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唱《童话》的光良50岁了:15年前一夜爆红的他,去哪了?

2020-08-31 12: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红毛 ins生活

文| 红毛

出处| ins生活原创

大家还记得《童话》这首歌吗?

我愿变成童话里

你爱的那个天使

张开双手

变成翅膀守护你

曾几何时,我们都以为爱情会像童话那般浪漫美好,然而在接受了现实的毒打后,才意识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这首歌曲不仅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也让演唱者光良红遍大江南北,是无数人少年时代的情歌王子,记忆中的钢琴少年。

相信光良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还是那个在舞台上,拿着话筒安安静静唱歌的少年。

但实际上,在8月30号这一天,他迎来了50岁的生日。

早在半年前,光良就因为年龄的原因上过热搜,许多网友就表示难以置信,都以为他不过30多岁。

只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距离《童话》发行已经过去了15年,光良也已行至人生半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光良的消息越来越少,似乎淡出了大众的视野,销声匿迹。

爆红之后的这些年,他都去哪里了?

01

时间回到1970月8月30日,光良在马来西亚出生,从小他就展现出在音乐方面过人的天赋。

4岁那年,他就开始学钢琴,虽然才刚刚能摸到钢琴键盘,却对黑白格弹奏出来的美妙乐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只是,由于金融危机,家里变得拮据起来,他和妹妹去学钢琴,为了省钱合上一节课,他上前面15分钟,妹妹上后15分钟。

光良真正开始接触音乐创作是在中学二年级,他师从教堂里的一名歌唱老师,担任教堂华语歌咏教练。

有一天,老师告诉他可以尝试写歌,光良得到了启发,于是歌曲《如果你还爱我》就此诞生。

看到光良身上流露出来的音乐才华,旁人都不希望被埋没,纷纷劝他参加选秀。

受到鼓舞的光良,从1990年开始,先后参加了30次大大小小各种类型歌唱比赛,荣誉无数,可始终无人问津。

直到1993年参加全亚洲歌唱比赛,他凭借《永在我心里》获得第一届海螺新韵奖,这才被唱片公司所发掘。

进入公司后,他和品冠以“光良品冠”之名一起发行华语圣歌集,可是没有掀起多大水花,不禁陷入困境。

那时的光良,可以用一句古话形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只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年后,属于光良人生中的伯乐出现了。

1995年2月,李宗盛前往马来西亚挑选新人,起初他听了几百卷小样后疲惫不堪,始终没有听到直击他灵魂深处的声音。

正当他感到遗憾、准备放弃时,听到了《掌心》的小样,整个人瞬间精神起来,终于找到了想要的声音,光良和品冠因此加盟了滚石,组成“无印良品”出道。

滚石对他们十分重视,在首次公演前,大手笔买下报纸头条造势:“三年来,唯一让李宗盛感动的声音。”

卖了个大关子后,才公布:是光良品冠的声音。

他们发行的专辑《掌心》一经推出就风靡马来西亚和台湾,创下了各种记录,后来再接再厉推出专辑《无印良品》,更是打破周华健的记录。

就这样,光良迎来了歌手生涯第一次爆红,只是伴随着名气的飙升,他的的心态却发生变化,感觉自己有点失去方向。

于是他选择了逃离,一个人跑到了纽约,和外界断绝了联系。

一天在地铁里,他看到一个流浪歌手,受到了极大触动:

像这般居无定所、饥寒交迫的人,尚且都能喜欢音乐而坚持着,再看看作为专业歌手的自己,却总是在抱怨,不懂珍惜。

反省过后,光良决心重振旗鼓,写下《伤心地铁》,重回台湾。

只可惜天下大事合久必分,1999年12月15日,在正当红时,唱片公司宣布无印良品将要解散。

2000年他们发行了最后一张专辑《珍重》,表达对各自的祝福和对组合的怀念,并举办了告别演唱会。

演唱会上,光良感慨道:“人生就是这样,事情在变人在变。”

过去5年,他因“无印良品”名扬四海,最终化为一场空,未来的道路充满未知,他必须一个人砥砺前行。

02

解散之后的光良,收敛起了惰性,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在群雄逐鹿的华语乐坛分得一杯羹。

和第一次出道不同,这一次他很快便打响名气。

单飞第一年,他为梁静茹创作了歌曲《勇气》,梁静茹因此大红,成为滚石一姐。

20年过去,这首歌依然朗朗上口,甚至被网友玩成了梗,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足以见得光良杰出的才华。

在为别人写歌的同时,他也没有耽误自己的演唱事业,第二年发行歌曲《第一次》。

这首歌可以说是许多人的恋爱启蒙,“说爱你、牵起你的手,吻你深深的酒窝,躺在我的胸口”......

伴随这些歌词,很难不回忆起初恋时光,彼时的青涩和美好历历在目。

但真正让光良爆红的,当然还是《童话》。

2005年1月21日,专辑《童话》发行,在全亚洲荣获21项冠军,销量突破120万张,一时间光良的风头无人可敌。

《童话》当时有多火呢?

光良带着这首歌唱遍了各大晚会和综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首屈一指的流量。

商场、教室、理发店、学校广播、路边饭馆......大街小巷都是同样的旋律。

人们把手机彩铃都换成了它,哼唱它,甚至国内外许多音乐人都翻唱。

在《童话》爆火的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光良曾在节目中透露,《童话》当年差点难产,具体原因没有说,只是表示自己无法控制那时的局面。

他把歌曲比作自己的孩子,说“觉得我的孩子要死掉了”,心烦意乱之下在电梯里乱捶乱踢,花光所有的钱也要买回来。

他甚至下定决心,如果这首歌出不了,就彻底退居幕后。

幸好上天没有辜负光良的执着和心血,不仅专辑顺利发行,还让光良走上了人生巅峰。

03

对于一名歌手来说,穷尽一生都创作不出一首代表作,是一种悲哀。

可如果一辈子只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幸运也是不幸。

《童话》成就了光良,但也让他在日后被提及时,只能想到《童话》。

再好的歌曲也逃不掉被取代的那一天,随着《童话》沉寂,光良也逐渐淡出视野,即便他还是会创作歌曲、发行专辑,但再也没有一首歌能媲美《童话》。

曾经的他是舞台上的宠儿,可后来很少有人听他的歌,晚会和综艺中见不到他的身影,变得无人问津。

直到2017年参加《歌手》节目,他才重回大众的视野,作为竞演嘉宾演唱了《第一次》。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许多人不禁沉浸在光良的歌声中,回想起过往。

12年过后,本以为光良终于可以迎来翻红的机会,可人们想起他时,记得的还是十五年前的童话,在第二期就被淘汰。

节目的失利并没有对光良有任何打击,他只表示“音乐是在享受这个过程”。

一直以来,光良对待音乐的态度就是:“我是希望,我唱歌是当着感情去唱歌,而不是技巧去唱歌。”

比起花里胡哨的技巧,他更注重音乐本身的感情和生命。

细细想来,一个能将情歌诠释得那般纯粹浓郁的人,一定是能发现并感知爱的细节的人,光良的性格也是如此,温暖、纯良,充满大爱。

之前,一名同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是他的粉丝,很喜欢他的歌曲。

不幸的是在一次突然倒地后,这名学生被诊断为大脑动脉瘤压迫神经导致出血,手术之后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

得知此消息后,光良特意给写了亲笔信,并立即飞抵上海进行探望,还召开演唱会,寻求大家帮助这个家庭。

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和吴克群、许茹芸、江美琪四人合捐100万新台币。

并且在自己的演唱会中,号召歌迷关注受灾人民,联手主办方和电视台分别捐出300万和200万元现金。

他用自己的歌声,传播着爱,召集着爱,奉献着爱。

而他对爱犬“小High”的感情,更是让人所动容。

小High是与光良相伴15年的狗,2015年因脊椎手术导致下半身瘫痪,光良亲自24小时看护。

会买蛋糕、点蜡烛,为小High置办一场生日派对;

也会亲手装钉木架,每天陪伴在它身边,替它复健;

甚至会亲自帮它挤尿、解便、擦澡,丝毫不嫌肮脏。

而小High去世那天,光良由于在海外工作,没能来得及看最后一眼。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光良,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了歉意和思念:你陪了我15年,只差6小时,我却错过了你最需要我的那个时刻。

如果说,光良用自己的声音惊艳了时光,那么他也用自己的爱温暖了流年。

04

已经50岁的光良,俨然步入了知天命的年纪。

把人生比作登山,50岁这个年纪早已到达中点,回头看都是回忆,有过高光、有过暗淡;向前看皆是命运,充满未知,不可预测。

纵使光良淡出我们视线许久,可他并非真的消失了,只是一直没有离开自己喜欢的事业和人生:

他还是会进行巡回演唱会;

会用心对待每一场演出;
这才是一个音乐人最纯粹的样子,有作品就出现,没作品就“消失”,一门心思在舞台上,不买热搜,没有绯闻。

除了低调地做着事业外,他对自我管理也没有松懈过。

会雷打不动地健身,从而保持最好的状态。

坚持不懈的自律再加上开朗的心态,才能让他在50岁的年纪,看起来像三十多岁一般。

谈及年龄的话题,他曾说:“老了这个事情通常是身边的人提醒你,我从没想过我几岁应该做什么,例如有人说我怎么还不结婚生子,我会试着不被这些东西影响,我一直活得蛮轻松自在,心态蛮健康。”

在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到中年男人“油腻”的痕迹,反倒少年感十足。

陈铭曾经说过,少年感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任何时候做任何选择,都不怕遗憾。

光良就是这样,安安静静唱着歌,踏踏实实做音乐,保持着初心和对音乐的执着,勇敢且自由,不曾遗憾。

虽然他过气了,但并非是一件坏事,至少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

正如他在歌曲《少年》里唱的那般:我们还是心里面,那个偏执的少年。

岁月改变了很多人,让他们失去了原本的面貌和初心,可也不缺少在任何时候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热情着、积极着、乐观着。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原标题:《唱《童话》的光良50岁了:15年前一夜爆红的他,消失去哪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