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人类拥有免于疼痛的权利,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

2020-07-23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姚宇澄 凤凰养身研究所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自人类诞生以来,疼痛便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岁月的长河中,人类与疼痛的斗争从未间断。

免于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医学诞生之初的任务,更是医生的崇高职责。我国的疼痛科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13个春秋,但目前许多患者仍不清楚疼痛科在医院中的定位和作用。

“疼痛科能治疗哪些疾病?”“它和骨科、神经科、中医科有什么区别?”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惑。而要揭开疼痛科的“神秘面纱”,就要先从“疼痛”这个古老的话题说起。

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陆丽娟接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杂志专访。

人类与“疼痛”的斗争

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中

智慧让人类在不断认识疼痛的同时

学会了如何对抗疼痛

但疼痛也不是个好惹的“角色”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一千二”

一直伴随着这场战争

但是,上述方式并不能彻底打败疼痛

没有科学的麻醉方式,没有无菌术

疼痛应激与感染造成的死亡司空见惯

直到18世纪,人类才有了一种

相对“文明”的对抗疼痛的法宝

18世纪,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

发现“笑气”(一氧化二氮)具有轻微麻醉作用

能使人丧失痛觉却依然神志清醒

1846年,乙醚登上历史舞台

1847年,氯仿麻醉首次被用于产妇分娩

1899年,阿司匹林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人类在与疼痛的斗争中终于占了上风

但最后制胜的关键点

则是“疼痛科”这一神秘门派的问世

“疼痛医学”与“疼痛科”的出现

在人类与疼痛不断斗争的同时

各路英雄豪杰不断使出看家本领

试图彻底击败疼痛这个“武林魔头”

渐渐地

一些专门“攻击疼痛”的武林高手涌现江湖

他们便是一群

“多学科,多专业”的

基础研究学者和临床医生

我们将视野放至四海八荒

国外的高手们自20世纪开始

便对疼痛发起了专门进攻

1936年,美国麻醉学家Rovenstine教授

创建第一个疼痛门诊

1951年,美国麻醉学家Bonica教授

倡导麻醉科医师应用专业特长治疗顽固性疼痛

国内高手与疼痛的对决也是历史悠久

1950年起,我国便有医者运用

针刺麻醉(针麻)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

1989年,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成立

象征着中国已经和疼痛医学的国际潮流接轨

终于,2007年7月16日

一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得已签订

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诊疗项目的有关内容

自此,“疼痛科”终于以独立的派系立足江湖

疼痛科医生眼中的自己与患者

“疼痛科能治疗哪些疾病?”“是不是治标不治本?”对于疼痛科,很多患者都会有这样的不解和误解。

陆主任强调:“既然医学上对疼痛的认识早已由单一症状向综合病症转变,慢性疼痛已经被作为一种疾病看待,那么消除疼痛就是治‘本’。”而疼痛科的治疗不再是简单止痛,而是综合各种手段,明确诊断,对因治疗,这就要求医生要有很高的业务技能。

疼痛科医生,首先是个内科医生,要会通过症状、影像学、检验结果等正确诊断;

还必须规范科学用药。疼痛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往往伴有多种疾病,使用多种药物,要掌握好联合用药原则,规避用药风险;

但我们更是个外科医生,因为我们进行的是经皮穿刺治疗手术,需要对解剖学、影像学等知识都有很好的掌握,以确保手术安全,减少各类并发症;

疼痛科医生还需要了解疼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学会与患者良好沟通,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陆主任说,疼痛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虽“本是同根生”,却又有所不同,在一些穿刺技术方面,两者有相似之处,但疼痛科医生作为临床一线医生,在疾病诊断、患者管理、新技术开展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陆主任自己也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完成角色的转变,而且现在依然在不断学习中。

在临床实践中,陆主任团队非常关注疼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慢性疼痛长期折磨患者的身心,当患者辗转于多家医院,接受多种治疗后依旧无法缓解病情,则很有可能让他们失去对抗疾病的信心,在焦虑的基础上继发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与疼痛相互影响,会形成“疼痛—抑郁情绪—痛阈降低—疼痛加重—抑郁情绪加重”这样的恶性循环,患者一旦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就有可能对医务人员及治疗方案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疼痛性疾病本身的治疗。

治疗此类患者时,医生会面临艰巨的挑战。每当遇到这类情况的患者,陆主任都会带着团队站在一线,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治疗。

科技助力,疼痛科的独特优势

任何门派想要发扬光大,都需要有自家的“独门绝技”,“疼痛科”也有着外界替代不了的“必杀技”。疼痛科的“必杀技”便在于它的“十二字”功法:微创治疗、介入治疗、尖端科技。

微创治疗是疼痛科的核心技术,介入治疗是疼痛科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疼痛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神经介入技术、神经调控技术(脊髓电刺激等)、中枢靶控镇痛技术、椎间盘介入技术(椎间盘内镜技术)、椎体介入技术(椎体成形术等)等。

来到医院的疼痛科,你会发现诸多令人惊异的“尖端科技”——3D打印、机器人等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陆主任告诉我们,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也为疼痛科学带来了“新气象”。

介入治疗是疼痛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涉及神经与多种组织的穿刺,精准度是保证安全和有效的核心因素,以往这些只能依靠经验丰富的“手上功夫”,而数字化技术带来了新的选择。

- 图片由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提供 -

陆主任还表示,由于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逐步成为疼痛科解决患者病痛的特色手段。

以“3D打印个体化导航技术”为例,通过采用 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出完全符合患者个人特征的导航模板,导板上预留出精确的穿刺定位通道,术中将导板与患者患处贴合,便可以做到一针到位。

如三叉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由于需要由颌面部向颅内神经节进行穿刺,一直以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而数字化的信息采集、手术方案设计以及3D打印量身定做穿刺模具,都使得手术难度和风险大大降低。

疼痛科作为一个专门针对疼痛的学科,为攻克疑难和顽固的疼痛性疾病探索出了一条有效且可行的道路,也为患者减轻痛苦带来了希望。

在未来,疼痛科也必将继续发扬光大,

而这一切的努力,

都源于最初的那个信念:

对抗疼痛,解决疼痛,

让每个人都有免于疼痛、免于痛苦的权利。

原标题:《让人类拥有免于疼痛的权利,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