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儿童尘螨过敏,脱敏疗法有选择

2020-07-09 14: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郑桂芬

媒体:家庭用药

专家:郑桂芬(儿科)

尘螨是一类与人类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微小节肢生物,体积微小,需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才能看到。其“生活”在枕头、床上用品、毯子、地毯和其他柔软的物品上。尘螨的分泌物及死亡后碎片为主要过敏原。在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中,屋尘螨皮试阳性率高达 70% 左右。患儿可表现为瘙痒性皮疹、喘息、气促、呼吸困难、鼻痒、流涕、喷嚏、眼痒、眼结膜红肿等。

如何检测尘螨过敏

过敏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失衡等因素综合引起的。临床上通过做过敏原检测可了解患者的过敏状况,目前的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和体外试验,比较常用的是皮肤点刺及体外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

采用一次性点刺针。以组胺做阳性对照,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选择过敏原提取液在左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30 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以风团面积的比值来确定其反应级别,无反应为 (-), 其他分别用 (+)(++)(+++)(++++) 表示。

体外试验

主要是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sIgE)浓度。过敏强度与过敏原测定值分级呈正相关,级别越高则过敏状况可能越明显。

脱敏疗法,并非人人可用

脱敏疗法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过敏性疾病最直接的病因治疗,距今已有 90 余年的历史。

脱敏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将变应原(即致敏物、抗原)制成变应原提取液,并配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制剂 ;其次,经反复注射或舌下含服或其他途径,令患者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 ;最后,达到维持剂量后,维持足够的疗程,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治疗目的是当患者再次接触此种变应原时,过敏现象会减轻或不再产生过敏现象。

适用的患儿

已确定为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皮疹等患儿。因为患儿病程短,未发生不可逆性的气道损伤,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塑性较强,因此在儿童早期进行脱敏治疗有可能达到治愈。

不适用的患儿

脱敏疗法可能会激发个别患儿病情加重,故以下情况不建议做脱敏治疗 :1. 重度哮喘,因脱敏治疗可诱发急性重症发作 ;2. 正患其他疾病且病情不稳定者;3. 变应原难以查清者,或变应原可以避免的患者。

常用的 3 种脱敏疗法

脱敏治疗一般需要 3 ~ 6 个月起效,要维持长期疗效,应该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一段时间,总疗程一般建议为2 年,疗效则可持续多年,甚至终身。

注射脱敏疗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敏原提取液,通过皮内注射发挥作用。

特点:初始治疗时,注射脱敏可能激发个别患儿的严重过敏反应,患儿对长期注射依从性差,注射疼痛会带来一定痛苦,故未得到很好应用。

舌下含服制剂

其有效率同注射制剂,对儿童的疗效优于成人,治疗成人的有效率达 70%,儿童可达 80%。用患儿能适应的小剂量每日给药 ( 将脱敏滴剂滴于舌下,使其慢慢吸收,1 ~ 3 分钟后咽下 ),逐渐增大剂量,达到维持水平后持续足够时间,以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特点:突出优点是使用和携带方便,可在家中服用,通常不会产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有轻度皮疹或腹泻,停止治疗或减量即可恢复。

纳米脱敏治疗(贴剂)

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机体在这些抗原的长期连续刺激下逐渐产生免疫耐受,再接触过敏原将不产生反应,达到机体完全脱敏的目的。

专家名片

郑桂芬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儿科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

擅长领域: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及儿童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

从事临床儿科工作二十余年,熟练掌握儿科各类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及儿童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依托同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雄厚强大的医疗资源,检查设施齐全,作为上海呼吸学组及哮喘协作组委员,能及时了解及学习呼吸道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治进展。做到及时诊断的同时、更重视根据发病机制给予合理规范的治疗,强调预防治疗。使儿科呼吸团队的诊治水平始终与国际接轨。使患儿远离打针、输液,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还提高了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摒弃过去“大杂烩“治疗。消除了患儿对就医的恐怖心理,使孩子觉得到看医师是件愉快的事。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始终以病人为中心,是病人心目中的好医生。多次年终考核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病人满意度调查都等到病家的高度好评。

来源 | 家庭用药

文 | 儿科

图 | 以上均为版权图

编辑丨宣传处

同济医院于1900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建,上海市同济医院是普陀区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 200 万人次。拥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骨科、精神神经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上海市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心身医学科、消化内科,上海市中医示范科;实现急诊与危重症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入选上海市级平台学科建设计划;院内形成以骨科牵头的运动-神经-精神学科群,心内科牵头的循环-呼吸-胸外学科群,消化内科牵头的消化-普外-内分泌学科三个优势学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牵头的血液-肿瘤-影像-病理-检验学科群、妇产科牵头的妇产-泌尿-肾脏-生殖学科两个特色学科群。医院整合学科优势,成功打造三个国家级中心——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成为沪西北地区的大型急诊危重症与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干细胞联合研究基地。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承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 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 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

同济医院作为一所百年传承的现代化医院,执着于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温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传播文化。并以济人济世之心传医者之道,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国际援助、扶贫帮困中发挥了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怀,将同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洒满大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