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岳家军是私军吗?

2020-07-14 11: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270,阅读时间:约6分钟

前段时间,说起岳飞之死,有个网友“义愤填膺”的说:岳飞建立私兵,有罪还是无罪?甚至还有网友提出,如果岳飞聪明一点,把“岳家军”改名叫“赵家军”,就可以免于杀身之祸。

看到这些讨论,笔者的内心真是五味杂陈。

一、所谓私军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有私军吗?答案是——有。最著名的私军,就是清朝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

这两只私军产生的背景,有点特殊:当时清帝国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都已经严重退化,战斗力低下,根本抵挡不住太平军。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让大家自发搞团练,说白了就是自己出钱拉队伍,自行抵抗太平军。

其实,汉末三国时期,为了对抗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刘备、曹操、赵云等人都拉过队伍,组建过私军。

而他们这些私军,严格来说都不是中央政府的正规部队,军队的各级将领也不入朝廷编制,都是部队领头人自己任命,甚至连军饷都要自筹,朝廷是不管的。这样的部队,自然一切都听“大哥”的,妥妥的属于个人武装。但他们这些部队,一旦到了和平年代,那十有八九就成了非法组织。

所以,在剿灭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曾国藩解散了大部分湘军,而李鸿章的淮军则被收编成了中央军。当然,汉末的大耳朵刘备也被收编了。

二、军无二令

那么我们再看岳家军,能否对标湘军和淮军?

有人说,岳家军战斗力那么强,又不听除岳飞外其他人的指挥,肯定是私军无疑了。

这个问题简直太小儿科了,任何一支军纪严明的部队,都只听直属领导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队的纪律性和严肃性。《尉缭子·将令》就说:“军无二令,二令者诛,留令者诛”。

不信再看:西汉周亚夫的细柳营,军队上下“只知有将令,而不知有王令”。

可以说,从先秦时代开始,军无二令就已经是治军的常识。

那么,岳家军只听从主帅岳飞的命令,又有什么错呢?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三、岳家军的建制

还有些人说,“岳家军”以“岳”为号,所以就是岳飞的私军。

嘿,这其实纯属误导。

“岳家军”大概有12支作战部队: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踏白军(侦察)、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游奕军(巡查)、横江军(水军)。

而岳家军的兵力来源,其实也确实比较复杂。它最初的基础兵员是前东京留守司的士卒,但这人数相当的少,因为岳飞那会儿的官位不大(修武郎、统领、统制),这些老班底原始人数都不足两千。而岳家军的主力来源是这么几个:一是各种民间义军,比如牛皋、董先、李宝等人及其部队;二是各种贼寇强人,比如杨再兴,再比如杨幺的部属;三是原辽国的投降部队,比如赵秉渊;四是兼并过来的一些部队,比如胜捷军。

但是,不管这些部队的原始成分多么复杂,只要挂上了岳字旗号,他们都有两个特质:骁勇善战、军纪严明。

而且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从始至终,都有正式的军号(或旗号),它们先后是: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和行营后护军。岳飞对外自称的正式军职则有:神武后军都统制、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太尉、湖北京西路宣抚使、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等。

看到没,岳飞从来没说自己是什么“岳家军大元帅”或者什么“岳家军统帅”。不但岳飞有朝廷的正式册封,岳家军中的将领,也基本都有赵宋朝廷的正式任命。甚至,还有些将领,是朝廷“硬”塞进来的,比如污蔑岳飞谋反的王俊。

简单来说,岳家军的财政大权和人事任免权都握在赵宋朝廷手里,“岳家军”其实正是赵宋朝廷的正规军。

四、“岳家军”称谓来源

那么,所谓“岳家军”的称谓,难道是空穴来风?

还真不是,无论《宋史》还是《三朝北盟会编》,都明确的记载有“岳家军”字样。比如《宋史·岳飞传》记载有:成闻飞将至,惊曰:“岳家军来矣。”

其实,这种“以姓为军号”的习惯,在宋朝,并不稀罕,尤其是民间。比如,民间就把张俊带领的军队称为“张家军”、称韩世忠带领的军队为“韩家军”、称吴玠带领的军队为“吴家军”、杨析中指挥的殿前司军则被叫做“杨家军”。而且也不光是南宋,北宋也有这个习惯,比如狄青的部队就被民间称为“狄家军”,种师道的部队则被称为“种家军”……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民间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能认得猎猎大旗上的“岳”字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逼格很高的“神武军”或“行营后护军”,大家既不清楚,也记不住。相比之下,“岳家军”这种简单而直接的称谓,自然更容易被民间所接受。

此外,还有文人墨客的加成效果,比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吕午(宋)在《和岳王庙壁上韵》写道: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徐集孙(宋)在《岳鄂王墓》写道:百战收功指顾间,岳家军令重如山。班师似出高宗意,逢恶徒成秦相奸。

五、结语

随着时光流逝,加上民间演绎,岳家军的正式军号,更是被民间忘得干干净净,而惟有“岳家军”这个民间的亲切叫法永葆盛誉。

而之所以有“私军”这种认知,除了民间的演义之外,可能还要拜当前的一些弱智影视剧所赐。比如《三国志之见龙卸甲》,就大咧咧的这么安排:刘备称帝,国号蜀。封关羽为前将军,领10万关家军;张飞为右将军,领10万张家军,马超为左将军,领5万马家军;黄忠为后将军,领5万黄家军。

很多号称“历史剧”的影视剧,则对“岳家军”的由来,也不深究和解释,直接拿来就用,无意中,就让很多观众以为“岳家军”就是“私军”。对照真实的历史,这类谬误,也叫人一声叹息——评价历史人物,最基本一条,就是读书得认真。

参考文献:《宋史》、《三朝北盟会编》、《尉缭子·将令》。

往日文章精选:

原标题:《岳家军是私军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