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武县卧化塔:擦亮璀璨“明珠”,留住文明记忆

2020-08-12 10: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成武县卧化塔,是鲁西南地区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菏泽乃至全国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千百年来,它经过了风雨侵蚀、战火洗礼和人为破坏,到2010年前后已经损坏严重。

2016年6月,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开始对卧化塔进行修缮。3个月后,卧化塔第一期修缮保护工程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二期环境治理。卧化塔经过修缮保护,这颗一度遗落乡野的“明珠”被擦亮了。

 

 

一颗遗落乡野的明珠

三伏酷暑,成武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在成武县大田集镇田塔村东侧,一处工地正在施工。围绕一座石质塔式建筑,10余名建筑工人正在铺设青砖、安装围墙铁栅栏。这座石质塔式建筑,东、南、西三面被农作物包围,北邻一条柏油路,塔身矮小,但古朴厚重。和灰、扯线、铺砖,建筑工人们一丝不苟、小心翼翼。从工人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可以看出,这是一处规格较高的历史遗存保护施工现场。

这座石质塔式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卧化塔。鲁西南地区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张名片可以充分体现出卧化塔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站在塔下,抬头仰望,卧化塔整体呈正四棱锥形,为一块块青石层层干垒而成,虽经千余年风雨剥蚀、战争创伤及人为破坏,至今仍巍然屹立。“卧化塔始建于唐朝初期。底边南北长5.45米,东西长5.04米,高5.82米,占地面积27.46平方米。”成武县博物馆馆长郭立介绍,卧化塔全青石结构,楼阁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刹、塔身、基座三部分组成,原有七层,塔刹两层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人为毁掉。地面现存五层,高5.82米。底层有塔室,南向,进深1.5米,东西两壁分别有高90厘米、宽56厘米、厚11厘米的造像石一块。基座为四级如意踏步,该塔塔体多由汉墓石匣垒砌而成,每层塔檐均有三层斗拱,斗拱上设有椽,檐顶呈缓坡状,制作精良,层层内收,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大有鬼斧神工之妙。

时间之石,纵然苍老,却蕴含古人无限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卧化塔造型精美,如同一位美人,从残留的容颜,可以窥见它曾经的美丽。它犹如一位智者,沉默不语,却见识过千余年的历史风云变幻。

相比卧化塔这个略显文雅但拗口的名字,附近村民更习惯将这座古塔称为田塔。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紧邻卧化塔的村子名为田塔村。那么田塔、田塔村又是怎么来的呢?郭立介绍,卧化塔始建于唐代初期,此处原有规模宏大的庙宇。据明朝天启《巨野县志》记载,寺庙名兴善寺,二十世纪初毁于战火,塔名一度失佚。据《田氏族谱》记载,田氏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迁巨野居住,分支又迁田集东佛塔旁建村,故取村名田塔村,该塔也因此被称作“田塔”。2007年,刻有“卧化塔”字样的青石质柱础出土,该塔由“田塔”、“石塔”正式更名为“卧化塔”。

记得10余年前,记者从业之初,曾经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从卧化塔前经过。记忆中,这座始建于唐初的古塔年久失修、略显破败,塔顶有几根干枯的茅草,在寒风中支愣着,如同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采访车疾驰而过,记者与它的初见不过几十秒的时间。后来,听人说这座古塔便是传承1300余年的卧化塔,记者曾经因没有亲近它而遗憾良久。

鲁西南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

“2016年9月,卧化塔第一期修缮保护工程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二期环境治理。”成武县博物馆馆长郭立介绍。

卧化塔现存高度为7.76米,但我们能看到的却只有5.82米,这是露出地面的高度。因黄河泛滥淤积,卧化塔基座及一层底部被掩埋,掩埋深度为1.94米。环绕古塔,你不得不为古人的建筑智慧所倾倒。卧化塔为青石层层干垒而成,每层石块不平及接缝较大处用小石块垫塞。

初看起来,卧化塔的建设有点漫不经心,一块块青石看似随意地堆砌,实则别具匠心,塔檐规整地平伸出来,檐下有石刻的斗拱。它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像落入凡间的精灵,隐身乡野,和农作物为伴。在那个没有石灰、水泥、钢筋的年代,要想把古塔建得牢固平稳、传承后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卧化塔基座为四级如意踏步,塔身一层上窄下宽,收分明显,南侧塔身底部设有塔室,塔室东西两壁分别有石造像一块,两石造像正面均有佛龛,左右两侧均饰有线刻的海水纹。东壁石造像佛龛内浮雕刻有:一层飞天;二层中间为释迦牟尼,左侧以次为阿难和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右侧依次为迦叶和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座下为二力士,两侧分别有一侍者;三层为11位供养者;四层为15位供养者。佛龛右面竖刻“大唐开元圣神神武皇帝供养”,左面竖刻“大唐开元皇后供养佛时”。

“卧化塔虽为青石层层干垒而成,但造型古朴端庄,塔形简洁朴素、浑厚大方,历经千年风雨剥蚀、战争的创伤及人为破坏,至今仍巍然屹立,足见我们的先民当时在选材、施工、设计等方面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建筑技术。”成武县博物馆馆长郭立介绍,“佛造像采用圆雕、浮雕、线雕相结合的手法,气象万千、法度恢宏,把佛雕的艺术精神与表现形式完美地统合起來,表现生命活力与佛法心要,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创造力。”

从建筑归属地上看,卧化塔在唐代曾属金乡县,后又属巨野县,现属于成武县大田集镇,该塔记载着鲁西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是研究该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成武县博物馆馆长郭立介绍,卧化塔基本保持了唐代建筑风格,文物建筑在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石造像雕刻艺术风格突显了唐代佛造像的特点,由石造像题记记载的历史和物质遗存可以相互印证。

两块失而复得的造像碑

 

风雨剥蚀、战争创伤、人为破坏,拥有千百年历史的卧化塔,也经历了千百种磨难。

在成武县博物馆展厅内,存放着两块看似平常却历史悠久的造像碑。它们原本作为建筑附件,归属于卧化塔一层塔室东西两壁,1996年被盗,后被公安机关追回。

2000年,一些不法分子在卧化塔南侧挖洞填埋炸药,爆炸时导致卧化塔一层东南侧部分石块坍塌,盗窃未遂。

一直以来,盗窃破坏和文物保护,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都是对立存在的。

为了保护好这一传承1300余年的历史遗存,成武县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

1983年3月,卧化塔被成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由成武县文化馆文物组管理。1988年,成武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卧化塔由文物管理所管理。

1989年6月,卧化塔被成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文物保护标志碑,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2013年10月10号,卧化塔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卧化塔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塔,涅槃重生

时空跨越千年,古塔如同一位历经风雨的老人,日渐老迈沧桑,塔身倾斜、石料风化、构建遗失,让人担心它会在一夜之间倒地。

2014年,成武县人民政府按照要求重新设立了卧化塔保护标志碑,并重新组建了卧化塔文物保护小组。同年9月,成武县文物管理所对卧化塔修缮保护工程提出立项请示,并与山东省文物保护中心签订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勘察设计合同。同年12月,山东省文物局对成武县卧化塔修缮保护方案进行了批复并提出修改意见。  

2015年5月,山东省文物保护中心修改完成《卧化塔修缮保护工程方案》。

2016年1月,通过公开招标与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签订《成武县卧化塔修缮保护合同》,并进行了公证。同年6月,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开始对卧化塔进行修缮。3个月后,卧化塔第一期修缮保护工程完成。

目前,卧化塔二期环境治理工程正在有序开展,工地上两根相交的直线向远处延伸,直线夹角处,工人放下一块青砖,并用皮锤小心地敲实。东侧,几名工人正在青砖地基上安装铁栅栏。卧化塔周边,还放置着一些即将安装的铁栅栏。北侧的柏油路上,整齐地码放着一块块青砖。

卧化塔,一座历经千年仍然屹立不倒的石塔,仿佛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默默矗立在鲁西南大地上。这座石塔目睹过唐宋的盛世繁华,也经历过明清的风刀霜剑,如今作为菏泽境内最古老的一座建筑,成为众多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一员。

卧化塔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是鲁西南历史的活化石。任时光飞逝,朝代更迭,有关这方土地上的一段段故事,卧化塔仍然在无声地向世人讲述着。保护卧化塔,既要保护其外在的“筋骨肉”,也要保护其内在的“精气神”。保护历史遗存,传承文化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座古塔的修缮只是完成了保护工作的第一步,有关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 记者 姜培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