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天才少年”张霁的博导:他最大的特点是主动学习能力强

红星新闻 
2020-08-07 09:58
教育家 >
字号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两名毕业生获得华为“天才少年”职位引发关注。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毕业的张霁获得年薪201万、姚婷年薪156.5万。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霁表示选择华为是因为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其最艰难的时候加入也是希望能为华为做一点贡献。姚婷认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华为招聘部门最为契合,能够发挥所学,而一个人的成功是看他创造了多少价值,而不是拿156万年薪。

张霁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8月5日,天才少年张霁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周可接受了红星新闻的专访。周可透露,张霁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好,对新知识有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而计算机专业正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

红星新闻:张霁同学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周可:张霁从事的是AI for system方向的研究。(红星新闻注:AI for system,系统人工智能 主要通过一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来解决以前系统设计中的优化问题。)

红星新闻:与其他学生相比,张霁给您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是否有比较明显的特质?

周可: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很突出的。

红星新闻:如何培养出优秀博士?您认为要想成为一名计算机方面的科研人才,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周可: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张霁等同学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跟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当然,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想要脱颖而出还要靠博士生自身的努力。

红星新闻:华科大在培养科技型人才方面有哪些规划?张霁和姚婷是个例还是代表学校的普遍水平?

周可:我们一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在毕业的时候,本科生要具备模块开发能力,硕士生要具备系统开发能力,而博士生,则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具备学术创新能力。通俗地说,硕士生要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博士生要在硕士生能力的基础上,如果碰到已有的方法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创造一种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对博士生的要求,当然,每个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达到的程度也不一样。

红星新闻:在得知学生就业如何成功的时候,您的感受是什么?

周可:张霁能够获得天才少年的职位,是跟他长期的刻苦努力分不开的。

红星新闻:对于张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以及近期媒体报道,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周可:华为天才少年的相关报道,从好的一方面来看,是激励学生们努力做好科研。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仅仅关注年薪是不够的。做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工作,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乐趣。我们国家现在科技逐步发展起来了,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很旺盛,为科研提供了实际系统和实际数据,这是我们的幸运。现在各种报道铺天盖地,已经给这些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他们毕竟刚刚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后面的路还很长,希望媒体在关注他们成长的同时,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尤其不要以多少年薪为导向,这不好。

华科大每年向华为输送300名人才

包括郭平、孟晚舟

两名毕业生在网上爆红后,华中科技大学8月5日也回应了舆论关切。

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华科大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表示,2019年12月至今,华科大先后有三名学生左鹏飞、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这与学校与华为长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关系。“学校和企业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责任,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姚婷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夏松告诉红星新闻,华为等企业肩负民族产业振兴使命,需要源源不断补充创新人才,当然他们一定有遴选判断的标准,学生个人的素质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所在学校及平台优势等应该都会考虑。我认为他们的入选正是国家、企业、学校以及个人能同频共振的结果,恰恰说明我们的培养是接地气的,深度对接企业需求。

此外,在腾讯新闻话题栏目《Q问》平台,夏松还介绍称,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要为华为输送300名左右毕业生,目前包括校友郭平(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内的十多位校友担任了华为重要职务。据统计,截至目前华科大有超过1万名毕业生曾就职华为,当前在职数量为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有多牛?

是“武汉·中国光谷”创新研究基地

已连续两年培养出最高档“天才少年”

红星新闻注意到,张霁出身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结构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可教授。

拿到华为的offer后,张霁曾谈到自己求学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要因为当初了解到研究中心(当时的名字是国家实验室)周可老师和我希望研究的方向比较对口,而且对于湖北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实验室,在这里会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完善的科研平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了解到研究中心的各项高水平研究成果,知名度越来越高。”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信息大楼 图据华科大官网

张霁还说,研究中心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无论从工作还是学习中给予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关怀。课题组则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和氛围,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包括出国参加各种会议,参加各种研讨会等,当项目遇到问题或者人手不足时,导师总会派遣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起参与和谈论,加快科研进度。

据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系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首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2017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正式改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红星新闻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了解到,去年,研究中心的毕业生左鹏飞博士同样拿到了最高档入选“天才少年”项目。

左鹏飞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华科大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夏松告诉红星新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在存储方面的积累时间确实很长,而且也是比较公认的,在存储领域研究的比较深入的大型团队,所以跟BAT、华为浪潮等国内企业的合作非常深入。对于数据存储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后,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这就影响到了技术人才的争夺。所以学生培养不管是在哪个公司,只要他们具有高能力、高素质,都会很抢手。

夏松表示,天才少年接二连三涌现,除了同学们的勤奋努力外,和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学风、三全育人、开拓创新的培养体系有很大关系。

(原题为:《他凭什么拿到201万年薪?对话天才少年的导师:张霁有一个最大特点》)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