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声音纪录片③|顾铮谈街头摄影太甜的照片一般都好不到哪儿去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实习生 顾霖昀 音频 季成
2020-08-29 11:32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摄影与城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其实并无定说。而且,作为学说的‘说’是一回事,作为具体实践的摄影创作又是另外一回事。”8月17日,上海书展期间,在题为“街头 • 永远开放的画廊”的《城市表情》新书分享会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通过介绍中外不同摄影家的摄影创作并根据自己作为一个摄影家的个人体验,为读者提供了对于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和城市再现的媒介的全新理解。本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增补第三版,展示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余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

此次分享会为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所推出的“书香 • 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坛之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现场讲座。 特约摄影 季成 

摄影与社会都市化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又如何进一步影响艺术家的摄影创作?
讲座上,顾铮提到,摄影的发展正好和19世纪西方社会的都市化进程相契合,因此摄影在发展自己的语汇与风格的同时,也深入记录了西方城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照片已经成为了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同时也拓展开来讲述了自己对摄影史书写的反思,以及这种反思对于《城市表情》的书写的影响。他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史和摄影史的书写编纂有浓烈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倾向,发达国家的充分资源和相对优厚的研究条件形成了一种筛选摄影家与规范摄影史脉络的方式,但这在今天看来也不可避免地具有相当的偏狭,通常意义上的“亚非拉”各国的摄影家的实践受到关注较少。这种失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去纠正、平衡。

顾铮的这一反思在已经出至三版的《城市表情》中也体现了出来,本书最早出版于2003年,内容源于顾铮1996年在北京《中国摄影家》杂志的连载专栏“都市摄影大师列传”。2003年版就是把此连载全部收入。到2009年,《城市表情》第二版新增了对中国摄影家以城市为主题创作的多篇文章,将中国的都市观看实践也纳入视野。而此次2020年的第三版,又根据国外摄影史的新发现,在中外摄影家的篇章安排上做了进一步的增删。

《头巾 》, 1948,索尔 • 雷特

“摄影史具有被不断改写和丰富的可能性。”顾铮在讲座上说。在时代和历史语境的变化下,从前未被重视的艺术家可能会被重新审视与定位。例如从20世纪中开始长期从事商业摄影的美国摄影师索尔 • 雷特,同样留下了大量纽约城市摄影,但直到2006年个人展览画册的出版才被公众重新认识。

如何看待索尔 • 雷特这样的艺术家,以摄影谋生,又以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法裔美国摄影师薇薇安 • 麦尔

同时,摄影史的书写也会因有新的摄影家被发现而进一步充实。《城市表情》中的美国业余摄影师薇薇安 • 迈尔(Vivian Maier)是一名长期在芝加哥工作的家庭保姆,其作品直到死后才广泛为人所知。迈尔一生中拍摄了超过150000张照片,多数为芝加哥、纽约等城市的建筑和人像。迈尔的作品中还包含了大量街头自拍像,她面对橱窗,把自己的形像和都市车水马龙的背景结合起来,赋予自拍像以较丰富的社会性。其中一张作为摄影师肖像照在书中呈现出来。此外,书中每位摄影师都配上了个人肖像照,以拉近观众和艺术家的距离。

匈牙利摄影师布拉塞

匈牙利裔美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 • 卡帕

《城市表情》是如何选择摄影家的肖像照的?
顾铮说,在《城市表情》中收录的中外摄影师们对都市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理解,风格与手法也是各具特色。有些人纯粹以摄影观察都市的全部细节,有些则通过拍摄人像来聚焦都市生活,有些则以都市作为情感宣泄对象,有些将都市看作一种欲望的载体。这些各具特色的摄影实践组合在一起,演绎出现代都市生活的多面向的复杂形态,也展示了现当代摄影的丰富多彩的风格、魅力与可能性。

《左岸之恋》,埃德·凡·德·埃尔斯肯

顾铮在分享会上对于一些摄影家的创作进行了分析介绍。比如,荷兰摄影师范·德·埃尔斯肯拍摄的《左岸之恋》,展示了冷战背景下聚集于巴黎的欧洲青年的苦闷,通过对于苦涩的恋爱的表现展示他对于生存与生命的思考,以及私人情感的复杂性。爱并非永远积极,上世纪的欧洲处于对核战的担忧和阴影下,埃尔斯肯用沉重的恋爱,突出了那个时代压抑的氛围。“并不是说爱都是甜蜜的,表现出的画面都是正面的,”顾铮说,“我觉得好的艺术家总体来说还是应该更悲观一些,太甜的、太正面的艺术家我一般认为再好好不到哪里儿去。”

如何看待《左岸之恋》将爱情作为一种负面的元素呈现?

《桥港》,1941,沃克·埃文斯

而沃克 • 埃文斯以风格鲜明的纪实摄影闻名。但书中介绍了他在芝加哥街头用抓拍的方式,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隆盛的阶段,给匆匆路过的白领照相,为特定的社会阶层留下不同神态的肖像,最后形成一种既具有个人风格又具文献价值的纪实作品。

胶片影像,2001,森山大道

平面设计师出身的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手法之一是通过截取街头广告图像的局部区域,强调、突出城市对人类欲望的撩拨,也对画面的构成做了大胆极致的处理。

《上海》系列,陆元敏

上海摄影师陆元敏将自己隐身于街头,作为都市的一员展开拍摄,也把都市看作自己再次翻拣各种记忆遗物的街头“老古玩店”。他的镜头赋予平凡事物以特殊意义,也聚焦城市中人们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产物(包括废弃物品)。

《上海默片》系列,朱浩

摄影家朱浩的彩色系列作品,以人们无暇细看的城市景观为对象,经由细腻的色彩表现和精确的形象描述,凸显了城市空间作为一种无序却又是有机的生命体的视觉魅力。朱浩的作品也在澎湃新闻刚刚开始不久的“上海相册”项目中有被介绍。

《新村》系列,“鸟头”小组

而“鸟头”小组由从工人新村中走出来的新一代艺术家宋涛与季炜煜两人组成。他们的作品集《新村》的主要拍摄地是浦东雪野新村以及周边的工人新村,他们的照片记录了因世博会而开始的新村拆移,并以个人风格强烈的画面保存、还原常被遗忘和删除的历史。

《双城记》系列,曾力

北京摄影师曾力创作的《双城记》系列则记录了北京与上海两座城市的传统公共空间和各种建筑形态,提供了现代中国城市生活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中国社会通过都市空间的变化所展现的变迁。

上海武康大楼,沈浩鹏

上海外滩,沈浩鹏

《城市表情》第三版新增的最后两张照片由艺术家沈浩鹏拍摄,记录了新冠疫情下空荡的上海街头。沈浩鹏为平面设计师和画家出身,也长期关注摄影艺术,并用摄影特有的光影语言捕捉纷繁现实中的各类元素。

现场听众不时拿起手机记录。 特约摄影 季成

通过“都市观看”的不同案例,《城市表情》从多个视角解读城市文化跨三个世纪的发展。正如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评:“这是一部精粹的摄影与都市的文化‘共生’史与镜像史,也是历史图像学研究关注的重要论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都市红尘,众多摄影家的梦想与光荣,这是一扇通向都市灵魂与人性欲望的摄影之窗。”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