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老房子有多美?这个细节留意一下

2020-08-30 11: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韩小妮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来自专辑美学上海

本期推送内文图片由格里董先生拍摄,

本号获得授权刊登,在此特别鸣谢;

图片版权归格里董先生所有,

为阅读体验,未添加水印,

请勿随意转载,侵犯版权必究。

本号的“上海老房子参观指南”又上线了。

老房子的美感,体现在细节上。

去年,我们推出了参观指南的“大门篇”,由“城市漫游者”格里董带大家看了风格各异、独具匠心的大门。

今天,我们要推出的是“地坪篇”。

咦,现在大热的网红小花砖,上海老房子里怎么老早就有了?

不不不,应该说,这样考究的地坪,怕是今天的豪宅再也复制不出来了。

▼▼▼

格里董注意到的第一块地坪就在自己家门口。

那是衡山路上一幢1930年代建的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老洋房,曾经是老庆云银楼郭家老板的住宅。

每天走进走出都可以看到水磨石地坪上这头线条简洁、动感十足的小鹿。

衡山路

有一天,他用手机拍下了这个熟悉的画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七八年来,总共拍了439张老房子的地坪照片。

除了由美松、柳桉、柚木等制成的木质地板,他把其他地坪大致分成四类:洋灰花砖、拼花瓷砖、马赛克和水磨石。

让我们一一来看看吧。

洋灰花砖,又称水泥花砖,诞生于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时的欧洲。

20世纪初,这种花砖开始在欧美流行,随后又蔓延至加勒比海、东南亚地区。传入中国后,它首先在上海、厦门、宁波等通商口岸盛行。

格里董观察到,在上海,洋灰花砖大都出现在石库门里,老洋房、新式里弄和各式公寓里却似乎难以见到。

他所看到的洋灰花砖通常有7.7英寸(约20cm)和6英寸(约15cm)两种尺寸。

其中,7.7英寸的花砖如今在上海已不多见,只能在一些20世纪初较大型的石库门中看到,大多铺设在正对大门的客堂间区域。▼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有些花砖的心砖或边砖花纹类似,只是颜色有所不同。▼
格里董找到了民国时期上海一家花砖厂的产品样板。▼
原来,心砖和边砖可以按客户要求任意组合,颜色也可以凭喜好专门定制。

对称饱满、色彩艳丽的大块面图案,很符合那些大石库门豪华大气的风格。

颇具西洋味的装饰效果,也体现了当时上海富裕阶层中主流的审美取向。

随着旧区改造,曾经分布于市区各处的7英寸老花砖如今成了大片瓦砾。

不过也有少量“幸运者”逃过一劫,被一块块切割下来,作为老货高价出售,听说颇受老外装修的青睐。

复兴中路

拆房现场的

洋灰花砖地面

济南路

6英寸小花砖最初被铺设在石库门里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比如底楼两侧的厢房。

后来随着大体量的老式石库门逐渐被小巧的新式石库门所替代,6英寸小花砖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在上海一些20世纪较早期建造的洋房,以及部分西式风格浓郁的石库门里,大门入口、底层过道等公共部位可以看到色彩饱满的拼花地坪。

这类地坪由多片单色的小瓷砖组合而成,构成几何形的对称装饰图案。

因为具有良好的防潮和耐磨性,许多现存拼花地坪的状态都不错。▼

也有尺寸较大的六角形拼花地砖,造型更为简洁。▼
红栏杆街

户外楼梯转角的地坪

红栏杆街

砖上烧制有外文

尽管铺设面积不大,但拼花地坪色彩鲜艳丰富,重复排列有时稍显花哨。

很快,大众的审美风潮变了,口味转向摩登简约。在进入1930年代之后,拼花地坪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马赛克是上海老建筑地坪中的经典式样,多由四角或六角形的小瓷片镶嵌拼接而成。

许多气派的老房子喜欢在主入口铺设繁复精美的大型图案作为装饰。▼

康定路的一处老房子将建筑年代作为地面装饰。▼
威海路上的威海别墅弄堂口,马赛克拼接出了这个新式里弄的名字。▼
1930年代在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附近建造的新式里弄,玄关处的马赛克图案让人眼前一亮。▼
长宁路

最近刷屏的黑石公寓,每层的马赛克地坪纹饰和颜色都不一样,而且做工相当到位,这在上海的老公寓中相当少见。▼

因为颗粒面积小、颜色多样,马赛克可以按照设计师或者房主的喜好随意搭配,玩出许多花样来。

高安路一处新式里弄的地坪,通过巧妙的排列产生视错觉,使得平面的马赛克有了立体突起的效果。

凝视三秒,小方块浮动起来了是怎么回事?▼

建国西路上的这块地坪,感觉像是一群鸟儿挥动着翅膀。▼
衡山路上这块用马赛克拼出来的门踏,造型有点像电插头。▼
陕西北路老公寓的马赛克,像是一层层荡漾的水波。▼
乌鲁木齐路上的这块地坪,角落里藏了个“小孩”。▼
猜猜这只熊猫在哪里?▼
答案是上海小囡的童年回忆——自然博物馆旧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

格里董猜测,这块地坪结合了两个时代的印记。

除了西式的造型,也有中式元素体现在马赛克上。

比如北京西路上的这块“万字”纹的马赛克铺地,不知道是否有特殊含义。▼

Art Deco风格的景云大楼,马赛克地坪却颇有中式传统吉祥图案的意味。▼
五原路上一栋摩登风格的住宅,入口玄关处则使用了中式吉祥纹饰作为装饰,中西融合很海派。▼
还有合肥路上的这块地坪,马赛克拼出的图案好像一个个铜钱。▼
再来看两块沿着楼梯走势铺就的地坪,一块马赛克,一块水磨石,两种处理方式,却同样精美流畅。▼
茂名南路

宣化路

这两年,水磨石作为复古元素重新在家装界流行起来。不过由于制作繁琐、成本高,造价颇为高昂。

水磨石最早是何时出现在上海的,似乎没人能说得清。但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建造的中西式建筑里,已经有它的身影。

水磨石,上海话叫做“磨光石子”,是将大理石和花岗岩碎片拌入水泥制成混凝土后表面磨光的一种工艺。

早期水磨石图案不少都很“中式”,以传统吉祥纹饰为主。

陕西南路上一处隐藏在弄堂深处的Art Deco风格老建筑,使用了大量传统中式装饰图案作为细节。

地面的水磨石图案包括:三羊开泰,康熙通宝,战国铲币,乾隆通宝。在上海应该绝无仅有。▼

相比之下,“五福(蝠)临门”是水磨石里的“爆款”。▼
贵州路上的这几只蝙蝠造型特别,寓意“福寿双全”。▼
同样是在这幢建筑里,另一个楼层的地坪却简洁又现代。▼
作为吉祥图案,“寿”字也经常在水磨石上出现。▼
五原路上有一幢新式里弄房子,上世纪30年代,时髦男女在这里进出,在入口处踩到的却是一个传统的万年青图案。▼
东汉阳路一处弄堂,露天的水磨石上曾有“瓶升三戟”图案,寓意“平升三级”。

让人惋惜的是,由于弄堂施工,地面被破坏,现在水磨石和上面的图案彻底消失了。▼

周家嘴路上一个石库门的天井里,有一个八卦图案。

格里董去的那天,卖肉的租户正在洗肉。一只大脚盆里泡了很多鸡腿,放在水磨石上。

不过听格里董说想拍张照,租户配合地搬开了澡盆。▼

可惜今年年初他再去时,那幢石库门已经拆掉了。

镇宁路上有一幢格里董认为“被严重低估的Art Deco风格大洋房”。

公共区域里一排小灯泡,非常体现上海人守规矩的性格特点——原来这些灯一家一盏,各家开各家的,分得清清爽爽。▼

楼梯口有一排灯泡

每家一盏灯

电费各管各

在有着漂亮弧线的螺旋楼梯下,水磨石地坪上装饰有手绘汉字和三足宝鼎图案。▼

七浦路上已经消失的飞花同业公会,水磨石地面的字体设计也相当漂亮。▼
圆明园路上原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的水磨石铺地, Art Deco风格结合了中式味道。▼
随着1930年代Art Deco建筑风格在上海风行,水磨石上的传统吉祥图案,逐渐被更加洋气的简洁图形、几何线条所取代,现代风格浓郁起来。

重庆南路上一幢小型公寓的入口,典型的Art Deco风格射线给人天地间太阳初升的感觉。▼

巨鹿路上一处老建筑地坪上装饰着六芒星和铁十字。▼
里拉琴(lyre)是西方最早的拨弦乐器,也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音乐的象征。这个图案出现在了衡山路和宛平路上的老房子里。▼
衡山路

宛平路

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轮廓是由铜丝勾勒的。这种嵌铜丝的工艺,是水磨石地坪中较为考究的加工方法。

四川中路上的东亚大楼,是东亚银行所在地。水磨石地坪上装饰着天平图案。▼

岳阳路上一处1940年代建造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地坪上装饰着“燕双飞”,粉红色的天空用色颇为大胆。▼
永福路上一幢洋房门厅里的水磨石,明丽的色彩聚焦所有人的视线。▼
高安路上一幢公寓地坪上的西文字母,有人说是设计公司的简写,也有老居民说是建筑师夫人名字的缩写。▼
四川中路上的原德国书信馆大楼,曾先后作为中国电报局(1924)、华中电报公司(1930s)、上海电报局以及民国交通部电报局总营业厅。

地坪上的图案是民国时期电字旗的标志。▼

当然,最为神秘的应该是邬达克在大光明电影院地坪上留下的符号。▼
这些图案抽象而奇特,仿佛某种暗藏深意的外来文字一般,让人难以解读。因此,人们称之为“邬达克密码”。

而在远离大光明的虹口公园附近,格里董发现过一栋深藏于弄堂之中的Art Deco风格花园洋房。

地面上也装饰有抽象图案,让人马上就会联想到大光明的地坪。▼

除此之外,他在原法租界某处老公寓中,也看到过类似的符号出现,“现身”于墙壁装饰和楼梯扶手铁艺之上。▼
这些“密码”的含义,有待后人去解答。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上海人的审美密码,就藏在这些老房子的细节里。

- END -

更多上海故事,点击下方图片

写稿子:韩小妮 / 画图画:二 黑/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 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原标题:《上海老房子有多美?这个细节留意一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