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唐时“天泉池”重现冶山公园!

2020-06-30 06: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N海都记者 石磊磊 罗丹凌 文/图

目前,福州冶山公园的二期正在全面施工。冶山公园泉山摩崖石刻南侧,正在进行山体修复,施工人员要清理原先山体上的岩石,再用外运的自然山石进行修复,在原先“九曲”石刻的“一曲”正上方,工人们惊喜地发现了“天泉”二字。经过多位专家鉴定,完整的石刻应该是“天泉池”三个字,这是冶山二十九景之一,唐代时就有这个地名。

昨日,海都君从市名城委获悉,在山体修复的过程中,他们也在找寻失散的冶山二十九景石刻,过去三年,他们已经找回了红蕉坪、芳茗原、天泉池等。

1

天泉古景 唐人曾赋诗

在欧冶池以南,泉山摩崖石刻以北,是一派小桥流水的景观。仁寿堂下防空洞的积水,进入新挖的水道,和欧冶池相连。水道上设有石桥,沿线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泉山摩崖石刻的南侧,则是自然山石的景观。在山坡上,有一处“双松岭”石刻,石刻旁还种植了罗汉松。其中,在冶山古迹石碑上方的岩石中,露出了“天泉”二字的石刻。

市名城委的工作人员告诉海都君,“天泉”石刻,是在山体修复中发现的,经过多位专家鉴定,完整的石刻应该是“天泉池”三个字。是否要继续探挖,露出“池”字,还要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并请专家团队制定保护方案。

“天泉池”的发现,令不少文史专家兴奋,因为它是冶山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宋淳熙年间,梁克家在编撰《三山志》时就提到这个景点。唐元和八年(813年),刺史裴次元在冶山开辟马球场,“即山为亭”。根据《三山志》的说法,在泉山上有29个景点,裴次元为其中20个景点作诗。“游(一作‘鱼’)鳞息枯池,广之使涵泳。疏凿得蒙泉,澄明睹秦镜。”这是裴次元对天泉池的描写,印证了当时泉山上有泉眼,山下有池有井。

1

古时的天泉池到底有多大?

《三山志》的推测是,天泉池可能就是欧冶池的原名。到了宋绍兴年间,薛弼在天泉池旁还建了泉山堂。能在池边设堂,可见在唐宋的园林中,天泉池有一定的规模。

而到了民国时期,天泉池的规模变小了,并被用石栏保护起来。文史专家郑子端先生说,1934年,也就是泉山摩崖石刻完成修复不到两年,商务印书馆发行了《福州旅行指南》,里面说的天泉池,“在泉山下,广不及丈”。

有意思的是,在泉山顶上还有一处名为“九曲池”的景点,取自曲水流觞的典故。然而在民国时期重建后,它的大小也不足十平方米。

□小贴士

冶山是座“花果山”

在泉山摩崖石刻修复的过程中,市名城委也找到不少有趣的东西。

在靠近唐代马球场遗址一侧,有“雉梁”二字。文史爱好者穆睦认为,这两个字出自两汉的《雉子班》的“雉子,班如此。之于雉梁”,原意是可以觅食稻粱之处。园林专家郭斌则认为,“雉梁”指的是古时候冶城城墙结构,此处是城墙的边缘。

在冶山上寻找石刻,还有一大乐趣是追寻这里的“花果山”。

冶山二十九景中,双松岭、筋竹岩、枇杷川、秋芦冈、桃李坞、芳茗原、红蕉坪、筼筜坳、木瓜亭、海榴亭、松筠陌都和植物有关。郑子端先生说,在《福州旅行指南》中,还提到了“荔枝岗”这个景点,景点旁有荔枝树。此外,这里还种植过市区罕见的过冬梨(为重阳木)。在山上还有王坛岗,有园林专家认为,“王坛”是福州话中的“黄弹”,也就是福州人常吃的黄皮果。

市名城委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泉山摩崖石刻修缮的过程中,他们会因地制宜,尽量找回民国那次修复时留下的遗存,通过历史信息的重新勾连,让市民感受冶山独有的文化气息。

原标题:《唐时“天泉池”重现冶山公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