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菜鸟到学霸,她用10年把自己“吹”成美国大学客座教授

2020-08-17 06: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REFERENCE REFLECTION / 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

玻璃、综合材料、银箔

摄影:徐徵明

©杜蒙

No1 · 壹 · 杜蒙

在中国,人们很少了解过玻璃,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如果你觉得玻璃只能被作为窗户或日常器皿的话,这位来自北京的85后女孩或许能够拓展你的想象空间。

杜蒙,玻璃艺术家,现任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首位在日本金泽玻璃艺术大赏获奖的中国人,她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参与重要展览。

(日本金泽玻璃艺术大赏是全球玻璃艺术领域一个重要奖项,面向全球发掘有潜力的艺术家,被称为玻璃界的“奥斯卡”)

“我觉得吹玻璃那一层薄薄的很像是皮肤,我通过空气、温度去塑造它,他也是有生命的”。

杜蒙的性格十分内敛,但她的作品却很有辨识度。她常常将木材、石头、塑料、茶等各种不同的材料与玻璃相结合,打破了人们以往对玻璃的认知,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来自书中的童话世界,但又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力量。

《一日》 2016

玻璃、茶、石土粉

©杜蒙

作为一名用玻璃来讲故事的人,杜蒙总是在琢磨和实践如何用玻璃去拼接起生活中的那些零散信息和视觉语言,然后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将传达给他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当观众的目光停留在她的作品上的同时,两者能建立一种特殊的联系,进行一场无声的交谈,哪怕只有一瞬间。

No2 · 贰 · 始末

2006年,杜蒙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在一家装修公司做平面设计师。2008年,她在美国旧金山的美术馆,看到了美国玻璃艺术家Dale Chihuly的展。“那组作品形态很夸张、体量很大,颜色非常鲜艳,五光十色的作品全都被放在透明的玻璃屋顶上面,自然光打下来,房间里都是五彩斑斓的,随着太阳的移动光还会变化,像是置身梦幻。”

AS THE LAND SLEEPS / 浮沉 2017

玻璃、银箔、透明上色

©杜蒙

对于一个第一次看到玻璃艺术的门外汉来说,杜蒙被强烈的震撼了,她对玻璃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玻璃怎么能做成这样?”“它是怎样做成这样的?”“我能不能做?”各式各样的问题冲击着杜蒙,最终她决定去罗切斯特学玻璃。

杜蒙在家中的临时工作室

“我在美国待了六年,差一点就放弃了,因为实在太苦了。”由于玻璃最早来源于意大利,所以很多的书籍都是意大利语,这对刚去到美国连英语都还不熟练的杜蒙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她苦笑着回忆到:“有一次做玻璃,好不容易翻了个特别大的模子,灌蜡的时候才发现侧面有个缝,滚烫的蜡一瞬间灌进我的手套里,烫得我怀疑人生”。那晚杜蒙哭着跪在地上铲蜡、打扫,一直到凌晨三点。

杜蒙在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就读时的照片

面对难以逾越的鸿沟,杜蒙第一次后悔学这个专业。假期回国时,她甚至萌生了退掉返程机票的念头。“但我又想,如果真退了,将来可能会因为没有尽全力尝试而后悔。”就这样,杜蒙咬牙坚持,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高地回声》 2015

玻璃、石头、茶、铁、银箔

©杜蒙

杜蒙在美国的住处旁有个公园叫高地公园,她经常去散步,坚持每个月从公园捡一块石头回来,一年后,她把12块石头结合玻璃吹制工艺制作成了《高地回声》系列作品。2016年,该系列作品获得了日本金泽国际玻璃艺术大赏优秀奖,这个奖项被称为是玻璃界的“奥斯卡”。2018年,在全球玻璃界享有盛名的玻璃艺术协会论坛上,杜蒙获得“新锐艺术家”称号。在此之前,此称号几十年间无中国人获得。

No3 · 叁 · 作品

《一日》

ONE DAY / 《一日》 2016

玻璃、茶、石粉土

©杜蒙

《一日》这组作品一共花费了3年时间,展现了杜蒙在美国5年多的生活状态,五个人像分别是不同阶段的自己。从第一樽到第五樽,人像身上的图案是逐渐消逝的,但长出来的枝枝叶叶却越来越茂盛。

对杜蒙来说,身上的纹路就像生活中那些慢慢消逝的事物一样,它们逐渐转变为寓意着有生命力的枝枝叶叶,在这个过程中,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生动。

《彼方,此地》

《彼方,此地》 2017

玻璃 综合材料 织物 银箔

©杜蒙

玻璃十分脆弱,制作时稍有不慎就会破损,但杜蒙巧妙的运用了这些破损的材料,有一次烧制的时候没有控制好温度,玻璃形成了褶皱, 也因此有了《彼方,此地》中鸽子的脑袋。这组作品也是杜蒙真正尝试把铸造和吹制两个方式结合到一起。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高墙与牢笼,这些仅仅是物质化可见的限制,但对于每个身处社会的人来说,还有更多无形的枷锁。

杜蒙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

玻璃 综合材料

©杜蒙

初期的杜蒙,做了很多小的人像,他们形象大多都闭着眼睛,低着头有点不大愿意跟别人说话,每一个小人看上去都很青涩稚嫩,这组作品也是当时杜蒙状态的一种映射。

《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

《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 2017

玻璃、综合材料、银箔

©杜蒙

这个系列用到了许多的人造元素,例如塑料假花、假草、假珍珠,这些材料和女孩的胸像结合起来,是杜蒙对刚回国时的状态表达。“我就觉得很对事情,看上去很真,实际是假的,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人际关系,各种事情都让杜蒙陷入了怀疑。

这一系列的作品在上海参展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看完后对她妈妈说:“我觉得做这个东西的人她特别不开心。”通过作品传达并被感知自己的情绪,让杜蒙很开心。

在2018年,

杜蒙受邀去到了意大利威尼斯的穆拉诺岛

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玻璃艺术论坛

也是在那一年她被选为了新锐艺术家

当时演讲完的杜蒙在河道边走

很多人过来说特别喜欢她的作品

那一刻的杜蒙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坚持是值得的

不变初心 方得始终

愿所有人都能坚持自己的路

(部分图源自网络,如侵删)

原标题:《从菜鸟逆袭为学霸,她用10年时间把自己“吹”成美国大学的客座教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