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0万人重写高考作文,探讨喧嚣时代最重要的事

2020-07-10 08:51
文化课 >
字号

重写高考作文,是审视自我的过程

因为疫情而延迟一个月的高考,终于在今天落下了帷幕。

高考,对于我们来说是特别的,因为它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不管是进考场前的慌乱,还是考完最后一场的轻松,这些感觉都是美好的。但很多人都说,印象最深的,还是拿到高考语文卷 ,先去看作文题的那种「迫不及待」——好像只有先看作文题,心里才有个底,然后可以一边做题一边思考作文写什么。

是的,高考作文,一直都是高考里比较特别的一部分。今年语文考试一结束,高考作文题就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还记得你当年的作文题吗?

当年的考卷,勾起了你怎样的青春回忆?

往年的经典高考作文题都是什么样?

不难看出,这些高考作文话题的背后,都藏着每个人对高考的一种情怀,很多人在高考期间特地去重写当年的高考作文题。

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今年就重写了197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回忆了他当兵时期被推荐入学北大的经历。

年轻的局座真的很帅!

对于高考,他有遗憾,因为当年还没恢复高考制度,他没参加过高考;但是他也有幸运,他进入了中国最好的大学深造。

回望那几年的人生,他猛然发现人生有很多经历,考场有很多种,考试也有很多种,只要保持「战斗」的状态,坚定信念,就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考试。原来,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无论好的坏的,无论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完成人生考试从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坚持。

图源:今日头条@张召忠

张昕宇梁红重写北京高考作文题《文明的韧性》,以自己曾驾车穿越中东的经历,鼓励广大学子共渡难关。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其实和一个文明的进程轨迹高度相似。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足够强大,能以韧性穿越时间和困难。

《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专栏作家沈宏非重写了《达芬奇画蛋》。从1980到2020,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匠人精神”和“耐得住寂寞”。

重写高考题点燃了众多网友的热情。

有作者鼓励“后浪”:别怕,我们都在——

有“活在当下”的旅行者鼓励大家早点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有人从周杰伦的音乐说起,谈到认识事物的角度——

当年坐在考场上,周围只有笔刷刷在纸上写字的声音,写作文之前,我们都会放空一下自己,思考作文题背后的深意。

如今已经成人的我们,有的身在职场,有的依然迷茫,但也会阶段性地放空自己,思考这些年经历给我们带来的成长。

考场上的作文时间,是最心无旁骛的半个小时;现在看到这些题目,想想重新写作会有什么新的灵感,看到的也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写作不只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可以随时降噪的心境

重写高考作文,也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写作」这个词。在很多人的定义里,写作是一种本能,因为每个人生来都有表达的欲望,把表达变成文字,这就是写作。

但写作也不只是一种本能。

「唐家三少」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写作16年,累计创作近3000万字。之前他接受《人物》专访,我们才知道,光鲜亮丽的作家标签之下,是他被裁员后一次次努力生活的痕迹。在这篇高考作文里,他吐露了更多关于「写作」的心声:我们既是倾听生活的“读者”,也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以梦为马,初心不忘,这便是「写作」之于唐家三少的意义。

以前,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定义「写作」这个词。总觉得,写作这个词怪怪的,带着些我不敢触碰的专业性。所以,自从开始做自媒体,很多人问我你现在做什么职业的时候,我都只会说「随便写写」。

2016年开始接触公号,那个时候没有团队,没有资源,也没有很多读者,很多人都想通过写作在这个陌生又刺激的行业里扎根,最忠实的读者恐怕就是我自己了。

我郁闷过,看着别人的文字总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出来;我也迷茫过,写了这么久没有成绩是不是代表我没写作的天分;我也想放弃过,但是停下来几天后,又不甘心。

经过了一遍一遍自我怀疑和情绪循环后,我把手机关了,把音乐关了,只开了一盏台灯,把全部的精力都聚焦在“写作”本身上。

陪伴我写作的小台灯

我开始对照优秀的文章分析架构,分析语言风格,拆解逻辑,融入自己的视角和判断,尝试总结一套只属于我自己的方法论。我能书写的,我能创作的,最终只有我自己。而且最真情实感的,不就是最感人的吗?

摸索出自己的方法论后,我写出了一篇新的文章,我至今都记得那是看完电影《后来的我们》,自己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回到家如实记录了自己当时最真切的感受。

这样的经历,让我正视「写作」这个词。

写作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自己的初心。写作也不是自我狂欢,而是有共鸣的表达。写作的自我满足感不是来自于别人大篇幅的夸奖和肯定,而是偶尔几个「我写的真好」的自我肯定。

柏瑞尔·马卡姆说「虽然未来藏在迷雾之中,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确实,抛弃一些世故和纠结,降噪后的自己才可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充斥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轻易被影响,变成另一个物质的自己。但是如果可以随时降噪,那你就能看清自己的初心——

因为热爱,所以才写作,不是吗?

用降噪的写作方式,对抗生活的琐碎

那到底什么是降噪呢?这个喜欢种菜的作家也许会给你答案。

跟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谈起他种的菜和水果,他总是眉眼间透露着笑意。但谈起写作,他强调的是写作者的自省意识。

李洱对于写作和时间有自己笃定的认知:写作者需要有问题意识,花时间去沉淀思考,去打磨问题本身的答案。

在这样一种心境下,《应物兄》历时13年面世。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升级版《围城》”、是“了解最近30年的中国知识界”的重要文本,一推出就成为了文坛现象级作品。

这个功利喧嚣的年代,坚持「降噪写作」,在岁月中沉淀经验、自我丰富,本身就是一件无比迷人和珍贵的事情。

如李洱所说:

「真正有价值的写作,往往是一种比较冷静的,不会去哗众取宠的,这样你写作本身就容易被淹没,容易被忽视。但是都不要紧,时间会给它补偿。」

作为第二届全国新写作大赛「降噪写作」的联合倡议人,「在琐碎的日常中感受生活真实的存在,耐心沉淀对当下时代的思考,用文字真诚表达沟通」,这正是李洱在写作面前的降噪态度。

这也是「新写作大赛」活动的创始初衷,始终保持创作的清醒和热情,用「降噪写作」的态度,重塑文字的力量。

今年夏天,今日头条联合多家媒体、高校、知名作家,发起第二届全国新写作大赛。关于「写作」,你有怎样的心声?点击xxz.toutiao.com直达官网参赛,25个签约机会、200万签约金、千万流量扶持,等你来拿。这一次,也许被改变命运的,就是你。

点击xxz.toutiao.com直达官网参赛,200万签约金等你来拿

    责任编辑:毛玮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