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独立学院转设民办在即 高考志愿择校首选办学正规的品牌高校

2020-08-21 16: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二批本科志愿填报在即,面对琳琅满目的报考院校信息,有的是“独立学院”,有的是“民办院校”,考生对他们不是十分了解,今天我们就“独立学院”与“民办院校”的异同做以阐述,希望对考生填报志愿能够有所帮助。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而独立学院是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办学的。

民办高校都有自己的独立的名称,如xx学院等。而独立学院则母体公办学校+独立学院名称,如xx大学xx学院。品牌价值方面,民办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完成了自有品牌的沉淀塑造,而独立学院只是依托母体品牌效应生存。

今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指出,把独立学院转设作为高校设置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完成转设,独立学院进入终结倒计时。到 2020 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原则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其他独立学院要尽早完成转设。转设路径为: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

为什么中国的独立学院急需完成转设呢?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办学模式, 为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培养急需应用型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法人地位未落实、产权归属不清晰、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其实早在2008年的时候。教育部就发布了《独立学院的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在5年内转身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但是由于转设的条件不够成熟,不具备“断奶”单飞的实力,脱离了母体之后,无法凭借母体校文凭招生,师资、课程质量都难以保证。

90年代末,为了缓解高校扩招导致资源紧张的局面,国家鼓励公办院校寻找社会资本,创办独立的二级学院。这些二级学院,后来又被定性为“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之“独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经费开支上不占用财政拨款,而是仰赖于民间资本。但合作高校对学院的冠名和扶持,又让独立学院看起来没有那么“独立”。

母校的“冠名”也不是白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提出,独立学院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往往,独立学院每年收取的高昂学费,20%-30%作为"管理费"(冠名费),个别学校甚至高达40%,都要上交给母校,这样的做法又被称为以“本三养本一”。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育人质量、特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无形资产,有利于学校形成竞争优势,树立学校形象,吸引优秀人才,也能给学校带来实质性的附加值牌。而品牌重塑的过程除了需要凭借自身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同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品牌宣传。

今年7月,教育部撤销了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建制。失去了名校的光环,独立学院更名后,在重塑品牌的过程中,能否挺过招生关、就业关?在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愈来愈高的今天,独立学院的立身尚未可知。

当下是二本志愿填报的关键期,考生和家长应结合个性特点、能力特长,理性慎重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学校,以免赢在上半程,输在下半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