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遗+”打造文旅融合“莒县样本”

2020-08-14 10: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莒县绮丽·创谷、嗡嗡乐园等两家重点文旅企业申请省级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近年来,莒县文旅局创新“非遗+”工作模式,发动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及文艺协会等力量,深挖非遗资源,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宣传“莒文化”的同时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打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非遗传承保护和文旅融合的“莒县样本”。

“非遗+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该局完善产业培植体系,制定出台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莒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的县域经济支柱。

莒县筛选出过门笺等10个非遗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确定莒绘、浮来春酒等5个非遗项目打造文创产品,与浮来春、浮来青等企业对接,文旅深度融合,制定市场推广计划。目前,开发嗡嗡乐蜂蜜、“世唯一”手绘、莒礼文创等文创产品100余款,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意大利等海外地区,带动从业人员1000名,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今年,“嗡嗡乐”蜂蜜被列入山东省“六好”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名录。过门笺作品《新年快乐》被德国鲁尔都市孔子学院永久收藏。

“非遗+制度”加强政策引导扶持。莒县文旅局建立传承人政策保障机制,鼓励传承人长期从事非遗工作,为非遗技艺广泛传播打下基础。

同时,该局组织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相关专家等对具有开发前景、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资源进行论证评估,加强非遗传承主体认定命名保护,使全县一批具有社会历史和文化科学价值、地域特色浓郁、濒危失传的非遗得到有效保护传承。目前,全县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2个,省市县级1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8人。

“非遗+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传承。将历史文脉有机融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入挖掘陵阳河文化、黑陶文化、莒县书画等地域文化资源,先后建成莒州博物馆、莒州文街、陵阳河文化公园等重点文化工程。

以文化工程为载体,该局开展大众参与的民俗活动,打造主体多元性和平台多样性文旅融合活动。坚持保护成果百姓共享,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非遗保护体制机制。目前,全县在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15个,总投资170亿元,莒国古城项目被确定为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

“非遗+宣讲”促进思想交流传播。该局组织召开过门笺、秃尾巴老李传说等非遗项目化市场化研讨会,形成完整的传说体系,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奠定基础。选派唐氏锔瓷、过门笺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省政府组织的日韩文化交流活动,选派过门笺项目传承人参加深圳文博会,得到与会人员充分认可,非遗项目名扬海内外。

另外,该局连续组织举办了四届莒文化研讨会,对提升莒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莒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莒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凝聚和支撑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