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学城巡礼】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在林海中拔地而起的历史使命

重庆高新区微讯
2020-07-05 22: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科学城巡礼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之一,它以跨学科方法解决全球生态、能源、技术等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发展至今,被确认是科学的发展模式。

普京多次称新西伯利亚为全国“科学首都”,强调其科学城各大院所的科研能力。新西伯利亚州科学和创新政策厅厅长阿列克谢·瓦西里耶夫(Aleksey Vasilyev)说,新西伯利亚科学界拥有从事世界级科学研究的丰富经验和巨大潜力。

以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为样板,法国在巴黎和马赛的郊外建立科学中心,日本在东京郊外创建了有名的筑波科学中心。此外,西伯利亚分院先进的办院原则亦为朝鲜、巴西、阿尔及利亚等国一些科学中心的创建提供了样板。

贡献强大的智力支撑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起步早。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西伯利亚科学事业的发展被提到新高度,且成为重大国民经济规划中的一项内容,并有了在此建科学城的决定。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应运而生。

随着发展,西伯利亚分院涵盖综合性科学中心、研究所、常设机构和科研站,让当地科研机构网络日臻完善,有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也因此此,一座布局紧凑而又美丽、舒适的科学城在一片幽静的原始森林中拔地而起。

据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下设多个科学中心,其中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为西伯利亚分院下属最大的一个科学中心。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亦称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基础领域及能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核技术、生物技术和航天科技等应用领域的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是全俄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是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之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在2006年,就已经拥有100多个科研机构,20余所高等院校,3万多名研究人员。

另外这里一度聚集了俄罗斯50%以上有实力的科学家,曾有拉夫连季耶夫、坎托罗维奇、杜比宁等一批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研究领域涉及信息技术、核物理、理论遗传学、太空计划。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科学家们公认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经常举办全国的、国际的大型学术会议。

伴随科研成果转化概念的提及与落地,近年来,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出现了“硅森林”,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其骨干力量大都是当地培养的专家。外资进入势头也强劲,美国的英特尔公司和IBM公司、法国的斯伦贝谢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分公司。

布局产业集群孵化器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科技园是俄目前最大的科技产业园,是唯一由俄罗斯总统签署命令成立。园区目前设有信息技术、仪器制造、生物技术与医学、纳米技术与新材料等企业孵化器,承担着帮助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科学家创办企业,为他们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扩大国际合作范围,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

在该技术园,仪器制造企业孵化器提供的集群优势,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研发新产品所需的配套服务,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时间。例如,为仪器制造企业提供‘综合购物中心’式的体验,从机械部件、芯片到3D打印的设备外壳,都可以在这里迅速找到对应供应商。

这里还为热衷参与科技创新的青少年提供必需的场地及3D打印机、机床等设备,帮助他们将创意变为现实。同时为吸引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园区提供参观、竞赛、公开课等活动。

而信息技术企业孵化器则为初创公司提供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有潜力的初创项目可获得园区提供的资金、办公场所、技术设备等保障,每月仅需向园区支付1000卢布(约合120元人民币)的租金。

新西伯利亚医学科技园是俄第一个专门定位于医疗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园区,通过整合科研、生产、投资、教学和临床资源,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科技园目前的主要产品人工关节假体为例,工程中心完成假体的设计工作,原型中心制造出样品,附属医院进行临床手术实验,将病人的使用情况反馈给工程中心和原型中心,对假体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最终定型后由工厂进行批量生产。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园为样品生产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附属医院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建立术后综合康复中心,开展人员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吸引私人投资参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入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另外,由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细胞学和基因学研究所发起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建“基因技术”卓越中心(CGT)。项目初期任务包括建设世界水平的基因组研究实验大楼。

该平台将促进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学与基因组学基础问题的加速研究,有助于保证新西伯利亚州作为世界级科研、创新和高科技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早在宣传信息发布时,CGT已聚集大量潜在客户,包括本地区及其他地区潜在客户,已签署部分协议。

发展最快的宜居城市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在开发时非常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让新西伯利亚市成为宜居之地,更利于招才留才。

新西伯利亚市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是新西伯利亚州的首府。截至2017年1月1日,常住人口为160.29万面积为502.7平方公里,每1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3.2万人。

该地区优越自然条件有利于城市发展。其位于森林草原和森林自然区的交界处,天然林区,鄂毕水库和毗邻城市的小河湖构成了多样的休闲资源。它是一个中等温暖且湿度不足的农业气候子区域,年平均气温为0.2ºC。

作为一个城市,其住房、医疗、教育配套完善,铁路、机场、公路、地铁等交通路网建设齐全,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环境宜居,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

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大的学术和应用科学中心,聚集100多个机构,超过1.5万名科学博士和3.5万名博士在该市生活和工作。

高小新漫记:有效网罗人才,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始终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事实上,西伯利亚分院为俄罗斯东部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分院的所有研究机构开始参与制订西伯利亚长期发展规划,该规划涉及西伯利亚资源的综合开发、农牧业开发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四十多项具体纲要。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依靠科学技术,加快知识创新,尽快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发展至今,西伯利亚分院是沟通西伯利亚与世界科技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建成,有以下四个方面因素。

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西伯利亚科学事业的发展问题被提升到,同征服宇宙、开发西西伯利亚油气资源一样被列入国家重大规划。苏联不仅耗资数亿卢布兴建了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同时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就包括搬来国立科学图书馆,以及从全国高校优先选拔毕业生。

大批知识分子献身新西伯利亚科学城。随着政府开辟绿色通道广纳人才,11名博士和93名副博士等蜚声国际的学者成为西伯利亚分院诸多重要研究所的奠基人,为其他加入者坚定信念。

西伯利亚分院还通过有效途径网罗人才。院士和通讯院士候选人必须调往或已经在该地区科研机构工作。也有关于人才的优惠政策,如中青年学者可不经过遴选而破格晋升高级职称,调来工作的学者可保留以前所在城市的住宅。

西伯利亚分院拥有自由宽松的学术文化氛围。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定期举办音乐会,还举办同许多著名音乐家、诗人、画家和作家的见面会;更以包容心态向许多身份特殊的学者敞开大门。

·推荐阅读·

END

原标题:《【科学城巡礼】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在林海中拔地而起的历史使命》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