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位诺奖得主齐聚解密,宇宙的终局在何方?

2020-07-28 11: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羽华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来自专辑星辰大海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30余个关于天地宇宙的疑问。其中一部分,已经得到科学解释,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还有一部分则依然困扰着人类,即使最顶尖的科学家也还没找到答案。

天问。图|古诗词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因未知,更要探寻。火星探测只是起步,人类的眼光,已经望向了更远的太空。

在近日刚刚落幕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与央视新闻合作推出的太空论坛系列第一期《和诺奖科学家谈深空探测》节目中,五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齐聚线上,贡献了精彩绝伦的对宇宙探索的大讨论和畅想。

01

将发送千艘微型“宇宙飞船”飞向太阳系外

作为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三世一直在从事太空探测相关领域的研究。此次论坛,他特别准备了一个PPT,分享中国、美国、阿联酋三个火星探测任务的进展情况。

2020年火星任务概览。图|截自乔治·斯穆特三世独家授权PPT

至于深空探测,斯穆特认为,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难度非常大。按照现有的宇宙飞船速度,人类将宇宙飞船送往最近的星际空间,需要12万年。即使用最先进的发射器、最前沿的轨道控制手段来缩短宇宙飞船的飞行时间,仍然需要2000年。所以将航天器送出太阳系的难度非常大,载人航天器的想法更不现实。

但宇宙学家在探索其它方法。斯穆特透露,一个名为“Star Shot(射星)”的项目正在进行中。该项目计划制作重量以克计的微型“宇宙飞船”,发往太阳系外。

目前,研究人员制定的方案是:制作1000个3克重的宇宙飞船,发往距离太阳系最近的59个恒星系统。之所以有1000个宇宙飞船,只有59个目标的原因是: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很多宇宙飞船可能损毁。这个计划相当于把油漆点大小的宇宙颗粒发往宇宙,途中遇到任何一颗尘粒都可能非常危险。

斯穆特表示,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项目,也许进展不会很迅速,让我们拭目以待。

02

很难找到和人一模一样的外星生物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的师徒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罗兹。这理所当然地引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行星上会有生命,甚至类人的智慧生物吗?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吉姆·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来表彰他们对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理解所做出的贡献。图|Niklas Elmehed

奎罗兹说,他们发现的第一个行星不太可能有生命,因为这个行星表面温度超过了1000度。不过,科学家们确实在搜寻系外行星,并观测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我们正在探测系外行星出现生命的可能性。我们不用到外太空,也可以进行观测观察;但是因为太远了,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去到那里。

马约尔说。

“人类有可能永远都没办法走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统,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远程传感进行观测。”奎罗兹补充说,要寻找地外生命,首先要判断星球上是否有水,因为水是关键的因素,氧气也是一样。

但是找到水和氧气,也不代表行星上必然存在生命,还需要回到地质物理研究。氧、氮这些大气成分是必要的,但即使存在这些元素,也很难说找到跟人一模一样的生命体(在今日的推送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放送马约尔和奎罗兹的个人演讲全文)。

03

“黑暗森林”未必是宇宙法则

假如宇宙中还存在其它智慧生命,人类该如何与之相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三部曲中提出了“黑暗森林”的概念,每一个文明都会将别的文明视作威胁,一旦发现有其他文明的话,更高级的文明就会碾压式地去消灭它。

《三体》勾绘的宇宙是如此宏大,顶尖科学家也为之着迷。

《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图|amazon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卫·格罗斯堪称三体“脑残粉”,他毫不讳言地说:

《三体》是我几十年来读到的最好的科幻小说,我要向大家重磅推荐。《三体》给我们一个提醒,我们不能假设文明都是友好的,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格罗斯表示,《三体》的法则是宇宙学的法则,里面涉及到很多社会学理论。我不确定这些理念是否符合宇宙规律,是不是在宇宙中发现其他文明就一定要消灭对方,但这部书里有非常多精彩的推断,对于物理学、宇宙学都有很有趣的想法。

“宇宙的最终结局是怎么样的,它会无限膨胀吗?它有一天会坍塌、崩溃吗?这部书非常精彩,我向所有人推荐。”格罗斯说。

编辑|Kai

责编|小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