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洪灾管理有哪些自然解决方案?

2020-08-16 11: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胡秀芳 中国环境

今年6月主汛期以来,我国天气形势总体偏涝。南方强降雨频繁,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的降水异常偏多,其中,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7月降水量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在这种情况下,今年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仍整体小于1998年。这其中有哪些关键原因?除工程措施外,洪灾管理有哪些自然解决方案?近日,我们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雷光春教授。

雷光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洪灾管理水平和洪水调蓄能力均高于20年前

中国环境报:在降水量、洪水最高水位均突破历史纪录的情况下,今年长江流域的洪水情况和洪灾情况整体小于1998年,您认为有哪些主要原因?

雷光春:洪水的发生和降水密切相关。我国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存在集中降水过程,有旱季和湿季之分。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洪水发生的频次是不均匀的。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长江流域有一个主周期为6年、次周期为20年的干湿交替。湿周期时,隔三差五就可能有较大洪灾,如1995、1996、1998、2000年等都有洪水灾害。

1998年和今年的洪水发生过程、发生情形和洪水量都非常类似,但好在今年尽管水量大、降水时间也长,但成灾面积、区域和受影响人口,都比不上1998年。这里面有几个关键性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在1998年之后制定的防洪治水“32字方针”。这个方针和我们今天讨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完全吻合,方针强调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

在随后的2004年左右,原国家林业局又启动了全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当时涉及金额达200亿,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湿地保护修复的面积得到扩大,保护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各种类型的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相继建立。尤其是在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等一些典型区域,湿地修复的过程中,对洪灾风险比较大的区域事先退田还湖,增加了洪水调蓄能力。

所以说,这其中既有洪灾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调蓄能力的提升。

湿地、湖泊其实一直在吸纳洪水

中国环境报:具体来说,湿地等自然系统是如何调蓄洪水的?

雷光春:湿地吸纳洪水的过程,可以形象比喻为一个海绵,其海绵效应在河流生态系统的上游更加明显。在降水的时候,把水吸纳到泥滩里,像松软的海绵;一旦水位下降,尤其干旱过程中,吸纳在沼泽、泥炭湿地的水再慢慢释放出来。 一些沼泽、泥炭湿地吸纳水的能力可以达到其面积的9~10倍以上。

长江中下游,尤其是洪泛湿地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功能。没有发生洪水的时候,那里是洪泛湿地,沼泽等,河流水域不会覆盖到洪泛湿地;但一旦涨水,河水扩展到洪泛湿地,或倒灌到湖泊湿地。

尽管我们看到,洪水一般都发生在较大的湖泊,比如今年鄱阳湖就发洪水了,但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鄱阳湖的作用是确保洪水能留在这个地方,从而减少其他区域的洪灾风险。如果没有这些湿地,没有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洪水是根本没有地方去的。鄱阳湖并不是每年都有江水倒灌的现象,正常情况下,江西省内的河流水先进入鄱阳湖,然后直接进长江。如果没有鄱阳湖作为缓冲吸纳,上游的水直接往下游去,会直接威胁到安徽、甚至江苏一带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而关于洞庭湖,大家都知道《岳阳楼记》里有“吞长江”的说法,就是形象地描述了其在长江中游吸纳洪水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保护好一个健康的、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洪灾风险高的年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把湿地修复好了,尤其是滨海湿地修复好了,对风暴潮也会有明显的减缓作用。

自然解决方案配合,让洪水可掌控

中国环境报:洪灾管理的自然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雷光春:对于今年的洪水,除长江上游的尤其是三峡大坝的调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外,我们看到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型淡水湖泊的洪水消纳作用非常大,一些小型湖泊也有贡献。前不久我到武汉,看到那里的沉湖(江汉平原的一片国际重要湿地),就起到了很重要的洪水调蓄作用。

那么洪灾管理,是不是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就足够了?当然不够。因为洪水形成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上游水土流失的问题,还涉及到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把集中降水过程时的洪峰削减,把水调蓄在湿地、森林、水库里,最后到湖泊,从而形成生态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应对洪灾管理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要光关注工程措施。防洪排涝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当然也很重要,但很多时候,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会把整个洪灾形成的过程削减,使其变得不那么猛烈。把洪峰形成过程拉长,高度降低,洪灾产生的风险就会变小,甚至可以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对于河流生态系统来说,每一条河都是有生命的,有上中下游、支流、湖泊,有洪泛湿地……每一个组成部分都不可分割。我们在河流管理,尤其洪灾管理的过程中,切断河流和长江的联系,围垦洪泛湿地,都好比是在肢解河流的生命。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对于洪水应对和洪灾管理,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呵护”,即呵护河流的生命、呵护“生命之河”。

来源:中国环境

编辑:米西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原标题:《对话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洪灾管理有哪些自然解决方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