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开店快2年,她将“爱眼”做成暖心的事业

2020-07-25 12: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丁家幺女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 职 业 故 事 -

两年之内就开了两家分店的张明月,更是身体力行地向很多人证明了视力矫正行业,在眼下确实是个香馍馍。

-1-

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每逢女同学们比美,总喜欢拿眼睛说事。

“桃花眼”“瑞凤眼”“杏眼”“丹凤眼”“柳叶眼”,这些词语中的任一个都能给姑娘们带来无限遐想。被贴上诸如此类标签的女同学,总会因为这些词语用在自己身上而沾沾自喜;没能和这些词语沾上边的女同学,又各因自己眼睛的实际情况生出不同感慨。

总之,几个字就能把姑娘们搅得酸甜酸甜的。

现在的很多孩子已经体会不到这种乐趣了。他们在谈论眼睛时,对话多半是这样开始的:你眼镜真好看,哪里配的?

张明月告诉我,她这样总结是有依据的。至少在她自己的店里,她听见这样的对话就有数十回。

她的店,是一家针对青少年儿童的视力保健连锁店。

2018年9月底,在和北京总部签署了加盟协议后,张明月正式跨入了青少年儿童视力矫正行业。此前,她对青少年儿童眼科护理和保健一无所知。和这行唯一有点关联的,是她自己5岁的儿子视力只有0.4。她儿子的一双眼睛遗传了她的杏眼。

那时,她已经预感到儿子以后肯定会和他爸爸一样,走上戴眼镜的老路。张明月想过很多办法来延缓这个局面的出现:控制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多带儿子进行户外活动。但儿子周围的小伙伴都沉浸在电子产品的包围圈里,在家里管控住了,在家外又失控。

何况,就是他们夫妻两个,也是眼一睁就下意识地捧起手机。

大环境已经如此,仅靠哪一个人已难逆转。

偶然的一次机会,她看到了儿童视力矫正加盟店的信息。几乎没有作过多考察和犹豫,她就决定入行了。除了各种官方非官方渠道宣传的青少年儿童近视问题越来越严峻、市场前景良好这个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她有个视力已经是0.4的儿子。

经过前期的店面选址装修,业务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2018年11月底,张明月的店正式试营业。她的店,开在一众五花八门的学生辅导培训机构的旁边,店里有四张理疗床位,她一人身兼掌柜、理疗师、收银、保洁数职。

试营业,就是通过发放免费体验券吸引顾客到店做理疗。营业初期,她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发赠送免费体验券,以及转发积攒送眼部理疗的信息。很快,店里就来了第一位客人,一个中年男性。

理疗的时长为一小时,共分为六步:检查视力、仪器按摩、手工疏络、眼罩热敷、穴位按摩、检查视力。这些内容都是经过培训的,按部就班实施即可。通常成年人经过一次理疗后,就可以明显感觉到眼部疲劳得到缓解,而青少年儿童很多都会有明显的视力提升。前后两次视力检测,就是为了让客户看到实实在在的矫正效果。

第一位体验的客人,感受很好。理疗结束后,他表示眼部确实轻松了不少。肯定归肯定,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体验结束后,这个客人再也没有来过张明月的店。不过,他15岁的儿子在半年后倒是来了。

因为是本地第一家视力矫正店,所以,持观望态度的人很多。毕竟,近视不可逆转是普遍共识。而且,张明月店里的视力矫正价格也很到位:次卡12次2400元,半年卡5980元,年卡9600元。

开店的第一个月,张明月服务的基本上都是免费体验的顾客。办卡的也有,不过都是他们夫妻的朋友。朋友们都是冲着捧场来的,而非疗效。

-2-

疗效是在自己儿子身上先显现出来的。

试营业期间,每天都会有人预约来店理疗,但不管怎么忙,张明月总是会抽空帮自己儿子理疗。一星期两次,雷打不动。这也是前期没有什么盈利时,唯一一件能缓解她焦虑的事情。

小男孩好动,能从玩耍的时间里抽空,规规矩矩地躺下来一刻钟都很不容易。张明月除了用母亲的威严震慑,更多的是不停地给儿子灌输一双好眼睛的重要性。她夸儿子的眼睛好看,要是像爸爸一样,挡在眼镜后面多可惜。

儿子闻言,会认真地拿个镜子照照自己的眼睛。他不懂什么是杏眼,但妈妈夸他眼睛好看,他也会很自豪。出于维护这种自豪的虚荣心,他便乖乖地在理疗床上躺一小时。

到2019年8月份,张明月儿子的视力已经由0.4上升到了1.0。这期间,每当顾客问张明月店里的理疗项目是否真的有效时,她都很少拿出加盟培训时学到的那些“通排调养”“中医理念,配合物理治疗”这些官方术语来回答。她只提她自己儿子的视力变化:0.4上升到了0.6,0.6上升到了0.8,以及现在的1.0。

她儿子是典型的由于眼部疲劳引起的视力下降,属于假性近视范畴。

来店里做理疗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当然,这里面很多家长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因为,理疗金额不算少,交钱时,家长们多半是刷卡或微信,支付宝转账。家长们爽快付钱的样子,让张明月意识到自己选对了行业。当然,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青少年儿童的视力问题确实是越来越严峻了。

严峻到,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客人,也成了张明月店的会员。

第一个来店里理疗的中年男人的儿子,在半年后也来了张明月的店。这个孩子在上初三,每个周末都会到张明月店附近的辅导班补课。在陪同学来张明月店里做过一次理疗后,他就回家向父母表达了想做理疗的想法。他近视200度。

他爸爸是货车司机,妈妈是纺织厂工人,家里刚贷款买了学区房。但是,他妈妈还是带着他来张明月的店里交钱了。办的是年卡,带的是现金。

虽然,这是一笔板上钉钉的生意,张明月出于职业道德还是问了孩子的基本情况:是否为高度近视、有没有做过激光手术、有无糖尿病史、是否戴角膜塑形镜以及能否坚持?

听完母子两人的回答后,张明月开始收钱。

女人问了两遍年卡价格后,就从包里拿出一叠人民币,搁在左掌心,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配合着一张张点过。前前后后点了三遍才递给张明月,口气略显紧张:“老板,你再点一遍,看对不对?”

张明月接过后,随手就将钱丢进了点钞机,“喀哒哒”,不多不少9600。

“正好啊。”张明月回她。

她点了点头,看着张明月把钱收进了柜台里,忽然前言不搭后语豪气地来了句:“我老公自己也觉得有效果,就是舍不得呢。我看还好啊,也没多贵!也就是两个月工资的事!再说,是钱重要还是儿子的眼睛重要!你说是不是?”

张明月肯定道:“你这个做妈妈的思想很正,孩子有你这样有远见的妈妈是福气。”

那女人点点头,沉默半响,又小心翼翼地补了句:“老板,肯定有效果吧?”

-3-

问这句话的不仅是这个母亲,还有其他很多人。

有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即将参加公务员面试的姑娘,有看到广告连夜从其它县市赶来的父亲,有刚在其他品牌眼镜里配了几千元眼镜的母亲……他们总是一边问着,一边交着钱。

无一例外。

很快,店里的四张床位每天都处于满员的状态。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白天基本上都是成人专场,中午和晚上以及周末基本上都是学生。有时候,学生们来得多,没有铺位,个别孩子只能坐着理疗。学生们的时间很宝贵,有的孩子做完理疗,还得接着去上各种补习班。

客人忙,身兼数职的张明月更忙。开业后的第三个月,店里就又招了一个店员。

店里服务的客人越多,知道张明月视力矫正理疗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口碑这个东西不论好坏,都是可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何况还是在一个面积不算大的县级市。很多深受孩子近视问题困扰的家长,在知道市里有这么一家店后,都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他们将孩子视力恢复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张明月身上。

有个只有6岁的小男孩,右眼200度,左眼400度。他家境优渥,父母都在省会经商,平常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日常生活基本上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什么愿望,全家也都会全力满足。

他喜欢玩平板,ipad刷得比张明月还溜。平常捧着个平板,可以一声不响地玩《我的世界》这类小游戏一整天。他很少哭闹,哭闹时也是为了要平板。每次闹起来时,只要家里人把平板往他手里一塞,他立马破涕为笑。

平板让大人们省了不少心,也让孩子的视力一降再降。

第一次来张明月店里时,他妈妈什么也没问,扫了一眼项目价格单,随即就掏出手机示意交钱。成了张明月的客户后,奶奶、爷爷每个星期都会抽空带他来店里理疗。但张明月发现,很多次理疗结束后,家里人都会给他递上平板。

原来,他答应家里人来理疗的前提是,理疗后可以玩平板。

张明月很想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是,矫正治疗不仅完全没效果,最后可能近一万的钱也都打了水漂。她委婉地提过一次。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边答应得好好的,一边转头又给宝贝孙子递上了平板。偶尔,孩子抱怨眼睛不舒服时,爷爷奶奶除了忧心仲仲地带他来理疗,还会毫不吝啬地从张明月的店里买一堆眼贴、叶黄素产品。

张明月觉得这一家人在自己店里大把大把地花钱,应该不是冲着疗效来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心安。钱花得越多,他们对孙子节节攀升的视力现状也就越坦然。

眼见着这家人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张明月也就再也没多过嘴。她是一个为孩子解决视力问题的理疗师,更是一个做生意的老板。

2019年年初,张明月就开始琢磨着开分店事宜。同年10月中旬,她的第二家分店顺利开张。团队也由她一人扩大到6人。她管理着两个掌柜,两个理疗师,一个保洁员。

-4-

扩大经营后,张明月也通过各种途径做了很多广告。市公交车车身广告、定制大白卡通广告扇、双十一优惠卡、暑期专场特惠卡等等。

去发大白广告扇那天,张明月的儿子跟她一起出了门。6岁的儿子拿着个扇子穿梭在人群里,逮着个人就极力向对方推销着自己家的店:“我妈妈是做视力矫正的,这上面有她的微信号,你们可以加她微信,免费体验。”

那会,周围人已经习惯叫张明月为张老板了,成就感自不必多说,但在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还是“妈妈”这个称谓更让她动容。

她庆幸自己选对了行业,既兼顾了护理儿子的眼睛,又让儿子有了这份底气十足的自信。

儿子现在的爱眼意识比别人家的孩子强,整天嚷嚷着不想和爸爸一样以后也戴眼镜。在张明月的督促下,儿子早已养成了规律理疗眼睛的习惯。即便是疫情期间,也是照常护眼。

因为疫情的影响,张明月的店一直到今年的4月1号才开门。那几个月,张明月如坐针毡,唯一的理疗对象只有自己的儿子。

因为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在家上起了网课。虽然,国家层面也提醒了广大家长们,孩子在家上网课也要注意用眼卫生。但长时间、近距离、高强度用眼,户外活动和望远机会的缺乏,还是给很多孩子的眼睛带来了负担。那阵子,每天都有找张明月抱怨孩子眼睛吃不消的家长。

门市都是租的,员工都是雇的,一天过去就是一天的流水开销。偏偏外面等着来理疗的客户更是数不胜数。客人着急,张明月也着急。可张明月哪家孩子也不能照顾,除了她自己的。

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一小时,张明月每次帮儿子做理疗时都必须精准到60分钟。这期间,张明月还教起了儿子做眼保健操。预防大于治疗,这是保护视力最基本的措施。她也把这个方法教给了疫情期间在家各种火急火燎的家长们。

但张明月很清楚,听的人多,做的人少。他们更习惯递给张明月一沓钱,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到理疗床位上,让她给他们做理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因为电子产品的普及,造就了全民近视持续高发的客观环境,加上消费者普遍懒惰的心理被很多商家捕捉到,两三年的时间,同行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甚至一些品牌眼镜店里也推出了理疗项目。

两年之内就开了两家分店的张明月,更是身体力行地向很多人证明了视力矫正行业,在眼下确实是个香馍馍。

因为工作需要,张明月恶补了很多眼科知识,她甚至找来了《眼科学》这本教材研究了一番。知道得越多,宣传的知识点就越多,但张明月还是很少给客户宣扬各种耸人听闻的近视恶果。因为,低龄化、普及化的近视现象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现在在全中国随便拎出一个家庭,应该都可以在这个家族里找一个近视的人出来。

疫情期之后,不同于餐饮、旅游业态的萎靡,张明月的视力矫正店真真切切地出现了“报复性消费”。仅新会员就增加了近百人。这或多或少与疫情居家隔离以及“停课不停学”这个政策有点关联。近几个月来,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店里,张明月总能看到或听到“孩子在家一两个月就已经近视了”这样的话。

她承认自己的第一反应总是惋惜,但惋惜退去,又会为肉眼可见的广阔市场感到窃喜。人逢喜事精神爽,生意兴隆当然开心。但让张明月更开心的是,自己儿子学会了向别的小伙伴炫耀自己的眼睛。

那天,张明月正在给我做眼部理疗。几个男孩、女孩扎堆在店里玩耍,有个小姑娘带着新配的眼镜向一众人炫耀,她眼镜可是能抗蓝光的。孩子们好奇,都围了上去,想看看这个抗蓝光眼镜的稀奇处。那个姑娘却把头一昂,骄傲得和个公主似的,走到一边不给他们看。

只有张明月的儿子淡定地站在一边。他瞅着得意洋洋的小姑娘,不慌不忙地泼了盆冷水:“抗蓝光眼镜我家就有,我还不稀罕戴呢!我眼睛是杏眼,双眼皮,大眼睛,不戴眼镜才好看,这个你没有!”

张明月闻言立马停下手中的动作,对着她面前的我说道:“这就是我儿子,我儿子!”

*人物均为化名

原标题:《开店快2年,她将“爱眼”做成暖心的事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