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标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大国际都市,成都得出了八条启示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2020-06-27 18:4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2020年6月,一套以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大国际都市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先进经验和前沿探索的系列报告——《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在四川成都出炉。而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以下简称《启示》)。

据《成都日报》报道称,成都学习世界一流城市先进经验,“无时差”实时掌握四大“头部城市”最新的规划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每个城市都进行系统深入的全面研究,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此次学习的目的在于落地,成都根据四城研究报告,用近半年时间,完成落地建议与策略。

“这不是一次性学习,而是将持续5-10年的持续研究,今年是启动之年。”《成都日报》透露。

“以前都是二手了解,现在几乎没有时间差”

6月22日,《成都日报》头版文章报道了《报告》、《启示》的产生背景和来龙去脉:

2019年4月,成都提出“对标国际大都市进行学习借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启动对标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大国际大都市的系统研究。

“通过梳理GaWC历年以来的城市排名,我们分别在欧洲、北美洲、亚洲选取伦敦、纽约、东京三个最发达的城市,同时在国内选取了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高的上海,共同作为成都对标学习和跟踪研究的对象。其中伦敦、纽约是GaWC仅有的两个Alpha++级城市,东京和上海都是Alpha+级城市。”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选择与这些城市中长期服务于当地规划建设的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实时掌握最新的规划理念和实践经验,以前都是二手了解,现在几乎没有了时间差。”

吴缚龙院士领衔的伦敦大学学院团队、郭湛教授领衔的纽约大学团队、严网林教授领衔的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团队、唐子来教授领衔的上海同济规划院团队——每个专家团队围绕都市圈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产业发展、形态控制与风貌保护、城市有机更新、新区规划建设、交通系统、城市与社区治理等多个主题,以多维度进行深入研究与梳理总结,全面梳理国际大都市的先进经验和前沿探索。

经过约5个月,四个团队分别形成了伦敦、纽约、东京、上海研究报告,每个报告内容都达十几万字。

在此过程中,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市规划院技术团队与四个当地研究团队一起,开展深度学习交流,并组织市规划专家团队整合提炼,立足成都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内在需求,总结梳理四个城市对成都市规划建设的启示,形成《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总报告(2019年)》;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成都现状和成都未来发展目标,系统总结四个城市的主要经验,归纳提出对成都的借鉴启示,形成了《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成都首次以如此深度和广度,同时对标四大国际大都市。这次相当于是‘打底’,接下来,我们拟在未来5-10年,持续研究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个城市,重点关注它们的最新规划建设动态,深入解析四个城市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持续跟踪和借鉴,每年形成研究报告。”

《成都日报》2020年6月22日头版刊发的《全球取经是为了更好地走向全球》一文点出了成都可以向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四大国际都市“取经”的方向。

具体来说:伦敦,在塑造城市生态绿带、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成都可把伦敦的部分做法纳入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中来;纽约,城市街区、老旧建筑中的“硅巷”,聚集了超过500家科创企业,可为成都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社区治理“更上一层楼”提供新思路;东京,基于中央新干线串联大阪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形成了世界领先的一体化城市群发展经验,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上海,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构建的“1+19+N”三级科创空间体系,则为成都科学城构建多层级综合科创体系提供了示范。

四大国际都市经验给成都的八条启示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2019年9-10月分别公示了《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以上海为目标城市》《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以伦敦为目标城市》《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以纽约为目标城市》《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以东京为目标城市》四份报告的政府采购结果。

其中,上海报告的成交金额为47万元,伦敦报告的成交金额为47.8万元,纽约报告的成交金额为47万元,东京报告的成交金额为47.6万元。

此外,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于2020年6月24日还披露了该局在充分研究吸纳四个国际大都市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成都现状和成都未来发展目标,系统总结四个城市的主要经验,归纳提出对成都的八条启示。

启示一:打造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实现成德眉资半小时轨道通勤。形成“多环+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网络格局 ,推动成德眉资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布局“空中云轨”等观光游览线。

启示二:全面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定位,高水平推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突出生态廊道建设,强化重要生态区域间的串联;大力实施屋顶绿化与立体绿化,鼓励建设空中花园、垂直森林等,打造全国立体绿化建设典范城市;探索划定“超低排放区”。

启示三: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对市内产业用地进行详细梳理与全面摸排,针对产业功能区内用地宜按其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用地结构调整与升级,并促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进一步深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打造成渝科创走廊;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构建“核心科学城-重要科创载体-环高校技术研发节点-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多层级综合科创体系。

启示四: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站点的综合开发,优化调整城市开发强度分区和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全域土地开发强度管制分区,结合实际落实深化TOD“137”理论,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加快各级TOD的综合开发,增强轨道站点的功能复合,形成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等“多圈合一”的城市布局。

启示五:推动成都城市有机更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高度重视旧城更新的产业策划工作,持续推动产业转型、优化提升现有业态,力促老城区产业迭代升级;酌情增加存量区域公共服务及创新研发用地比例,创新制定容积率跨区域转换和有偿转移机制,积极植入科创空间;构建形成“社区-街区-地块-建筑”四大尺度的更新管控策略。

启示六:高水平谋划水岸空间,塑造世界级城市滨水区。沿主要水系打造“城市阳台”,在门户节点、景观价值较高区域布局地标建筑,通过多种改造手段活化城市岸线;明确成都城市临水街区的开放空间比率、建筑高度和建筑退距等城市设计管控指标,构建联通滨水地区及其腹地公共空间、文化景观节点等的视线廊道。

启示七:丰富夜间经济发展内涵,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艺术、文创、文博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兴夜间消费业态,创新完善成都夜经济政策机制;增开夜间游览线路,探索实现在周末、节假日对公交线路与地铁线路实行延时运营乃至通宵运营。

启示八:围绕未来新区先行先试,创新探索“未来城市”建设模式。围绕天府新区、东部新区进一步探索“未来城市”的实施建设模式,试验人车分离的交通组织模式,探索设置分离式的高速道、低速道、个人交通和行人专用道以及公园式步行长廊;注重为自动驾驶等智能应用场景预留试验空间,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打造“孪生未来城”。

    责任编辑:王俊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