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奋斗者|水清树绿、十里桃花,上海郊区有个世外桃源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记者 郑浩
2020-08-03 11:0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从来不缺少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却兢兢业业书写历史。

4月6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作为上海市首批九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吴房村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剪辑 邹桥(02:13)
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在距离上海中心区域直线距离约4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世外桃源”。

作为上海市首批九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从臭水河到涓涓细流,从“树老、地老、人老”的困境到年轻人入驻,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租金、集体企业分红的股金和劳动薪金实现了增收,老村落焕发新生机。

年轻的活力涌入,村民的生活重新点燃了热情。水清树绿,黄桃满枝丫,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吴房村通邑桥。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图

村民如何接受新事物?

吴房拥有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村里“旌义”牌坊、百年老宅和老树诉说着历史变迁,特色黄桃农业遍布家家户户。然而,吴房村也面临着困境,早前村里多为老年人,生活环境堪忧。

如何激发农村的新活力,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

吴房村党总支书记秦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青村镇与上海国盛集团建立长三角(奉贤)美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基金,引入优质企业,围绕黄桃特色产业,导入产业、文旅等要素,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通过流转宅基地,让闲置的老房子发挥更多价值,乡村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条件也因此得到了改善。对村民而言,他们可以享受园区内产业的租金和股金分配,并且可以在家门口就业,“租金+股金+薪金”的收益模式拓宽了增收渠道。

然而一开始,对待新事物,并非所有村民就能立刻接受。

2018年4月,吴房村在一组、二组、九组三个小组内率先进行“三块地”改革中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签约工作。虽多次宣传,但有些村民仍处于观望动摇状态。这时,老吴站了出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老吴是村里的“老娘舅”,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在邻村做过村委委员,了解村民的想法。得知此事后,他拍拍胸膛,告诉秦瑛,“你放心,有我。”

随即,他“现身说法”,第一个签约,并在小组内动员自家亲戚,再带动周边的邻居。对村民的担忧、租金问题,他一一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逐渐地,在老吴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加入签约行列,签约工作由点带面慢慢铺开。

“我都眼泪掉下来了。”秦瑛说,“老吴做思想工作后,有阿姨跟我说,你做得对,价格也是合理的。”

最终,61户家庭成功签约。

吴房村村史馆。本文除署名外,均为青村镇供图

老费是百年老宅的原主人,此前为了补贴家用,将闲置的部分房屋出租给三户外来家庭居住。房屋整体流转后,老费原有的生活空间和居住功能得到了改善,而且还带来了一笔不菲的租金收入。

这座矗立在吴南房一组的老宅经过多方人员的“妙手生花”,成为了地标性建筑之一——村史馆,向人们诉说着吴房村的百年故事。

改造蓝本源于一幅水墨长卷

吴房村改造的蓝本来源于一幅水墨长卷。国画大师吴山明与其子吴扬合作,一步一景,联袂创作了约7-8米长的“桃源吴房十景图”。吴房村改造的整体规划、建筑、景观、风貌都源于此,“将美丽绘于乡村,让艺术留住乡愁”。

在艺术变为现实的过程,施工也颇为讲究。

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乡村振兴事业部总监、吴房村项目部项目经理曹峥告诉记者,单位此前改造的城市综合体不少,而这是他们改造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从来没人进来农村设计过。”

在曹峥看来,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都一样,而是农村应该有农村的样子。根据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设计的整体风貌和概念,在施工设计中,“乡”仍是主题。

“田园综合体的改造需要制度上的创新,对此我们都做了很多探讨。”曹峥说。大到基础设施的翻建,农村的道路、桥梁、房屋,到底怎么造?农村多用红砖,而非水泥;城市的道路会有重车通过,而在农村里,过度的设计就是浪费。

小到生态细节,不同于城市的直立式护岸,而是“要让小蝌蚪找到妈妈”,即让两栖动物能够自由上下岸;两岸的树也不应是笔直一排,而是让其顺其自然发展;将桥梁栏杆做成凳子,为村民、游客提供稍事歇息的地方;还原房屋原本的模样,前庭后院,家门口种果树,后庭院种菜,保留农村的味道。

吴房村老宅。

吴房村景观。

不过,落实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农村的老百姓讲究,河道不能垂直于家门口,开门不能见桥桩……”曹峥说,好在施工类型打包后可以一起进行改造,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尊重老百姓的风俗习惯。

曹峥举例,根据水利规范,村中的5号桥梁底板不得低于4.8米,然而桥面标杆超过了房屋一层的层高,村民觉得不吉利。于是,与水务部门商量后,施工单位将桥台整体往东偏移了1米,保证村民开门看不到桥,并且把地坪抬高,保证防汛排水。此外,美观处理另一处三拱桥的桥墩,饰以木饰面的外观,减少老百姓对于桥墩正对房门的误解。

探索吴房村的更多可能

年轻的活力开始涌入这座焕发新生的村庄。

吴房村现有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近30人的管理运营团队,其中不乏“海归”以及双一流高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园区内企业工作人员同样以青年为主,平均年龄27岁,带来新思路,为吴房村创造更多可能。

黄桃是青村镇的农业支柱产业,8月的空气里,飘着黄桃的香甜。

吴房村十里桃花。

上海思尔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吴房村的管理运营,总经理袁可可介绍,为了解决黄桃种植所面临的“三老问题”,团队、村民联合上海市农科院合力研究技术改良办法,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环境的标准化栽培方案,制定黄桃产品的分级标准,目前已实现第一阶段的品种改良。

此外,团队将产业链延伸至黄桃产业融合发展。从种植集中化管理,到农产品加工制作、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再到农村休闲、乡村旅游,青村镇以吴房村为试点打造了“黄桃+”一条龙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名为“吴房有桃”的农产品及衍生品的品牌体系应运而生,如黄桃鲜果、罐头、汽水、啤酒、点心、米露等,还有手工艺品及面膜等制造类产品。

不止年轻人,村民的生活也被重新点燃了热情。

费立平是吴房村一组人,事业有成的他作为乡贤代表,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中。他在一期核心区注册并成立青韵物业管理公司,带领员工为园区全天候的水清、岸绿、景美、路畅“保驾护航”,优先考虑本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他笑说:“曾经的一河一景成就新景致,心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吴房村开发了桃花景点和特色民宿,在周末主打旅游资源。民宿建成后,村民费阿姨成为了保洁员,介绍起民宿来头头是道。她还请教年轻人学会了如何使用咖啡机,她说,“年轻人会的东西我也要会。”

吴房村民宿。

截至2020年5月,吴房村通过统筹运营、整体管理,已注册企业55家,引进新“村民”117人。入驻企业以农创文旅、亲子研学、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行业为主。2019年,村民增加租金收入总计350万元,就业收入总计180万元。

“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的眼神里流露着幸福。”秦瑛说。

    责任编辑:管卓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