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潮起,大胶东!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融合再提速

2020-08-18 0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五市起势。

自今年年初,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后,五市融合有了“路线图”。随后,5月7日山东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标志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一触即发,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融合进入“加速度”——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在海洋、交通、文旅、工业设计、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以城市群合力,引领山东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交通领域:

构建“半岛环”“一张网”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是基础。按照胶东经济圈“一体发展、交通先行”的思路,今年以来,五市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结合《胶东五市交通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按照“五年规划、三年滚动、一年计划”的“531”体系推进工作,重点围绕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先期明确了2020年12个重大项目,协同加快推进。

近段时间以来,交通领域好消息不断:

文莱高速线路图

莱荣高铁和潍烟高铁通过省发改委批复立项,为年内开工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济青中线潍坊青岛段提前半年启动建设;

青岛烟台之间的第一条大站公交线路——即墨钱谷山地铁站至烟台海阳的公交客运专线开通……

可见,胶东五市正努力打造机制健全完善、要素高效流动、全域辐射带动的交通一体化发展共同体,协力共建高效交通圈。

7月18日,交通一体化发展再增高水平区域合作平台:胶东半岛交通发展促进会宣告成立。未来,促进会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面向胶东半岛的交通战略政策研究、规划咨询设计、交通产品、招商引资的信息共享平台。

烟台作为胶东经济圈内的重要城市,现已基本形成烟威、烟青(日)、烟潍三大运输通道。在此基础上,烟台以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为原则,以国家、省区域发展战略为纲领,筛选谋划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打造“四网融合”、五市快速直达的轨道交通网;建设市县直达、快速便捷的高(快)速公路网;建设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港口群,夯实交通基础,优化交通体系,解决困扰五市交通一体化的难题,推动地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据悉,烟威高速改扩建工程与莱荣高铁项目,年底开工;文莱高速项目计划10月通车;潍烟高铁项目年内启动;与青岛合作开展烟台至青岛高速项目规划研究;积极做好青岛地铁11号线(即墨至海阳)的规划对接;推动青岛一平度一莱州等铁路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公共交通方面,烟台市交通运输局与其他四市交通运输局合作推广普及城市交通“一卡通”,通过大数据平台及信息共享等措施,拟在五市范围内实现交通出行“同城待遇”。与此同时,推进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预计年底达到75%。

顺势而为,烟台将加快构建外联内通的综合运输通道,合作构建五市城际铁路“半岛环”和高等级公路“一张网”形成以国际性机场、港口等重要枢纽和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为骨干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相邻城市间“1小时经济圈”。未来,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接日韩、西联黄河流域的半岛大交通体系将呼之欲出。

文旅领域:

“一站式”品鉴胶东魅力

品味胶东“尖”上的魅力。

5月19日上午,烟台同青岛、潍坊、威海、日照四市签署《推进胶东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这也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全面启动以来五市共同签署的第一份合作框架协议,胶东经济圈结构更加牢固。

从传统旅游市场半岛连线,到青烟、烟威、烟潍等多种组合连线,五市间文化交流、游客互送由来已久,抱团发展已成共识,业界待时应机、期待厚积薄发。“联盟成立开启了胶东半岛的文旅新时代,更为烟台文旅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祖玲说。

游客乘船观光

五市连线,“一站式”品鉴胶东魅力:

到访烟台仙境,品百年美酒佳酿;

在青岛山海深呼吸,寻都市时尚美学;

传承潍坊非遗经典,探寻古城文化脉络;

到威海,沿着秦皇汉武东巡的足迹,迎接中国海上第一缕阳光;

在日照体验滨海慢生活,体验赶海的乐趣……

胶东经济圈五市文旅协同发展,将为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早在今年1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建立胶东城市旅游合作联盟,打造仙境海岸旅游黄金带,弘扬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影视文化、开埠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推动胶东五市协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滨海文旅融合示范区”的要求,可见在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上的重要性。

当前,烟台对内加强五市间旅游促销,对外整合五市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景区联动、一体营销,正重点加快推动养马岛提升改造、生态长岛品牌推介、蓬长旅游一体化等景区升级发展,推进海上世界、芝罘仙境以及乡村旅游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打造滨海旅游黄金海岸带。“烟台将致力于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合作,联合开展城市整体大营销、举办大型旅游节会活动、推出系列产品线路、搭建媒体宣传平台,打造胶东国际化旅游品牌。” 张祖玲表示。

据悉,联盟成立后,五市将研究确立统一的对外营销品牌形象和宣传口号,提升“胶东旅游”(仙境海岸)整体形象。同时,联合五市优质资源,设计推出一批5-7天左右的精品旅游产品,提升胶东“一程多站式”旅游体验。形成具有资源互补、产品互联、客群共启、市场共享的创新与合作,实现胶东“一体化”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先动先行。推进客源互送,不断扩大胶东五市间的双向旅游规模。

设计领域:

打造“胶东设计”“胶东制造”新名片

探索工业设计区域合作,胶东经济圈开全国先河。

7月21日,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市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发起的“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共同打造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发展新优势。这是落实《胶东经济圈工业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行动倡议书》的重要举措。当日,“2020胶东半岛工业设计促进季”系列活动同步上线。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话语权,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关键一环。胶东五市有山有海有资源,是山东制造业版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船舶、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轮胎橡胶、汽车、家电等主导产业在全国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五市龙头企业利用工业设计加快转型升级的实践也走在全国前列。以工业设计为纽带,五市成立“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产业联盟”,在全国开启了区域工业设计合作的先河。

据悉,联盟将在产业政策、行业协会、会展活动、人才培育等各方面加快形成合力。依托联盟,五市将开启“强强合作”,促进行业繁荣发展,不仅将加强区域设计品牌,还将为装备等“大制造”提供用工业设计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范式,共同打造“胶东设计”“胶东制造”新名片。

据悉,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促进季从7月开始,持续举办至9月,共推出启动日系列活动、设计创新高峰论坛、工业设计服务能力提升、工业设计进企业以及工业设计闭幕日等五个板块14项活动。还将举办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设计创新高峰论坛、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工业设计新品直播系列推介活动、工业设计专家企业行、工业设计云课堂等活动,持续营造胶东五市发展工业设计的良好氛围。

体育、政务服务领域:

向更宽领域拓展

6月20日,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体育局联合建立胶东经济圈体育协同发展联盟。

据悉,联盟成立后,胶东五市将建立协调联络机制,加强深化区域协同,坚持互通有无、资源互补,突出区域特色,打造自主品牌体育赛事,实现一体推进、协同发展,共同构建区域体育发展共同体,建立起区域体育协同发展的新标杆。五市还将借助联盟平台,让区域内产业、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整合,互动耦合,产生乘数效应,为区域体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引擎。

同日,五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及足球协会代表现场签约,成立了胶东经济圈城市足球联盟。22日胶东经济圈城市足球联盟总部揭牌。五市地域相邻,足球工作各有优势,胶东经济圈城市足球联盟将以“时尚、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充分发挥足球社会功能,坚持聚力、开放、融合的足球发展思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足球,推动足球与旅游、健康、科技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胶东杯”足球赛将以推动足球产业发展、促进足球文化交流、扩大足球运动国际影响力为目的,共同构建的“足球+”模式资源共享发展平台。

此外,在政务服务方面,五市也尝试创新探索。7月17日,通过胶东五市帮办代办机制办理的首张省内跨区域营业执照在烟台颁出。这成为政务服务实现跨区域审批的创新性探索。

胶东五市帮办代办机制是在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主导下,胶东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建立的一种全新工作机制,旨在通过“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的方式,进一步减少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办事制度性交易成本。五市联合确定了企业群众办理频率高、网办层级高的31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展跨区域代办,申请人可在胶东五市任一市级政务服务大厅提交办理申请,由管辖地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办理、异地审批、双向邮寄,让申请人实现足不出市申办外地证照。

点亮右下“在看”

持续关注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青岛报道

原标题:《潮起,大胶东!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融合再提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