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并非直来直往,人生不是好与坏的选择题

2020-07-23 18: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方live”是中信出版·大方的活动品牌,每月定期推出系列线上主题分享,收听来自文学艺术界的新声,激发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建造无形却热烈的现场。

越来越多女孩不屑于做世俗意义上的“好女孩”,似乎“好女孩”就意味着循规蹈矩,而“坏女孩”则更叛逆有趣。

大方最近出版的《女孩之城》,就写了一个“坏女孩”的成长故事。女主角薇薇安勇敢自由,不羁地探索解放性需求,她不愿被世俗标准规训,不愿牺牲自己的棱角和个性,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坏女孩”。

本期的分享人姜小瑁是《女孩之城》的译者,她从主角们的故事说起,跟我们聊了聊“坏女孩”。

在她看来,“好”与“坏”是环境给我们贴上的标签,是在某个特定语境下的道德判断。成为好女孩的代价可能是牺牲个性和幸福,坏女孩也可以带给别人不可磨灭的价值。

人生并不是好与坏的选择题,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活在难以描述、一言难尽的中间灰色地带。好与坏的界定并不重要,于她而言,“坏女孩”薇薇安痛苦的成长探索中正隐藏着我们永远的课题:如何坦诚地面对自己,以及如何接受和给予爱。

姜小瑁

青年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欧美文学及电影爱好者。译有《女孩之城》《甜蜜巴士》。

爱的缺失与寻回,

是《女孩之城》的魅力所在

《女孩之城》是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新作,大家对她的《美食,祈祷,恋爱》应该都不陌生。这本新书是一封很长很长的信,主人公薇薇安借这封长信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成长经历,遇到的有趣的或者可怕的人,以及她如何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唯一。

这本书有很多光环,很多非常亮眼的形容词在围着它转,比如勇敢,奔放,自由,励志等等。但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是一个带着很强的撕裂感、疼痛等级很高的成长故事。

它不仅有光鲜亮丽的故事,也充斥着各种不幸,有些不幸可以避免,但有些不行。也有很多那些形容词覆盖不到的黑暗面。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它当然是关于性和性解放,关于女性诚实地面对欲望、勇敢地做自己,但更多是关于爱的缺失与寻回。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薇薇安的成长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爱是缺失的——她的父母几乎一直处在缺位的状态,她的姑姑虽然是个非常出彩的女性,但在做监护人这方面是失职的。

因为没有人告诉她该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突然获得自由之后该如何做出判断,所以她只能自己摸索,摸索的过程自然会一次次地犯错,就像你没有教一个人怎么踩油门、什么情况下踩刹车,就让她去跑高速了一样。那些她不曾拥有的爱,薇薇安用了一生的时间一点一点追回。

爱的寻回,这是《女孩之城》更大的魅力所在。它会让人思考如何付出爱,以及如何接受别人给我们的爱,这比书中过山车一样的情节更耐人寻味。

这本书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侧面,它不仅是薇薇安的故事,其实也是弗兰克的成长故事。他和薇薇安一样,在自我身份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总想去依附一个更成熟、更高大的形象,所以人生迷失了,也给别人带去了伤害。

直到最后,当他们都变成了更完整的个体之后,他们才有能力开始修复给别人的人生造成的裂痕。

成为“好女孩”的代价,

可能是牺牲自己的个性和棱角

薇薇安的坏带着一点修辞的含义。如果更准确地去形容的话,她其实是一位独立女性,她所在的那个小圈子也都是独立女性的代表,比如薇薇安的好朋友玛乔丽作为单亲妈妈独立抚养孩子长大,这在那个年代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她的人生只是被塑造得稍微有些浮夸,但其实薇薇安这个角色本身并没有太离经叛道的地方。

薇薇安的“坏”,可能更多的是小说发生的那个特定环境、以及她周围的人对她做的道德、价值判断,是薇薇安拒绝牺牲自己的幸福,以成全别人对“好女孩”的定义和幻想。

比如说,她的父母觉得她应该是个淑女,学习好,找个好老公,结果这三件事一个都没发生,于是在父母眼中她成了他们不想管的坏女儿。

再比如,薇薇安的未婚夫在得知她已经不是处女后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还是处处觉得女方不忠贞、不干净。其实薇薇安本身没有做错什么,但却在未婚夫眼里也变成了坏女孩。

这是《女孩之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关联特别紧密的地方,就是一个事情一旦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很容易就会去给这件事或者这个人下价值判断,觉得它不好。

所以我觉得薇薇安的“坏”带着一点点警示的意义:如果她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的“好”女孩而屈服了,牺牲自己的棱角和个性,那她真的会幸福吗?我们真的要用“好人”“好女孩”的标签去换这样的人生吗?

世界不是直来直往,

“好”与“坏”都有特定的语境

就像上面说的,“好”和“坏”其实是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一种道德判断。它本身的局限性非常非常强,而且很容易随着风向摇摆。

比如前几年迪士尼的公主还都是小淑女,要靠王子拯救,这些年完全变了天,大片里面公主得救王子才行,这样的公主才是好公主。

还有“好”它本身带着很强烈的偏见和傲慢。比如即使现在还会有长辈觉得女孩子有事业心不好,早点成家才叫好。男性也没有逃脱这种偏见,一个男性如果没有太强的事业心,会被认为不好。如果爱做饭,特别疼老婆还会被说“没出息”。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女性事业心强、男性疼爱爱人其实都是更自信、更独立的表现,因为这时他们作为个体更加完整,他们不需要用任何标准去判断自己的为人。

《女孩之城》外版书封

所以能看得出“好”跟一个人的价值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就像书里,因为薇薇安的存在,小内森多了一个疼爱他的母亲,玛乔丽多了一个一起乘风破浪的朋友,弗兰克多了一个灵魂伴侣。

这些都是薇薇安的价值,是她给别人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与她有没有活成世俗意义上的好女孩并没有关系。

但当然这里也需要提一下,“好”这个字的伸缩度虽然很高,但它还是有底线的,于情于理都有。伤天害理的事,不在咱们的讨论范围里。

一部真真正正为女性创作的小说应该是怎样的?

媒体评论《女孩之城》是一部激情、性感、鼓励女性拥抱自我的小说,而也有人质疑书中“性解放”实则是“性放纵”。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女孩之城》确实是一部对女性来说非常友好的小说,因为它的确在鼓励女性正视自己的欲望,以及爱惜、接纳自己,包括不堪回首的过往。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个人觉得《女孩之城》比现在很多打着“女权”标签招摇撞骗的电影要强很多。很多电影带着一种好莱坞式的投机倒把,觉得只要把那些原本属于男性的特质原封不动地安到女主身上,一路开挂就可以了。

但说到底,这还是在透过男性的目光看女性,很多时候作为女性观众,我们其实并没有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但《女孩之城》不是这样,它是一部真真正正为女性创作的小说,里面的女性人物带着真正属于女性的特质,女性的神经兮兮(这并不是贬义)和各种情愫。

这可能才是平权——而非特权——真正的魅力和意义:不是把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样子,不是消灭男性和女性之间所有的差别,而是让我们看到、接纳这些不同,更好地去理解对方。

至于“性放纵”,小说里面确实有一点这个嫌疑。但我觉得这恰恰是小说侧面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性教育的缺失,还有爱的缺失。如果这两样东西都有,那薇薇安其实就有了情欲这个世界的一张地图,也许能够更好地约束或者引导自己的欲望。

她的性教育来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舞女,这些人对于爱也好,生活也好,都是一个懵懂的状态。所以她当然会觉得,自由就是放纵。最后,她也为自己的性欲付出代价。

人生不是好与坏的选择题,

长大的过程就是接受这个局限

首先好与坏虽然弹性很大,但它们都是有底线和边界的,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就像为人的支柱一样。比如薇薇安,虽然她后来有很多情人,但她跟年轻时不一样的是她有了底线,她的底线是不去破坏别人的家庭。这个时候她的人生就不是放纵,而是有边界的自由。

再者就是,做选择的前提,是充分了解自己手头拥有的所有选项,以及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时候,才能判断是稍微收起自己的棱角呢,还是让自己的独立意志更强烈一些。

就像小说里讲的,人生不是直来直往,我们也不是在好人和坏人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处在某种中间状态,过着一种一言难尽的人生。

《女孩之城》告诉我们,不用为了迎合别人而刻意去改变自己或者消磨自己的个性做个“好人”,但也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爽而不顾各种后果做个“坏人”。

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接受这个局限,包括薇薇安也是,她意识到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人生是一门充满了遗憾的艺术。

电影或文学作品里的“坏女孩”

如果按照咱们前面的说的,将“坏女孩”看做独立女性的话,那真的特别多。

比如《简·爱》里的简·爱。她冲罗切斯特的那一吼在当时在文学界引起了地震,地震的余波即使现在我们还能感受到。她对于平等的爱的渴求,放到如今的语境下依然是非常让人振奋的独立宣言,每次重读还是会觉得心潮澎湃。
《权力的游戏》瑟曦

如果非要说那种坏坏的女性形象,近些年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权力的游戏》里的瑟曦,还有珊莎。在一个满是超能力的故事里面,两个普通的凡人反而把这场游戏玩得异常精彩。我喜欢观察导演对凡人角色的塑造,这些人物的待遇能反应一个导演和一部作品的胸怀。

珊莎

瑟曦可以算是典型的反派了吧,但是她又把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演绎得那么好,让人觉得这个角色非常立体,有不同的切面,觉得她就是一部人类的历史。

珊莎也是一样,她最开始蠢得让人想掐死她,到《私生子大战》的时候变得那么善于使计又心狠手辣,典型的从好女孩成长为了坏女孩,但我想大家都会更喜欢黑化后的珊莎,因为这是她的独立人格映射出的真正的自由。

正视欲望,接受和给予爱,

是生活永远的课题

《女孩之城》与现实生活关联紧密之处在于,首先是小说里面一直在提到的,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欲望。那是一件很自然也很美好的事情,不用觉得羞耻。

还有,我们要如何给予和接受爱。爱这个概念,有时候总会跟其他的概念混为一谈,可能大家在看到书里面爱的各种表现形式之后,会对这个概念有新的看法。

作为译者,

我想这样推荐《女孩之城》

首先这是一部挺爽的小说,电影感很强,人物的塑造很丰满也很有趣,是个很不错的逃避现实的入口。读起来没有什么负担,可能一个周末就看完了。

第二就是,这个故事能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多面,甩掉一些心理负担。比如人生就是起起伏伏,有好有坏。坏的一面并不能定义我们的为人,它有点像太阳投下来的影子,因为有它们的存在,所以我们的人生才更立体。

比如人不可能是单纯的好人或单纯的坏人,就像之前说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中间状态,真的不用有什么偶像包袱,也不用因为一些污点而否定自己的为人。

原标题:《世界并非直来直往,人生不是好与坏的选择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