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囊谦:黑陶艺人们的执着追求

2020-07-15 17: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通过“扶贫车间”带动,一批批农牧民走上脱贫增收致富路。

7月4日,在玉树州囊谦县扶贫产业园,才角仁增的黑陶制作“扶贫车间”,二十多人围坐在一起,用精心选用的当地纯净细腻的红胶泥在捏制形态各异的坛、罐、壶、香炉、酥油灯具及宗教用品等雕塑。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12年4月,我参与青海省“‘春到三江源’采访组”报道任务,来到囊谦县与同事采写发表了报道《藏黑陶:火与大地的涅槃之子》。

澜沧江源头手拿牧鞭的囊谦牧民凝固了指尖的千年文明。

红胶泥和黏土,通过原始手工捣碎成末、筛选、拉坯、修整、晾晒、轧光、绘画雕刻等工艺,经过土、水、泥与火的淬炼后,而后有传承技艺的师傅采用独特的“封罐熏烟渗碳”方法烧制,就会生成光亮耀眼、“黑如炭、硬如瓷”的藏黑陶。经藏黑陶技艺大师的匠心独具,藏黑陶散发出原始、古朴的韵味,参观者仿佛跨过了时空。

才角仁增在“扶贫车间”制作藏黑陶。

在讲述技艺的学习与成长中,才角仁增打心底感恩老师白玛群加。作为《藏黑陶:火与大地的涅槃之子》的主人公,因病在家休养的白玛群加接到记者的电话,显得分外兴奋,他说:“当年,你们的报道刊发后,囊谦藏黑陶被世人所知,名气越来越大啦。”

8年来,白玛群加作为将藏黑陶带出囊谦地区的“第一人”,让囊谦藏黑陶从深山走向了城市、走向了市场、走向了世界。由当初家庭式制作、“养在深闺无人识”的藏黑陶,现在已经迈向“订单式”制作的销售轨道。

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囊谦藏黑陶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中科技培训项目的重点培训内容,白玛群加在创办的黑陶工艺厂举办多期三江源科技培训及教育系统“阳光工程”培训等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340多人。其中,实现创业或固定就业的人员达170多人。厂子在培训人才、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才角仁增就是白玛群加培养出的“高徒”之一。2019年,才角仁增制作藏黑陶500多件,收入10万多元,净利润达到8万元。“收入中不包括1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两名技术工人的工资。在我们合作社,成熟技工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新员工月薪最低为1500元。”县职业学校毕业的俄金才丁是才角仁增外甥,在合作社是市场营销员和翻译员岗位,通过他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才角仁增在白玛群加的黑陶工艺厂当过技术员,曾得到了师傅的真传。

“去年,我们工艺厂实现收入40多万元,给前来学习藏黑陶技艺的农牧民发放工资20多万元,增加了30多名贫困户的收入。”作为国家级陶器烧制“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白玛群加先后获得了“中国陶器艺术终身成就奖”和“青海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品还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青海省博物馆、玉树州博物馆、台湾博物馆等收藏。

最让白玛群加欣慰的是:“近10年来,我日记里有记载并带出的徒弟有1773名。其中,有像才角仁增一样的30多个徒弟,已创办藏黑陶制作合作社、小企业30多家。不少徒弟在带动身边牧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已成为藏黑陶技艺传承大师,作品在近年来的国内外大赛中屡屡夺冠获奖,成为囊谦、玉树乃至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的骄傲和‘名片’。”

为了藏黑陶的非遗传承和保护,白玛群加说已投资600多万元收藏藏古陶780多件,他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建造一所青藏高原藏黑陶博物馆,让藏黑陶走出“省门”“国门”,把一生的技艺和收藏贡献给社会和国家,带动更多的牧民脱贫增收致富,让藏黑陶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玉树发布综合@中国县域经济报

审 核丨李万成

编 辑丨尼玛旦周

往期回顾

囊谦:老唐卡绘出脱贫致富路

拾金不昧 玉树街头暖心一幕

文明玉树

玉树境内的“泼水节” 了解一下!

玉树文旅

原标题:《【脱贫攻坚】囊谦:黑陶艺人们的执着追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