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四史”学习丨邹容纪念馆

2020-07-05 17: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红色记忆的

磅礴力量

探寻红色足迹,坚守初心使命。

漫游徐汇、品读四史。

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而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自命为“革命军中马前卒”,年仅20岁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与生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邹容纪念馆。

这座邹容的半身雕像还原了这位革命先贤生前年轻的身影。雕像后方的背景正是他的著作《革命军》,两旁展示了书中的一些重要语录。黑白两种色调对比,象征了邹容的《革命军》,是当时黑暗时代的一丝曙光,将我们迅速带入了当时暗流涌动的时代背景。

邹容原名邹桂文,四川巴县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在日本求学期间,邹容阅读了大量西方民主革命启蒙著作,也接触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与文化。同时他还广泛的参加留日学生的各种爱国活动,每到集会必参加演讲,并结识了陈独秀、张继、费公直等一批革命志士。

邹容回国后,继续投身于爱国运动中,并将在日本求学时所写的书稿编成《革命军》。全书约2万字,分为七章。这是第一部系统宣传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著作。这本书被视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号角,号召人们为驱逐“外来之恶魔”,为争取独立而战。它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1896年《苏报》在上海公共租界创立,1903年5月开始不断刊登宣传革命的文章,在当时迅速成为全国瞩目的革命报刊。1903年6月12日,《苏报》发表了章太炎、邹容、柳亚子、蔡治民合写的驳斥当时保皇党人的革命言论,当月,章太炎在爱国学社被捕。邹容选择了与章太炎共患难。这就是当时的轰动一时的“苏报案”。

在狱中,邹容、章太炎两人经常写诗互相勉励对方,并秘密地把这些诗流传出去,先后刊登在了一些革命报刊上。1905年4月3日,邹容不幸因肺炎死于提篮桥监狱,终年仅20岁。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就这样过早地退出了中国革命的舞台,令人唏嘘不已。但邹容的故事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就此结束。虽被清政府严令禁止,但邹容的《革命军》却先后在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翻印29版,累计发行100万册以上。成为了清末销量第一的革命书刊,更被誉为“今日国民之第一教科书”。孙中山先生被《革命军》一书所打动,后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追赠邹容为“大将军”。

“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这是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为纪念邹容而写下的诗句。邹容的名字和他的事迹、他的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推荐阅读:

编导、主持:刘倩朋

航拍、摄影:白阳

后期剪辑:朱文喆

原标题:《“四史”学习丨邹容纪念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