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上海味道|追糖5:口香糖

2020-07-03 06: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说起来,泡泡糖是能吹泡泡的口香糖;现在常吃的,是口香糖中主打的板式口香糖。口香糖除泡泡糖和板式口香糖,还有糖衣口香糖,主打就这三种。

图说:泡泡糖是能吹泡泡的口香糖。

我们是先大嚼泡泡糖,然后再大嚼口香糖的;口香糖与泡泡糖一样,不能吃下去。

我吃泡泡糖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吃口香糖则在80年代。记得是在乘飞机时,空姐发了口香糖。说在起飞和降落时,机舱内外的压力相差较大,耳朵听的声音变小;有的人会有闷痛,甚至鼓膜穿破,造成中耳损伤。而嚼口香糖就能对此有所缓解。

图说:五彩缤纷口香糖。

曾采访过一位潜水员,他下潜和浮出水面时,耳朵所承受的压力变化如同飞机起降时,但他们不吃口香糖。而是闭紧嘴运气,让气流入耳鼓起耳膜,解除由此引起的症状。那天,他还当面演示,鼓收自如。后来飞机坐多了,口香糖却不发了,不发就不吃,结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看来,我们的鼓膜变得坚强了。

图说:上海老底子的口香糖。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生产口香糖;有华商天星糖果厂和锡兰糖果食品批发号,也有外商的海宁洋行。1949年后,先由光明食品厂生产,该厂后并入天山回民食品厂。1962年,应民航局要求扩大生产。过去,上海产的牡丹牌留兰香口香糖很难买到;大部分被民航收购。到改革开放后,虽产量增幅很大,但出口任务重,供应国内市场仍少。之后,则是国外的绿箭、益达和曼妥思等口香糖大举进入,而国产的却是悄然无声。

图说:大举进入的洋口香糖。

图说:他家的口香糖广告有味道。

对我来说,在口香糖琳琅满目后也极少买。转做体育报道后,发现部里吃口香糖的不少。不知是否受了运动员的影响,近朱者赤。健儿们果然厉害,有的在比赛时也是嘴里口香糖不停,换作常人,怕是换气都会困难。

图说:我运动,我离不开口香糖。

有点像吃香烟的朋友,总不能老是吃伸手牌。就这样,自己也买起了口香糖;后来连车上都放了一罐。其实,吃的还是不多。一度是饭后吃,算是清洁口腔,但还没到替代刷牙的地步。现在是多用于提神、开会前改善口腔气味、还有是在肚子“咕咕”叫时。

图说:要说爱你是不容易的。

说起口香糖,就会想起这两个国家:一个是吃口香糖最疯的美国,一个是严打口香糖最凶的新加坡。

在影视里,美国大兵和运动员是(口香)糖不离嘴,成了一块标志性招牌。嘴巴里若没口香糖嚼吧,那就是个大兴货。那年在美国逛了半个多月,从西到东跑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费城、纽约和华盛顿等城市,见到腮帮子一直鼓动着的,好象也不多。恐怕消费主力还是四肢发达的大兵和运动员。

图说:天然树脂,口香糖之母。

考古学家说,不少地方的先人就爱咀嚼最原始、原生态口香糖——天然树脂,其中有古希腊人、墨西哥人、印地安人和玛雅人等;而发明现代口香糖是美国人。

1836年,一位姓名较长的墨西哥将军安东尼奥·罗佩斯·德·桑塔·安纳想与美国人托马斯·亚当斯(Thomas Adams)合作,用人心果树胶替代橡胶。买卖没成,但墨西哥人嘴里嚼的树胶引起了美国人的兴趣,1860 年,亚当斯将这种树胶加工后出售;九年后,推出以糖胶树胶制成的口香糖。1870年,把口香糖从块状改为条状。这种以天然树胶为胶体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等制成的糖;在“二战”中随美军走向世界。

图说:冲锋——再吃块口香糖。

这一世界的糖,在新加坡遭阻击。1992 年,该国政府对口香糖大开“杀戒”,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不少人没养成把嚼完的口香糖渣吐在包装纸内、再丢入垃圾箱的习惯;由于残渣中的成膜物质粘在地上很难清除,造成了污染,而且清理成本不低。

图说:口香糖之烦恼。

忍无可忍的新加坡禁止制造、进口和出售口香糖。走私口香糖将处一年监禁和最高达1万美元罚款。乱吐口香糖残渣者,初次罚款1000新元(当时约合5000人民币)。再犯将处以最高2000新元罚款。三次以上,将处以最高5000新元罚款;还可能被罚最长12个小时的劳动改造。

直到2004年,新加坡才允许销售具有医疗用途的口香糖;仅限于药店、医院和戒烟诊所,购买须登记姓名和身份证。违反规定的药剂师将罚,最高可判入狱两年和2940美元的罚款。

图说: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创造天价口香糖残渣。

没想到,价值最高的口香糖残渣没出在新加坡,而是在英国。执教曼联1500场比赛的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在告别战吃的一块口香糖残渣,一天之内,在ebay网 从几十英镑炒到15.06万英镑(约合140.7万人民币)的天价。装在一个有机玻璃盒子里,还铺着红绒布。盒上写着:弗格森爵士最后一块口香糖,2013年5月19日。

图说:2010年,老特拉福德球场外的倒爷还没发现新商机。

袁念琪摄

它是否出自老爵爷之口没得到证实。我想,那天他老人家怕是吃了不止一块口香糖吧,快去挖地三尺吧。还有糖纸、餐巾纸什么的,可不要漏财了。

袁念琪。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专业技术二级),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等,入选王蒙主编《中国最佳散文》和《中国新闻年鉴》。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上海B面》和《零食当饭吃》等。

原标题:《追糖5:口香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