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点亮心中一盏灯 | 甲子灯塔——甲子岂止六十载

2020-07-22 22: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甲子,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在这里,是甲子镇,是甲子港,是甲子灯塔,更是灯塔历经六十载的沧桑岁月。——王军华

在广东省汕尾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甲子镇,甲子镇的甲子港是我省九大优良渔港之一,也是国家一级渔港,全国二十个中心渔港之一。它位于汕尾、汕头之间,往东去可到汕头,厦门,以及北上的诸多港口,西走可至广州,香港及粤西、东南亚等地。

甲子的这个镇名,开始是在远古的西汉年间,是因为在港口外立有许多的大石头,排列整齐如石门,排列又与民间天干地支六十纪年一致,所以取名甲子,又称之为甲子门。甲子镇自古以来渔、农、商、贸发达,既是粤东门户重镇,又是我国历朝历代海防军事要塞之地。在这里,许多古老而又悲壮感人,可歌可泣的伟绩和故事至今还依然被人们所传颂着。

在甲子镇向南远眺麒麟山,山顶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矗立着一座很有现代气感的灯塔,远远看去,塔顶的红色灯笼尤其的醒目,这就是甲子灯塔,由汕头航标处管辖。

利在万民的当代之功

甲子灯塔始建于1955年,至今已逾六十年。塔身为白色圆柱形混凝土结构,塔顶为半球形灯笼,灯塔主灯采用法罗斯APRB-288DC型航标灯器,备用应急灯器为泰兰ML-300灯器,灯光灯质为闪白10秒,灯高为海拔78.5米,灯光射程18海里,配装有AIS基站,这座灯塔是粤东沿海干线和船舶进出甲子港的重要标志之一。

灯塔所立的麒麟山,位于甲东半岛的南端,瀛江的东岸,濒临南海。由巨石组成的山脉蜿蜒十余里,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民间曾有传说此地上古常有麒麟出没此处,狮、象、麒麟相持而据,故而称之为麒麟山。

站在灯塔之上放眼四望,以麒麟山为中心,象地山,通天山,狮地山三山相拥,凸显了麒麟山的重要。千米之外的海面上,显露出的甲子屿,观音屿和小屿,三岛星罗与四山相呼应,这阵势是何等的气派。这里是个风口,常年刮着六、七级的大风,狂风卷着惊涛,不断地拍打着海中的明礁暗石,掀起的恶浪又是如此的险恶,

由山望海,海况极端的复杂。在灯塔的南边有两块礁石,一块叫塔石礁,一块叫草屿礁,西面的礁石叫白礁,东面则是一片的暗礁。当地渔民称之为鸡笼礁。民间流传着“过了六耳,过不了杏仁”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如果船舶顺流进入到了这里,就如鸡进入了笼子,就别想着出去。从岸上望去,从岸边伸入海中的两座小石丘,一座似趴着的雄狮,另一座则像是一只已把头、背都拱出水面的大鳄鱼。这景象,也就告诉了人们此地的海况是怎样的险恶了,没有人数的清这里吞了多少的船只和生命。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上千年间,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下,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依旧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广大渔民的生产安全也不能得到保护,虽然民众自发的筹款捐油设立灯楼和灯桩来进行简单的护渔和导航,但依然经常发生海难事故。死人的事常有发生。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广大渔民的生产安全极为重视。1952年,省农林厅水产局成立,在甲子镇待渡山上的“甲秀楼”旁建置了15米高的台风警报台以及灯桩。通过无线电通讯和目视风球来为渔家和船舶导航。

麒麟山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后,由于东沙群岛已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这里便成了保卫国家、巩固海防的重要前沿、军事防区,在这不足20平方公里的甲东半岛上,分别驻有陆军、海军和空军,各种的军事禁区,营房兵库,防空工事和野战防御工事等各式军用设备设施布满了麒麟山脉。1955年,为了保障当地的渔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加强粤东地区的海防建设,人民海军在甲东半岛的麒麟山至高处,建置了海防观通站,同时设置了灯塔,即甲子灯塔。始建的甲子灯塔,塔身为白色方形砖塔,塔高8米,配置国产乙炔灯器为主灯光源,射程为15海里。

1982年,汕头航标处接管了甲子灯塔。1993年,航标处撤除了乙炔气灯器,改换成先进的法罗斯PRB-46①型灯器,备灯为泰兰ML-300型灯器,能源供给改为太阳能蓄电池组,灯质灯光为闪白9秒,射程提至18海里。

2000年,汕头航标处对甲子灯塔进行全面的效能改造升级,拆除了原有的旧塔,重建了新塔。新塔塔身为白色圆形混凝土塔,塔顶为半球形灯笼,主灯器为西班牙BGA-500型灯器,灯高78.5米。2014年主灯遭遇雷击损毁后,改配置APRB-288DC型灯器,灯质调为闪白10秒,射程为18海里,能源供给使用220V市电,备用电源为太阳能电池组,同时配备了AIS基站。

志在报国的甘愿奉献

1975年,当地村民梁坤松、杨巧树被部队招为甲子灯塔的值守员,几十年来,他们忍受了无数的冬寒夏暑和风狂雨暴,冒着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刻守候着灯塔,维护和保养灯塔,为灯塔奉献了无数的不眠、困苦和劳碌,也见证了甲子灯塔的发展、变革的光辉历程。

当年,20出头的梁松坤因为有文化懂技术,被选中招进了部队,成了一名值守灯塔的军工人员。能够成为公家的人,在当地可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大好事,也着实让他俩和家人们兴奋了好久。可当他们迈进这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地,严格的纪律和管制,昼夜调转的作息时间,让他俩有了想走的情绪,正当他犹豫不决时,身边发生的一件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半夜时分,气候突变,八、九级的大风包裹着暴雨和疯狂的雷电,袭击了麒麟山,灯塔的灯罩玻璃出现裂隙,狂风吹灭了灯,就在他俩不知所措的时候,带班的解放军班长二话没有多说,冒险艰难地爬上塔顶,去点燃灯具,由于风雨太猛,刚点燃的灯又被吹灭,解放军班长索性把自己绑缚在灯架上,灯灭,点上,再灭再点上,在一次点火时由于乙炔集聚多了,发生了喷火,严重灼伤了班长的脸颊,班长一直强忍伤痛,只到风雨停止,灯光正常运转了才下来救治。这件事从始改变了他对事业的认识和追求,并坚定了他坚守灯塔几十年的信念。

1982年,灯塔移交给了汕头航标处管理,梁坤松和杨巧树也到了汕头航标处,成了一名正式的职工,一名灯守员。由于地方上人手不足,加上部队撤军,原本几个人的工作,也全落在了他俩身上。此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大潮雄起,很多的人都在赚着大钱,家人和亲朋也都劝他们放弃这份工作,出来做生意、跑运输挣大钱。但他俩还是选择了留在灯塔,守护灯塔。为了方便工作,也为了能够照顾家庭,梁松坤把家属接到了灯塔,安置在山脚下废弃的营房里,每天清晨,他都要爬上塔顶望着山下家中的炊烟升起,担忧的看着孩子弱小的身影子背着书包蹒跚地行走在沟坎之间,消失在山背后。才静静地开始擦洗灯笼、灯器,检修和保养工作。和所有的灯塔一样,在灯塔工作,平时累倒不觉得什么,更累的还是更换气瓶和器材的时候,扛着百多公斤重的气瓶沿着尺把宽的小路爬坡上山,这活可不是一般的人愿意干的,死累死累的。每当要换瓶、换电池和挑水的时候,老婆和孩子们就成了他免费的公差。虽然埋怨不断,虽然累得象散了架似的,但这一切又会被餐桌上碗浓浓的鸡汤和那盘油亮喷香的自养肥鸡融化在欢乐的笑声中。

随着航标技术的进步,如今甲子灯塔已经使用了新型的灯器,通了电有了水,以往扛气瓶、搬电池半夜点灯的事已不会再有,但梁松坤仍然改不了整晚守灯的习惯。即使是同伴早已退休。几十年来,对他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看着灯光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安静的熄灭,最大的欢喜就是孩子们放学后一家人围在餐桌旁边短暂的愉快和欢乐笑声。

甲秀美誉更须看今朝

在甲子待渡山上面海远眺,甲子港与瀛江和鳌江相连,而南面群山连绵的海甲岭延伸至浩瀚的大海,东南面的麒麟山则成为了港口的天然屏障。甲子港全长5千米,宽处约一千多米,窄处约五百米,状如马鞍形,主航道水深4至5米,港外渔场广阔,南来北往的船舶归帆返照,映衬出了港口的繁荣和昌盛。

《明史》记载:“甲子门水两山夹石碗沦港毗接大陂溪龙溪江诸水入于海”。甲子港,地处滨海,遥瞰太平洋,港阔水深,顺济桥飞架港湾,交通十分方便,海运可直达江浙,故四方商贾纷纷而来,聚集通商,促使了古镇的繁荣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至明代初,已形成为颇具规模的市镇。明永乐六年(1408年)锦衣卫指挥花茂受命在此地建置甲子城,设千户所。万历年间惠州河防周原武添砌雉堞,屯驻兵马,筑墩台守护。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粤海关成立,在海丰设立海关总口,并在甲子设置了海关小口。由此可见,甲子镇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海防要塞及经济商贸、渔业的重要港口,以及海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基地之一,自古就有“金甲子”的称谓。

解放前的很长时期里,在沿海的船舶必须经过的港口或航道附近的险要礁盘峡角之处,当地的渔民都会自发的筹集资金建立和设置一些灯楼和灯桩,并由群众自行管理,捐油点灯悬挂,白天则用岸上的古塔或山峰作为导航标志。在甲子镇中著名的待渡山上,矗立的古塔“甲秀楼”,可以算是甲子港最早的引航标志了。

“甲秀楼”始建于清朝嘉庆十年(1850年),为两层泥塔。塔高15米,呈六角形,塔顶红色似葫芦盖顶,塔尖直指苍空。古塔塔形独特,十分壮观,在公海上远远就能望到。门上一对对联“书云大手笔,镇海小神山”体现了甲秀楼和待渡山的伟岸高拔、威震海隅之势。如今的甲子灯塔就矗立在港湾对岸的麒麟山顶,犹如擎天的麒麟之角,统领的旌旗,镇守着这里的天底之下。

在甲子镇甲子港,现代与古老共同融汇在经济的发展大潮之中,古老依托着现代,现代根植于古老。现在的甲子港,在甲秀楼、甲子灯塔、内印灯桩、港口堤头灯桩的共同呵护下,正快步走向更加繁荣。共同守护着这眼前的一片海,共同打造一条海上安全的通航之路。

原标题:《点亮心中一盏灯 | 甲子灯塔——甲子岂止六十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