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冠疫情“常态化”,如何做好防护?

2020-07-11 0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启明中心 启明健康俱乐部

2020年伊始,导致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扰乱了全世界的步伐,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流行病学专家张文宏教授曾经说,这次的疫情可能有三种走向:第一是快速控制,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感染人数降到很低的水平;第二是焦灼,可能在半年内的时间逐步稳定;第三种可能就是全球大面积感染。

随着复工复产,我国做到了短期的控制,但是美国和欧洲无法避免的出现了大面及感染,而近期北京再次出现小规模的感染。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感染人数已达800多万。

新冠肺炎为什么可以在全世界肆虐?

人类没有接触过这种新的病毒

这种病毒传染力非常强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部分地区患者死亡率较高

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菌叫做新型冠状病毒

那么既然有新型是否有老款的呢?

说到冠状病毒,大家可能会想起2003年的非典,这种疾病的学名叫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导致SARS的病原微生物就是老款的冠状病毒。

而目前的这种病毒被定名为2019-nCOV,经研究它的基因特征与 SARSRr-COV有明显区别,所以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我们之前听说的新冠病毒和蝙蝠有关,

有什么依据呢?

新型冠状病毒,有什么特征呢?

目前人们对这种新的病毒的特性,都来自于对SARS和MERS的研究。比如病毒怕热不怕冷,通过高温或75%酒精可以有效灭活病毒。

近期北京新发地出现的病例也可能和生鲜食品相关,所以专家提醒我们用餐要选择烧熟的食物,避免吃生的食品。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熟制食品。

点击下方文字查看“正视冠状病毒,防范未然,保护自身”

新冠病毒是如何传染的,该如何防护?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新冠病毒是怎么来到人体内的。众所周知人的皮肤粘膜其实是对外界的一层防护,一般的细菌,病毒是不容易进入人体的。

但是新冠病毒的包膜上有一个S蛋白,它是打开人体粘膜细胞的钥匙。有钥匙就有锁,新冠病毒是通过结合人类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进入细胞内部的,ACE2受体就是那个锁。而这种具有ACE2受体的细胞广泛分布于人类的黏膜,如口腔、鼻腔和眼结膜。新冠病毒就是通过这些地方进入人体内的。

而眼睛、口腔、鼻子这些器官,我们往往都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所以只要空气中有病毒,没有防护的人就很容易被感染。

目前全世界都认可的防范措施,第一条是勤洗手;第二条是用消毒喷雾清洁接触的物品;第三条是保持社交距离,包括戴口罩,手套,避免拥抱等亲密接触。

新冠感染会有什么表现呢?

新冠病毒进入细胞以后大量复制,然后进入人体的血液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甚至其他各个器官,这样的行为会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一旦免疫系统激活后:人体中的免疫细胞就会开始工作,有些细胞负责攻击病毒,这个时候人体可能就会出现发热,全身酸痛,有些细胞则会分泌大量的液体,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流鼻涕,打喷嚏,这些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感冒症状。大部分人经过这么一折腾,病毒也就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处理掉了,这些就是最多见的轻症患者。

有部分人免疫力没有那么强,大量病毒就会到达肺部,影响肺部的换气工作,影响血液中红细胞携带氧气的工作,这样就导致了患者出现胸闷气急有时甚至威胁生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重症患者。

目前医院对新冠感染有什么治疗方法

大部分的轻症新冠感染患者其实表现是和感冒差不多的,我们主要的治疗就是卧床休息,增加自己的抵抗力,吃好睡好,有时辅助一些中医中药的治疗就可以了。

叶克膜是原本手术室里的装备,它将人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通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将氧气带入静脉血,成为氧合后的动脉血并注入病人动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及血供。

目前我国广泛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这样科最大程度的找到感染患者从而进行干预,隔离,减少大规模传播的可能。

此外,现阶段请各位市民不要因为疫情而延迟应有的就医,从而导致延误其他疾病的病情。须知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远高于新冠,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医院虽然要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核酸检测,但仍然坚持维持原有的诊疗规模,以避免疫情所导致的次生伤害。

本文由启明青年医生公益发展中心

黄艾弥医生供稿

黄艾弥

个人简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呼吸内科

医学硕士 主治医师

中国红十字协会会员

上海医生协会会员

上海抗癌协会会员

中国医药协会肺部肿瘤协会会员

擅长

肺癌诊治、肺部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体检报告解读、慢性咳嗽的诊治、肺部结节、肺部肿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