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袁杰:不容忽视的“双相障碍”

2020-08-02 09: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上海浦精 浦精心灵驿站

2020年7月23日,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暨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与上海浦融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健康有道》之【浦心堂】第十一期的主讲人-副主任医师、一病区主任袁杰为大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双相障碍”。

以下内容根据本次节目主持人欣绘和袁杰主任对话整理,希望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限于篇幅,无法完全感受直播中精彩,欢迎收听随文所附音频。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大家对心境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的认识越来越多,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但其中不乏以抑郁症状就诊,但却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疾病--双相障碍,大家对它的认识不多,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

1

什么是双相障碍?

欣绘

脱口秀演员卡姆因为吸毒被抓,他道歉中声称自己是因为患双向情感障碍,对精神类的药品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鬼使神差般地走进了毒品的深渊。实际上当初看卡姆在脱口秀大会上的状态,不少人就觉得说他身上透着一种不正常的亢奋,有人将他的风格称为疯狗似的脱口秀,曾经也因此吸引到了一些的观众,为什么近年来好像关于艺人罹患抑郁症,或者说其它的精神疾病的案例越来越多?

袁杰:大家都知道演艺界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到达了一个位置或者到达了一个高峰,如果想维持这种状态,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艺人们的工作强度也是非常大的,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所以说各种原因造成他们可能罹患一些心境障碍的疾病的可能性就增多,跟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压力等各方面都是有一定关系的。

欣绘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现在的社会,我们对于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或者说我们迫切的需要成功,我们需要成绩,那么作为渺小的个体,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去改变,我们只能够默默承受,是不是承受太多了以后,我们就在沉默中爆发了,或者说我们在沉默中灭亡了?

袁杰:当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每个人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想尽办法去达成期待的目标;有些就是安于现状,顺其自然……因此也并不是所有的人,会爆发与灭亡。这与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认知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欣绘

今天我们聊双相障碍,来我们分享一下到底什么叫做双相障碍?

袁杰: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临床上是有一个躁狂或者轻躁狂的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如果说正常的情绪是一条直线,那么当一个人的情绪高于正常,超过了一定的范围的时候,就是一个躁狂的发作,相反,低于正常情绪,就是抑郁发作,在整个病程当中又有躁狂又有抑郁,我们叫做双相情感障碍。临床上有很多患者,他是以抑郁症状来就诊的,对他们来说,抑郁状态让他们感觉到非常痛苦的,但当问他们是否存在一些躁狂症状的时候,一部分家属以及患者都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尤其是一种轻躁狂的状态,表现为情绪非常好,反应敏捷,不觉得疲劳,做事有精神,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他们不觉得这是一个病态的反应。但双相障碍的治疗与抑郁症治疗是完全不同,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双相障碍这个疾病。

2

双相障碍的表现和症状

欣绘

双相障碍中躁狂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抑郁,您说到躁狂我觉得可能这种脾气就特别差,或者说会做出很多极端的事情来,会咆哮会发怒,但是刚才您说到的相反,它是初期的表现吗?

袁杰:轻躁狂的状态表现出来跟躁狂差不多的,但是它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不易被他人识别。但是躁狂的话,除了情绪激动,还可以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情绪的亢奋。还要符合其它的各种的表现。

欣绘

双相障碍的发病年龄上有没有一些大数据?

袁杰: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我们将双相障碍分两型,双相I型,有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也有抑郁发作。双相II型是有多次抑郁发作,有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调查中发病率,双相I型为28岁,双相II型为29岁,也明显早于抑郁症(35岁)。也有研究表明,双相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I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2岁。纵观数据表明大多数初发病年纪20-30岁,25岁以前多见。而且有家族早发现象,就是说一代比一代发病更年轻,症状更严重。

欣绘

双相障碍的患病率高不高呢?

袁杰: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的话,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3-3.4%,90年代就上升到5.5-7.8%。我们国家1982年内地的12个地区的调查患病率为0.042%。香港1993年的调查结果是男性1.5%,女性为1.6%。这种差异跟经济社会状况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多的是流行病学的方法、调查的方法可能不同。

欣绘

刚才我们说的症状就整个人他的情绪是很波动的,我们能够辨识有没有一些可能会隐藏在那,不容易被我们辨识的一些症状,比如说有没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袁杰:1.焦虑的症状。比如说他觉得紧张,担心、害怕,然后觉得很担忧,没发生的事情他也觉得要发生了,整天的这种忧心忡忡,坐立不安。有时候焦虑掩盖了他的一些抑郁的症状。2.疲劳感,感觉精力减退了,经过休息和睡眠无法改善。3.食欲、体重和睡眠。抑郁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入睡困难,典型的是早醒,但也可以表现为食欲增加,睡眠过多,这些都是不典型的症状。

3

双相障碍的病因

欣绘

双相障碍会不会和我们有的时候会谈很多人精神疾病会和童年有关,会和我们的家庭的环境,我们一些应激的事件有关,和这些会有关系吗?

袁杰:也有关系。因为任何一种精神疾病的话,多多少少跟他的一些童年的经历也好,跟他的性格养成也好,跟他的所受的教育环境因素各方面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而且,双相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其遗传方式属多基因遗传。有研究表明,中、重度双相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而双相障碍亲证者亲属患病的概率高出一般人群10-30倍,并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风险越高,以及有早发遗传现象(发病年龄逐代提高,症状逐代严重)。

欣绘

梅雨季和冬天,是不是这两个季节可能这个病的发作率会比较高一点?

袁杰:部分双相障碍患者的发病形式可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初冬(10-11月)为抑郁发作,而夏季(5-7月)出现躁狂发作。

4

双相障碍的治疗

欣绘

有些早期的症状,影响比较小,那我们可能会延误了最佳的诊治时期,病情延伸发展,很容易误诊怎么办?

袁杰:需要澄清一点,躁狂的话,不单纯情绪高涨的就一定是躁狂。除了情绪高涨或者容易激动以外,还会有动作增多、活动增多、言语增多、思维联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高甚至夸大,对自己的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欣绘

双相障碍的发病年龄较早,18岁到30岁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年龄,一旦得这个病的话,我们还能治好他吗?

袁杰:双相障碍是可以治疗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且双相障碍的患者预后较好,只要积极的治疗,治疗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欣绘

其实我们会很好奇,我们科技不断的发达以后,会不会就是说对于这样的一些人群,我们可以给他安一个情绪切换的开关?

袁杰:因为这个的话其实有些很多东西我们是无法想象以后的,就像我们现在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疾病寻求到了手术治疗的手段。那么以后是不是可能情绪装个开关,控制脑部的某些结构,控制某些物质的分泌水平,使其保持一个正常的水平,我们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去想象一下,没准哪一天就实现了。

欣绘

有时候看一些电影会看到有一些什么物理治疗,那么双相障碍有什么物理治疗方法吗?

袁杰:双相障碍可以使用经颅磁刺激,还有一种就是无抽搐电休克,适用于兴奋、躁动、严重抑郁、甚至有消极、自杀的患者。

欣绘

双相障碍的治疗疗程是多久?

袁杰:双相障碍的疗程分为三期,1.急性期治疗就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的话是6-8周。2.巩固期防止复燃、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抑郁4~6个月,躁狂是2~3个月。3.维持期,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尚没有定论,一般的话m建议多次发作的考虑2-3年的维持期的治疗。

5

听众提问

欣绘

听众陈先生的提问,他说得了双相障碍是不是一生就毁了?

袁杰:我们刚才其实也说到了双相障碍的预后是比较好的,只要是能够及早的治疗,完成治疗疗程,他还是能够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说也不必要过于焦虑,过于担心。

欣绘

再来听听这位听友他的问题。对一个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人来说,我们怎么来发现我们身边的朋友亲人,他有没有可能是一个双相的一些前期的症状,或者是一个已经发作的症状?

袁杰:我们在工作或者在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患者,他的情绪低落或高涨,言语动作增加或减少,意志行为增强或减退,达到了一定的时间,抑郁达两周,躁狂达一周,对生活、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的状态与原来的状态完全不同,这个时候,我们才考虑是不是需要寻求治疗。

欣绘

他说能不能给因为双向障碍休学的我一句话,这是我刚刚看到我们这位小李同学,他听了我们节目,他很想希望从你这得到一些正能量.

袁杰:双向障碍虽然比较常见,但不是一种可怕的病,我希望你从双向障碍中走出来,回归自我,回归到家庭当中去,生活工作也好,一定会能够越来越好的。

精神健康对于个体、对于家庭和社会意味着什么?如何更好的同精神健康问题相处?情绪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而治疗创伤的心理不单是需要个体,还需要家人、社区的支援。给予谅解和支持,用同理心去感受和关怀。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脆弱和迷茫的一刻,也许就是一点柔和的声音和力量,就能够让他们重新的丰满起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