们要具备可迁移能力。徐学敏建议高中生们一定要做有兴趣的事,“不是为了更高的收入,也不是为了父母的面子,有兴趣才能成为你一辈子发展的动力。”

多位专家受聘成为复旦附中校友会高等教育分会的校友导师。 孙梦溪 图

复旦附中70年来共培养了三万余名毕业生,近十年来,在校友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成立了创业、生物医药、法律和咨询、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和文化传媒等六个委员会。

为了拓展在校学生的视野,让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就有机会与优秀的校友接触,适逢建校70周年,复旦附中计划成立校友导师团,校友导师团邀请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很多校友的热情回应,5月16日首场论坛已经聘请了第一批生物医药行业的校友导师,6月26日则聘请了第二批高等教育行业的校友导师。

    责任编辑:陈斯斯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