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豫章书院到华夏学宫,谁在用“传统文化”谋财害命?

2020-08-05 11: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编辑大鱼 七分妈妈

前几天,一段女孩“自我控诉”,并宣传 “女德”的“国学夏令营”授课视频,让已经销声匿迹一段时间的“女德班”又一次掀起轩然大波。

视频中,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女孩,留着齐耳短发穿着中式大褂对自己“深刻检讨”,不仅仅检讨抽烟喝酒化妆,甚至还有处对象和逛夜店……并且不断抛出 “如果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现在指定得胃癌”、“戴‘美瞳’的女生不正经”等完全违背科学和常识的言论。

更令人震惊的是,现在这类“女德班”,已经打着“国学”“传统”的旗号,将黑手伸向了青少年群体。这个所谓的“国学夏令营”,主要招收年龄在5至20周岁的学员,要求“身心健康”,课程由国内资深优秀传统文化老师任教,另注明“全程封闭,建议家长陪同,孩子改变效果会更明显”,每名学生15天的学习共计收费5250元,家长陪同15天则需额外每人支付1500元。

什么样的家长,怎样的心态,才会愚昧至此,将孩子推入深渊呢?

1

“伪国学”,笼罩在当代孩子天空的阴霾

公开报道显示,自2017年起,“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多次开办包括“女德班”在内的“国学”课程,也多次因无证办学和授课内容不当而被监管部门处罚。

▲“女德班”授课视频截图。

不仅仅是在东北和这次的山东曲阜,还包括浙江温州等地,这个“机构”都曾活跃过,并且敛财无数。随着这种“伪国学”大行其道的,是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女孩被压迫的血泪史。

著名歌手孙楠,就把自己和前妻买红妹的女儿送进了知名伪国学机构——“华夏学宫”。

2009年,孙楠与买红妹离婚,娶了第二任妻子潘蔚,因为前妻生的大女儿买宝瑶厌学、爱玩游戏,于是“后妈”潘蔚就把买宝瑶送进了这个“华夏学宫”。

这个机构的学生只能学四书五经,外加女红、太极、书法这些“国学”课程,除此以外,甚至还有为期7天的“女德课”。而数理化生计算机这些统统没有,没有教育部承认的学校资质,更没有高中学历,无法参加高考。

更为讽刺的潘蔚和孙楠一边“宣扬”“推崇”,潘蔚自己跟前夫的大女儿则在国外留学。

仔细思索一下孙楠和潘蔚送孩子去“学习”的理由,就会发现他们的专制和不负责。孩子受到各种影响厌学,没有进行疏导,反而采取“国学教育”要求孩子“顺从”,而他们是真正相信这种教育非常好吗?值得推敲。

2

“伪国学”,家长无节制控制欲的保护伞

与女德班类似的,是之前掀起轩然大波的“豫章书院”,打着国学教育的旗号,性侵、体罚、虐待甚至监禁被家长们送进来的学生,仅仅因为他们“不乖”。

只要家长交了钱,天南海北的孩子,这个书院的人都会扮成假警察,直接用手铐把人押上车。

送到学校,先来个“下马威”,扒光衣服,赤身裸体扔进小黑屋关7天,吃喝拉撒全在里面,被子是发霉的,老鼠就在枕边爬。

等到放出来正式上课,每天5点半起床,国学教育、体力劳动、犯错体罚,只允许喝一次水,不能随意上厕所,有一点点违反规定,比如偷带零食,立刻戒尺伺候,严重者还要上钢条做成的“龙鞭”。

“豫章书院”是无数懒惰而自私的父母的“救赎”,他们也许困扰与孩子的叛逆、早恋、逃学或者性取向问题,但是从来没有选择过正面的解决方法,也没有考虑过和自己的孩子沟通。

孩子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附属品,是毫无自我可言的。

本身压抑的家庭氛围会加剧孩子的叛逆,而对抗后亲子更是没有沟通,只有道听途说的“这里的管教很有用,可以治疗网瘾、同性恋”等等毫无科学依据的“救命稻草”。

牢牢抓住的,是贪婪的家长;被黑暗吞噬乃至毁害一生的,是无辜的孩子。

3

打压孩子带来耻感,并不能促进孩子进步

当家长和孩子站在对立面时,很多人第一选择是攻击孩子的观点,对他们进行打压式教育。送进“女德班”“豫章书院”再教育,则是发现自己的打压没有达成理想的效果,而选择的更激进的方式,为的是“彻底改好”的“镇压式想法”。

但是这种打压真的有用吗?

强烈的羞耻感会造成个体的破碎感,当一个人的自尊严重受损时,深深的羞耻感就会侵蚀内心世界,让他自感空虚、无能和无价值。这样的羞耻感和良心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却和抑郁存在清晰的关联性。

也就是说,家长打压孩子的手段,并不能让孩子“变好”只是看起来“正常”,实则沉溺到更深的抑郁和自毁倾向中——孩子自己吞下所有的血泪与痛苦,沉溺于这种状态,以换取父母所渴望的“正常家庭”和“积极状态”。

4

强迫孩子“服从”,是父母对孩子的PUA

中国的传统道德社会中,对于父母的“孝顺”永远捆绑在一起,孝的必要因素,也是“顺从”。传统文化的积累下,孩子仿佛成了父母的私产,可以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许多人都把“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过”当成育儿宝典,对外从不夸奖自己的孩子,说是“谦虚”,更不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错误,说是不礼貌,不孝顺。

这本质上是一种亲情与人格的俯视角度,对于孩子的居高临下。所以很多孩子,面对父母都战战兢兢。

但是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

早年李安拍完父亲三部曲的《喜宴》之后,接受采访时候说了一段话: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他清晰明白地讲出了许多父母不懂的道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想要培育出一个独立人格的孩子,首先要以平等的姿态去爱他,以尊重为前提。不听父母话不是不孝顺,不是忤逆,那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罢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