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切缅怀诸骏仁教授

2020-08-21 16: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深 切 缅 怀

有一位医学前辈,

他医技精湛、严谨求实,

他远见卓识、开拓进取。

他是诸骏仁,

被誉为中国GCP(中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奠基人,

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评审顾问。

有一位智慧长者,

他诲人不倦、提携后生,

他宽容待人、淡泊名利。

他是诸骏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的大内科主任。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过了一年又一年,现在已经老了;但是我想如果有精力的话,还要尽量再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这是诸骏仁教授晚年与后辈分享人生经历时说的一段话。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在中山人中流传。

血防抢救的日日夜夜

诸骏仁 口述

上世纪50年代,我跟随我的导师陶寿淇教授进行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我是他的第一个研究生),这起因于血吸虫病肆虐。血吸虫进入人体以后主要是破坏肝脏,引起腹水,肝硬化,到最后患者死亡。而血吸虫基本都是在农田之类的地方,而非高楼大厦里,这就给生产粮食的农业造成很大危害。所以解放以后,中央提出来第一个要消灭血吸虫,不能糟蹋江南这一大片大好土地。这便是解放以后卫生系统组织的第一个“大战”——消灭血吸虫。

参加这场“大战”的不光有我们临床这一块,还有寄生虫的专家,比如公共卫生的苏德隆教授,所有相关专家都一起来参加这个大行动。临床治疗吸血虫病,要驱除体内的虫,还要把腹水等问题解决掉。我是做心血管研究的,为什么也参与进来了呢?其实是因为那时候用的驱虫药是锑剂,锑能够杀灭血吸虫,但同时也会对人的心脏造成损害,锑剂中毒会引发阿斯综合征,引起心律失常,如果不抢救会非常危险,所以心血管的专家也参与进来了。

当时上海血吸虫最严重的是青浦区,于是就组织公共卫生和临床的专家到青浦去。陶寿淇教授带队下乡,跟青浦当地的医生一起成立了一个抢救辅导组。当时我是组长,组里还有青浦人民医院罗柱流主任以及宋万盛医师和血防站黄其晶。顾名思义,血防抢救辅导组实质上就是血防治疗的参谋部和技术指导中心,担负着全县范围内血防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并发症和危重症的抢救,并指导夹杂症病人的治疗。

县血防抢救组成立后,将四人分成两个小组,一个组主动到各治疗点巡回辅导,另一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时刻准备着外出抢救。为了提高抢救效果和成功率,我和九院张涤生教授一起在血防站用兔子做动物实验,模拟阿斯综合征模型,然后用药物治疗观察。实践出真知,经过多年的抢救实践,我们终于摸索研究出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抢救阿斯综合征的方法,和罗柱流一起写出了“锑剂所致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若干问题的体会”、“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锑剂所致心律失常”等多篇论文,在全国各有关杂志上发表。那时候在整个江南地区,我们这个抢救组是最强的,还带动当地的人一起,是很有名气的;救了不少人,所以到现在,我们去过的人还记忆犹新。

我们这些人,只要感兴趣的东西来了,那精神头马上就好了,就算今天少睡几个钟点也没关系;若是叫我今天出去玩,那没兴趣。我这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日子的,就是希望能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得像样。搞学术的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术,而不是为了某个人。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过了一年又一年,现在已经老了;但是我想如果有精力的话,还要尽量再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样才能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也和许多在科学界、医学界里有成就的人一样,希望能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诸骏仁教授成长履历

诸骏仁,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小镇上。诸骏仁是家中长子,有一个弟弟诸俊伟。在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全家四人五个月内辗转多地,从无锡到镇江、汉口、广州、香港,最后到上海租界。1952年9月,诸骏仁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本科毕业。1959年10月,诸骏仁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内科研究生毕业。

1953年9月,诸骏仁担任江苏南通苏北(南通)医学院内科教研组助教及住院医师。1959年9月,诸骏仁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内科教研组主治医师。1964年12月,诸骏仁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内科教研组讲师。1972年7月,诸骏仁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1978年3月,诸骏仁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内科教研组副主任。1980年12月,诸骏仁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内科教研室副教授。1983年3月至今,诸骏仁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1985年4月,诸骏仁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1987年11月,诸骏仁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研室及临床药理研究室主任。1995年11月,诸骏仁担任国家新药(心血管)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1981年,诸骏仁担任硕士生导师。1990年,诸骏仁担任博士生导师。诸骏仁共指导博士生7名和硕士生25名。诸骏仁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内科主任、国家新药(心血管)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临床药理研究室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评审顾问、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中华老年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心血管学学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学会理事、亚太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疾病学会创始会员与理事等。

1984年,诸骏仁在担任中山医院内科主任期间积极培养人才及引进人才。在担任主任的12年里,诸骏仁逐步建立了新的内科专业,分别用老专业及对外招贤纳士的方式筹建了内分泌科、内科监护室、老年科及风湿科。

诸骏仁担任2本全国性专业杂志的主编、3本副主编、10本编委(包括2本外文杂志)。诸骏仁担任Circulation中文版、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主编,JAMA中文版、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副主编,《Journal of Hypertension》、《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复旦大学医学院学报》、《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编委。

从“七五”至“九五”期间,诸骏仁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推动我国临床研究向标准化及规范化转变。1992年,诸骏仁主持的“无创性核素时相分析和心脏断层显像在早期诊断冠心病中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诸骏仁主持的“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美西律的疗效与安全性再评价”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光华科技奖三等奖。

原标题:《深切缅怀诸骏仁教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