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浦江之光”照亮科创之星,逾百家重点培育企业将迈向科创板

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2020-08-13 08:1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科创企业在上海,蓬勃生长中。

商汤科技、华测导航……这些人工智能、卫星导航产业内的龙头企业乘风破浪,攻克难关,实现技术改变生活。今年8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调研多家科技企业,问企业所需,助力企业发展。

实际上,自2019年7月科创板鸣锣开市以来,上海市金融局、上海市科委、经信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力、在“浦江之光行动”要求下,培育科创企业之星。

一年转瞬即逝,至2020年8月,19家上海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达90%。

从无到有,难度重重,上海努力为科创板孵化培育“硬核好苗”,也将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推上了快车道。

尹慧璇 设计

主动上门为科创者解难

让技术转化为产品惠及大众,是不少科技创业者的初心。

2016年4月,原本身在美国一所大学做教授的黄昕和合伙人们注册成立了“铭时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当年10月落户杨浦湾谷科技园,紧邻着他的母校复旦大学江湾校区。

这家集中于肿瘤治疗新靶点开发、创新性肿瘤细胞治疗和肿瘤精准治疗的临床应用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租用近800平方米的办公室,把80%的用地都改造成了实验室,剩余的公共空间内稍显拥挤。

生物医药企业通常研发周期长、初始投入大,一晃4年过去了,铭时基因研发初有成效,但尚未进入销售盈利。

“现在不少肿瘤患者都需要活检,但是活检穿刺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为了提升患者舒适度和检查效率,我们研发出了液体活检技术,仅通过抽血就可以完成。” 黄昕介绍,这项技术如今正在申报国家药监局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一旦能拿到这个证,对于企业而言就产生了巨大的价值。

铭时基因科研人员在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铭时基因 资料图

谈起创业路,黄昕说,自己是搞技术的人,大量的精力都投入了科技研发,缺乏时间精力和经验去对接金融资源和政策。

幸运的是,2019年7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发现了这家充满潜力的新兴企业,主动上门对接调研,了解企业之难。

“初次见面,他们提的问题很直接,主要就是问,我们现在发展客观上需要哪些支持。”黄昕回忆起了初次对接,铭时基因由于良好的发展潜力,被纳入科创企业培育库,通过线上平台获得创业板相关政策和资讯, 加强了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

黄昕还参加了培育库组织的生物医药产业CTO社区活动,一些已经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前来分享融资经验、管理经验,让他受益匪浅之外,也获得了一些金融投资企业的对接方式,开拓了资金来源。

力争三年后在科创板上市,这是黄昕如今为铭时基因定下的目标,这个规划来自他对自身产品的信心,同时也来自“浦江之光”行动的指引,及时的政策宣传和对接让他们避免了很多弯路。

“科创板上市对于我们这些初创企业而言,就像是上升的快捷通道。”黄昕表示,一旦上市成功,不仅意味着正式进入资本市场,企业本身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大大上升,科研能力也会突破,快速扩张成为一个大型企业也就有了可能性。

谈起这些,黄昕的脸上充满了信心。

精准定制科技金融服务

铭时基因只是“浦江之光”照亮科创路的一个缩影。

2019年7月,科创板鸣锣开市。当月,上海印发《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称为“浦江之光”行动,加大科创企业孵化培育力度,推动科创企业挂牌上市。

实际上,上海对科技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始于2010年,“浦江之光”行动加速并深化了这一过程。

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10年,在上海市科委推动下,市科技创业中心首创“科技履约贷”,开创了国内“银行+保险公司”联合参与贷款产品的先河。后续根据企业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推出“科技小巨人信用贷”等多项产品,扩大对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

2019年,上海市科委又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授信服务方案”,重点支持首贷及中小微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科创企业培育库重点企业的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研发团队于2018年,成功推出了适用于汽车漆面保护的划痕自修复热修复涂料。此前,全球只有美国和日本的两家企业具备该科技生产工艺。

纳琳威纳米产业园正式落成。 纳琳威 • 纳米科技官网 资料图

纳琳威实现技术突破,并且获得了“科技小巨人贷款”,自2019年正式实现量产销售,让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具备该生产工艺的国家,同时也让广大消费者有了使用“国货”的可能。

凭借世界领先级的产品,纳琳威很快在2019年实现盈利,年销售总额近1.7亿元,并计划在2022年3月申报科创板,目前已有券商进场。

“科技类型的企业初创期通常专注于研发,轻资产、前期投入高、盈利慢,财务数据和财务管理方面较弱,加上大部分金融机构对于科技企业的产品技术不太了解,而在贷款审核上对于财务数据要求较高,所以科技创业企业贷款难是共性问题。”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黄丽宏将政策支持看作一座桥梁。

一方面让金融机构更了解科创企业的科技属性和发展规律,通过创新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政府协同保险公司与银行共担风险;另一方面也通过辅导和培育,帮助企业不断规范财务管理、积累企业信用,助力企业敲开金融的大门。

截至2019年末,上海市科委与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经信委等部门不断加强工作协同,在科技信贷发展方面,“3亿风险资金池”已有效撬动信贷资金规模近260亿元,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显著,累计为47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培育库”细节入手“育苗成树”

除了帮助企业对接金融资源,“育苗成树”工作包含着更丰富的层次和细节。

2019年5月,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推进实施建设优质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以下简称“培育库”)。

“为了给入库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有价值的帮助,培育库从平台建设、服务对接和沟通机制等方面把服务做实做细。” 黄丽宏介绍。

从建设线上平台汇聚优质企业入手,培育库对标科创板上市条件,将入库企业分层分级,为不同层级的企业针对性地匹配服务产品和跟踪指导。

同时,培育库聚焦科创板重点关注的6大技术领域,汇聚了一批技术专家和优质企业的首席技术官,为入库企业推出包括研发路线风控、技术价值评价、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服务。

在重点培育企业的上市推动工作方面,上海市科委与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对重点企业的上市进度、辅导备案过程进行跟踪,并协调解决相关政策问题。

目前,上市辅导服务初显成效,截至2020年6月底,入库企业达1118家,重点培育企业166家,签约服务商37家。通过服务,入库企业中已有4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晶丰明源、申联生物、美迪西生物、三友医疗),另有3家科创板审核通过,3家科创板已问询,2家科创板已受理。  

“育树成林”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培育一家企业成功,仍显“身单力薄”,如何“育树成林”,辐射一个产业,带动技术革新?

带着这样的考虑,2020年,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联合行业龙头和标杆企业,推出垂直产业CTO社区,汇集同一技术领域的核心企业和核心技术人员,加强交流,缓解相应难题,提升培育企业的技术能级,也为行业内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方向。

这里的CTO不仅指代“首席技术官(Chief Technology Officer)”,更寓意“Core Technology Offering”,即核心技术共享。

目前,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已联合新微集团上药集团启动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个CTO社区,覆盖100多家企业。在疫情期间通过直播平台开展系列活动9场,并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活动2场。未来,还将打造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CTO社区。

“育树成林”产业集聚效应在科创板也有所体现。在科创板开市一年之际,已有19家上海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尤其是集成电路行业,已有9家上海相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相比而言,整个A股主板30年来仅有36家集成电路企业上市。

一年间成绩斐然,未来的方向也日益明晰。

上海市科委透露,如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千家科创培育企业、百家重点科创板预备企业的后备资源体系已初具规模,群星闪耀科创板也可以预见。

    责任编辑:邹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