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校长让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女孩受教育能改变三代人
最近
一条微博热搜
#女校长让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引发网友关注

华坪女高建校12年,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创始人兼校长,63岁的张桂梅。

张桂梅是东北人,17岁那年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喜洲是张桂梅丈夫的老家,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

张桂梅很快发现,这里的教育环境和之前所在的学校相差不少。有的家长带着一大包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有的女孩儿从课堂上消失,回家嫁人……张桂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像乞丐一样”筹集经费
却被骂是“骗子”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儿童之家和民族中学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一条破了洞的裤子
成为梦想与现实的转机
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了解张桂梅的故事。
接下来,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全国纷纷支持,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
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张桂梅到山里家访时,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他们可以放心了。张桂梅回学校就把老师集中起来说:“干就干,不干就辞职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最少教出来二本。


绝境之下
是什么让师生们一起“拼了”?
这个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
他们在学校二楼画了一面党旗,把誓词写在上面。大家还没宣誓完就全哭了。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知识在山里人的心中究竟是什么分量?张桂梅直言,“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变三代人的。”
而为了改变命运,张桂梅与老师们付出的“几乎是生命”。有女老师做肿瘤手术,张桂梅劝其请假,她却说“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我不请假……”
2011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张桂梅交出的成绩单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只要她们过得比我好,就足够了”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当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每年寒暑假,她都坚持到贫困山区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妇女报、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徐元锋)、平原公子
原标题:《“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热搜上万千网友泪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