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铭记历史!淞沪会战,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2020-08-13 17: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寸山河 一寸血

83年前的今天

淞沪会战打响

全国上下凝聚一心

“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

同仇敌忾、万难不屈的民族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烽火硝烟。

新华社制图

1

八百壮士,气壮山河

这里是 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是一幢6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原为大陆银行与北四行的联合仓库,是“八·一三”淞沪抗战北线市中心的最后一个堡垒。

四行仓库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民国上海独特政治格局的缩影。它南临苏州河紧挨租界,东面西藏路又属公共租界的英国警备区域,北面是成排的民居,日军只能主要从北面和西面发动进攻,易守难攻。

“巧英吾妻爱鉴: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沪淞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1937年10月,36岁的谢晋元写下这封“劳卿担负全责”的家书。在他的带领下,进驻仓库前,“八百壮士”义无反顾地将心头的挂念也化作一封封绝笔。

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中,四行仓库浓烟滚滚。

然而,八百壮士坚守在此,寸土不弃。

如今,四行仓库纪念馆开馆,纪念馆将以壮士们的一封封“家书”为线索,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展示部分。

2

日军登陆,屠戮惨案

这里是 金山卫

为完成对上海的战略包围,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日军选择了防御较弱的金山卫进行偷袭。侵华日军以10万之众,在金山卫沿海地区登陆,金山卫沿海守军300余人奋起抵抗,最终仅28人突围,其余全部壮烈殉国。这张珍贵的照片显示了日军登陆金山卫全景。

日军登陆后大肆烧杀,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十月初三”惨案。金山全县被杀害2933人,被烧毁民房2.6万多间。

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对中国军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至此扭转了整个淞沪战局,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如今的金山卫风平浪静,景色宜人,但历史不会忘记曾经的暴行。“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的石碑立在金山区南安路87号的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地内,成为上海市7处抗日遗址纪念地之一。

3

第一声枪响,音犹在

这里是 天通庵站

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又称吴淞铁路,始建于1896年,沿线设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等八个站。天通庵站是上海的战略要点,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海军特别陆战队一小分队,由天通庵路、横浜路越淞沪铁路冲入宝山路,驻西宝兴路附近的中国保安队开枪射击,打响了“八· 一三”事变的第一枪。中国守军坚守阵地与敌交战,敌不支,弃尸而逃。下午4时,日军在海、空军火力支援下,再次向宝山路、天通庵路和八字桥大举进攻,又被击退。

如今,曾经枪林弹雨的天通庵站只有孤零的铁轨,偶尔会有三五个行人驻足下来,观看纪念碑上面的介绍。但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守军在这里打光弹药,逼迫敌人撤退,书写出一幕不屈服的动人篇章。

资料来源:青春上海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原标题:《铭记历史!淞沪会战,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