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区堆肥|家庭堆肥:就当养了一群微生物宠物

王有枣
2020-08-20 17:36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堆肥,作为垃圾处理的手段。”

这话要是说给阿四妹听——居住在云南省维西县攀天阁乡五十岁的稻农——她肯定回复你一个真诚但疑惑不解的笑容。

首先,老菜梆子、吃剩的饭菜、田里的杂草,对阿四妹来说都是有用的,它们是家里喂鸡、鸭、猪和羊的饲料的一部分。

其次,家里的堆肥,猪圈里用松针垫着的发酵床,那可是水稻一年中最重要的肥力来源。植物、谷物、肉里固定住的碳和氮,在阿四妹的生活与农耕实践中,从来不是垃圾,而是流动在人类摸索和运营了几千年的种养循环系统中的珍贵物资。

然而,城市的生活方式与物资分配,只截取了这个循环的一部分。大量人口的共同消费导致了垃圾过载。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以“湿垃圾/厨余垃圾”命名的这类垃圾,占比超过一半;相较于干垃圾,厨余垃圾还以收集难、转运贵、处理设施还未跟上等问题,凸显了处理难度;在中国各个城市逐步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能分离出更多的厨余垃圾,从而催生更多的厨余垃圾处理厂,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良性趋势。

除了厨余垃圾处理厂,城市居民或社区,能用什么方法帮助城市湿垃圾减量,降低城市的垃圾处理负担呢?

朴门永续的设计原则,也许能提供一些灵感:原则6,不(少)生产废物;原则9,运用小而慢的解决方法。原则6比较好理解,就是家庭食品采购和烹饪配餐可以更加合理,减少剩余食材:无论是来不及吃坏掉的,还是煮多了倒掉的。原则9,则指向了家庭或社区的堆肥实践。

如何在家堆肥

我首先在自己家试了试。

从2015年起,我着重实践了适合高层楼房的波卡西堆肥法和适合庭院的有氧堆肥法(有堆肥桶辅助),我认为这是大多数城市家庭可以采用的堆肥方法。此外,我还短期实践了三明治堆肥法、蚯蚓箱、水果酵素,这些方法因为各自的限定条件较多,不容易普及。

那么,波卡西桶和有氧堆肥的体验区别怎样呢?

使用波卡西桶堆肥,对空间的需求较小,只需要容纳一个10-20L容量的桶,此外桶要能滤出液体;波卡西堆肥法采用了无氧发酵,桶是需要密封的,起始阶段还需要投放粉状或液体的微生物群,之后不需要翻搅;会有类似泡菜的蔬果发酵的气味,但因为桶是密封的,所以基本可以忽略。

而有氧堆肥,则需要更大的空间,至少1米直径的圆形底面乘以1米高的圆柱体那么大的空间。我现在住在一层,有一个小院子,虽然有足够的空间,但也难以收集那么大体积的堆肥材料,所以我买了一个有氧堆肥桶。有氧堆肥桶提供了通风和保温的帮助,能够让更小体积的材料充分发酵,而且非敞露式的堆体有效避免了虫子和老鼠的打扰,我平常的照顾就是调配堆肥材料的碳氮比和翻堆。

在小院儿一角的堆肥区,我放置了碧奥兰180L的有氧堆肥桶和一个木栅栏,用来暂时存放可堆肥的自家落叶和收集来的小区园艺垃圾。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之所以专门提到碳氮比这个问题,因为它对有效升温、充分发酵,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碳氮比正确,微生物群健康的情况下,有氧堆肥会产生一种森林里的腐叶味道,如果在堆肥桶中做堆肥,连味道也几乎闻不到。

我每次发维护堆肥的小视频,最多人关心的就是:臭不臭。

一般大家说的腐败食物的臭味,主要源自氨或者硫化氢,这两种物质需要由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中产生。在波卡西堆肥法中,不放油、肉类等,有助于微生物的充分干预,帮助厨余分解。而有氧堆肥中,首先会排走多余的水份,辅以定期翻堆,去保持堆肥材料之间的空气流动,并通过调节碳氮比以维持健康的微生物群,帮助分解。

所以,不能简单说如何让堆肥不臭,堆肥是需要管理的,需要按原理操作、观察和调整。基于我作为粗放型管理的堆肥者经验,还没有发生过堆肥失误影响到家人或邻居的事故,我的家人都会乐于体验翻搅、出肥等过程。此外,除了在波卡西堆肥,在有氧堆肥的实践里,我也不放入带油的剩汤剩饭。

那么,我在家处理掉了多少厨余垃圾呢?超过2/3的厨余。换言之,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每天扔到小区垃圾分类桶里的厨余垃圾,只有不到一饭碗的量。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你能堆肥真好,可是我不是阳台党/别墅党,没时间,所以我只看看。

我认为,有一部分城市居民非常期待参与到城市的垃圾减量过程中,如果能进入实践,那将是有效的个体赋能。

在临时存放可堆肥物资的木栅栏里,随手翻开压在土表面的树枝,就会看到蚯蚓。

我认识的堆肥伙伴,从来不把堆肥的维护和管理视为负担,而是有趣的挑战。你可以把堆肥理解为养了一大群微生物宠物,你定期观察它的毛色(菌丝),测量它的体温,捏一把,感受湿度。堆肥出问题了,立即在群里提问求解,堆里长出黑水虻,群友也会发信息,精神上支持你翻堆和加干物质处理掉。

你一旦开始堆肥,就会变得非常“抠门儿”,觉得小区的园林垃圾不能扔掉,拖回去堆肥!水果店的菠萝皮和烂水果,拖回去堆肥!买完豆浆,会等豆浆铺子结束营业,要来豆渣,拖回去堆肥!

堆肥与种植给人的快乐,需要经历期待、等待、坚信不疑,才能迎来最后的喜悦。这是我的小院里地栽第二年的绣球花,在春季里、疫情中开花的样子。

每个人的客观条件不一样,需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我能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有一个朋友因为合租无法在家设置堆肥桶,他就把分类出来的蔬菜等带到小树林里直接埋掉,因为他认为没有必要把碳排放浪费再让车把这部分厨余转运走,而他分享这个奇思妙想时,特别得意。

如何实现社区堆肥

另一种让更多人都能参与的方法,就是利用社区堆肥来处理部分厨余。这里的社区指的是物理意义的社区 ,比如城市里的一个住宅小区或者胡同里弄式的小街区。在社区里,极有可能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物理空间和足够多的分拣好的可堆肥厨余,这让有氧堆肥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往往还需要:堆肥的设备,比如木栅或水泥砌的三箱堆肥区;多位负责管理堆肥的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他们也负责堆肥的品控;分配堆肥的方案等。

听着很理想是不是,我们确实也听过很多国外社区实践的案例,包括纽约、巴黎,都有成功的社区堆肥与社区花园的成功经验。然而这个理想方案的最大挑战,是社区动员。

这是一个比居民垃圾分类还要大的挑战。社区居民需要有高度共识,并付诸实践。

首先,是社区居民对厨余的进一步分拣、除水,并送到专门的堆肥场地;第二,能够接受对空间和通风等社区资源的占用;第三,共同维护,不论是自行维护还是付费请人维护;第四是分配方案,社区有没有花园,还是各家取用。

这棵铁线莲的盆里,有三分之一是波卡西堆肥法得到的堆肥,三分之一是园土,表面再覆盖一层有氧堆肥。除了给植物提供氮,堆肥还可以改良土壤物理特性,增强其涵水能力。

目前,很多社区面临的现状是,社区利益相关方协调工作复杂,管理机制不统一。帮助社区动员需要几个方面的支持:1)可持续观念的普及和社区协商协作机制的培养;2)设施或操作方法的培训;3)旗舰(明星)项目的建立,对已有的成功社区的认可与鼓励,并增强其他社区的信心。

社区里的有效动员与行动,需要基于理解:城市的消费模式已经制造了过多的垃圾,而一些可以被资源化的部分,比如厨余,其资源化过程的成本很高;需要基于责任:城市的一份子、社区的一份子,可以为大家共同家园的可持续目标贡献一份力量;需要基于乐趣:社区一起解决垃圾问题,制造更多人与人的互动与连结,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体验自然变化的机会。

最重要的还有信心与乐观:大家看到的是日益增多的难以处理的家庭厨余,而我看到的是堆肥队伍壮大的机会。在疫情期间,大家在家做饭的机会增多,在家审视自己生活的机会也变多了,很多朋友来问我如何堆肥,形成了一波咨询堆肥方案和加入堆肥行动的小高潮。

我相信,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攀天阁的稻农阿四妹,将会成为更多人的灵感女神,让更多人愿意沉下心来,观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安静却巨大的循环系统,做出更智慧的个人选择与公共决策。

(作者王有枣系朴门永续助理设计师 Assistant Permaculture Designer,“CBD一米菜园”视频号料理人)

由澎湃研究所编著的《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与上海实践》刚刚上市,请扫描二维码或关注微信公众号“ 群岛丨Archipelago”和“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微店。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