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常常为错误内疚?陈奕迅演唱会忘词都不在意,别太纠结

2020-07-17 14: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壹心理 壹心理 来自专辑社交沟通

徐清|作者

欧小宅、虫子|编辑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反刍思维”。

可爱的陈奕迅,上周六在线上举行了慈善演唱会。

歌还是那些歌,有趣的是,陈奕迅好几首歌唱错了歌词。在唱到《我们万岁》的时候:

“情人游天地,日月换行李。”前半句一时间忘了。

当陈奕迅意识到他唱错的时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着唱。

那一幕真温暖啊。

粉丝纷纷来陈奕迅的微博下面调侃。

“我犯了一个错误,很想马上去死”

犯错之后,陈奕迅的心态很好。

有人认为,陈奕迅能在犯错的时候一笑而过,是因为他是巨星。

其实不是,生活中我们也能碰到笑对犯错的人,他们不是巨星。

更多的人,其实对自己的错误念念不忘。

很多我们以为的“错误”,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并不能称之为错误。

比如,下雨的晚上你摔了一跤,你指责自己“太粗心”了,觉得自己当众出了丑。可是雨天难免路滑呀!这怎么能叫你的错呢?

或者这样去理解:同样的情境下,没有人能比你做得更好,那么这个错误便不能称之为错误。

这时候你再苛责自己,就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瞬间:

一个人吃着吃着饭,忽然想起以前不好的事情;

明明大家一起出去玩,可是总有个糟糕的念头一闪而过,你甚至愿意抓住这个念头,仔细思考下去。

这些都是对错误念念不忘的表现。

W先生最近很苦恼。

上个月开季度会议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同事悄悄地在小群里吐槽老板,嫌弃工资低,会还开得这么长。

巧不巧。

俩人正吐槽得欢天喜地,下一秒老板就在公司大群里发飙:“如果连会议都不想开,那这样的员工直接走人就可以。”

吓得W回家之后,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总觉得老板可能无意间知道了他的怨言。

“哎,我就不该这么说话没遮没拦的。”W先生一直很后悔。

这种状态,持续了小半个月,都没见好,朋友喊他打台球,都没心情。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其实W先生陷入了一种思维误区,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忽视的致命思维误区——过度反刍。

用心理学术语来说,W这种对过往的负面体验念念不忘的情况,属于反刍思维。

一些哺乳动物会吃很多草,食物积攒到胃里,会留着以后反刍。

而人类也会对过往的记忆进行“反刍”。

尤其可怕的是,反刍的往往是负向记忆。比如,过去搞砸的一件重要的事,和重要客户说错的话。

动物反刍是为了更好地消化,但是人类一旦陷入反刍思维,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拿W来举例,他口不择言确实是事情做得不妥当,可是后来事实证明,老板也就是嘴上发发怒气而已,也没有真的开除他,这个事情真的值得他一直惦记半个月吗?

如果你问W,他可能也很懵圈。

其实,我们常常回顾错误,本意是好的,是想“严于律己”,改善自我。可是真实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实验表明,一个人对于过往负面体验的过度沉浸,只会主观上夸大一件事情的严重性,对未来的预期也会更加负面。

患抑郁症的人,就常常有这种反刍思维,犹如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常常为错误内疚?

你习惯内归因

很多人之所以揪着错误不放,感到内疚、沮丧,是因为他们把错误的归因指向了自己。这其实很残忍。

一个知乎网友说了让他痛苦的错误:

”和母亲吵架,却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和她讲话。后来母亲就车祸去世了,而我和她说的最后的一句对话是——烦死了。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代价是余生的后悔。“

还有一个知乎网友匿名诉说了让他后悔一生的事:

“爸爸化疗掉了好多头发,他坐在那里,要我用生发剂给他梳头。那天出太阳,我一心想出去找我同学玩,梳了一会儿不耐烦就跑了。

不久之后回家。阿姨过来边哭边讲爸爸走了。

那时候我11岁,我说去哪了。然后没管她,继续淘米煮饭,想,一会儿我爸妈要回来吃饭呢。”

无论是一句平平常常的“烦死了”,还是一个不想梳头的举动,其实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小事。

可是这足以让这两个人内疚到失眠。甚至不夸张地说,成为他们毕生的心结。

客观讲,当一个人还是11岁的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能力明白“化疗”到底意味着疾病严重到什么程度。

可是这个网友在长大之后,以现在的眼光,来苛责一个11岁的过去的自己。

在归因偏差中,有一种偏差是夸大自己对于挫折/错误的责任。

人生中很多事并非人力可控。忽视人自身的局限性,而刻板地追求完美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

并且,人生如果重来一次,又会怎么样?我们一定就会做出更好的选择吗?

《爱情公寓》第三季里,有三集展现了活出另一种人生的构想。

一直苦恼于不会撩妹的展博,在另一个世界里,发了一张帅照便收到无数美女的电话。

成为万人迷的他,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幸福。他挑花了眼,最终只想逃离。

而一直当演员、苦于被编剧折磨的悠悠,在另一个世界里,成为了一个编剧。

因为很喜欢吕布的戏,就加了很多内容,可是最后却被制片人严厉批评,丢了饭碗。

你以为可以不犯错,你以为当时会有另一种更好的办法,可是对于当时的你来说,你所做出的选择已经是当下的最优解。

有句有名的鸡汤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句话其实有他的心理学依据:一切反事实思维,都是虚妄。

如果人生重来一次,我们依然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别无选择。

如何不再被“错误”束缚住?

正如李子勋所说,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为过去的错误后悔,看起来是在指向过去的自己,本质是攻击当下的自己。

这也正是很多人抑郁情绪的来源。

想要远离反刍思维,就得停下负向内归因。

举个例子,生活中你是不是一个很善于反思自己错误的人?

反思自己是好事,但是不能忽视——每个错误的发生,都是系统性的。

比如,W先生这个事,他确实口无遮拦,可也应该看到外因:

老板的发飙,和老板个人易冲动、爱发脾气有关系;

而且,会议时间确实太长了。

另外,请接纳每一个“错误”给予我们的善意提醒。

每一个被过往错误折磨的人,其实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挣扎的只是件“小”事。

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反刍,有足够充分的理由。

这其实是因为,一件小事,被潜意识赋予了尤其特别的意义。隐秘到甚至我们自己都没发现。

W当时的抱怨其实有积极意义——他对工资的抱怨在提醒他,当下的工作环境并不配上他的工作能力。

那么他应该从这个苦苦纠结的“错误”里,收到这个错误带带给他的信号。这时,错误就有了积极意义。

其次,转移注意力,帮助摆脱过度反刍。

约朋友打次牌,一起开个黑,我就不信你还有注意力分给那些不开心的事……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经常陷入过度反刍的人,其实都有一种负向记忆优先的思维习惯。

俗话说“要想田里不长草,就需要种庄稼”。

假如把注意力比作田野,那么我们如果不刻意地把注意力放在令人愉悦的事情上,大脑就会悄咪咪地被负面记忆吸引。

写在最后

对抗负面思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尤其是犯了“错误”之后。

一个抑郁症朋友,因为没有脱下鞋子踩上了体重秤,爱干净的妻子和他吵了起来。

之后,他离家出走,原因是一见到妻子,脑子里就会像放电影一样,那争吵的一幕幕让人感觉撕心裂肺。

当然我们普通人并非抑郁症患者,可是抑郁等负面情绪依然值得重视。

有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转换视角。有些小的错误可能并不能称之为错误。问题的产生,或许是因为我们带上了问题的视角。

就像陈奕迅的忘词给粉丝带来了无限欢乐。一个粉丝开玩笑说:“谢谢你,《我们忘词》”太好听了!很感动!”

退一步说,就算犯了错又如何?都是第一次做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请你拥抱那个已经竭尽全力却依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自己,后半生,过得轻松一点。犯个错,没什么。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资料:

1.大明《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 The End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