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人喝茶的讲究

2020-09-01 07: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历史上,中国人饮茶并不像现在这样简单。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人是最讲精神的。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意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确实让人叹为观止。我们研究茶文化,就是要重新发掘这古老的文化传统,而且加以科学的阐释与概括。中国人不喜欢把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截然分开。白天把自己变成一架机器,晚间再寻找纯精神的享受;韭菜、肉馅、面包,半生不熟吃进肚去了事,讲营养而不论品味,中国人是不习惯的。在中国传统中,物质生活中渗透文化精神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像茶文化这般完整而又深沉的内容与形式,也并非很多。所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一枝奇葩,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

具体来说,中国茶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是要研究中国的茶艺。所谓茶艺,不仅仅只是点茶技法,而是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中国历史上,真的茶人是很懂品饮艺术的,讲究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式,而是包含着艺术精神。茶,要求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仅要鲜嫩,而且根据形状起上许多美妙的名称,引起人美的想象。一芽为“莲蕊”,二芽称“旗枪”,三芽叫“雀舌”。其中既包含着自然科学的道理,又有人们对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学的意境。水,讲究泉水、江水、井水,甚至直接取天然雨露,称“无根水”,同样要求自然与精神的和谐一致。茶具,不仅工艺化,而且包含着许多文化含义。烹茶的过程也被艺术化了,人们观其色,嗅其味,从水火相济、物质变换中体味五行协调、相互转化的微妙玄机。至于品饮过程,便更有讲究,如何点茶,行何礼仪,宾主之情,茶朋之谊,要尽在其中玩味。因此,对饮茶环境,是十分讲究的。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朝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环境饮茶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这个过程,被称为“茶艺”。也就是说,要从美学角度上来对待饮茶。

中国人饮茶,不仅要追求美的享受,还要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饮茶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交友,以茶敬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通过饮茶,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都能逐渐渗透其中。通过长期实践,人们把这些思悟过程用一定的仪式来表现,这便是茶仪、茶礼。

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使茶人得其道,悟其理,求得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宇宙和谐统一的大道,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茶道”了。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饮茶而称之为“道”,这就是说,已悟到它的机理、真谛。读至此,也许人们会说:“你把茶说玄了,哪有这样高深的东西?”但如果你能认真读下这本书去,真正领会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精神,就会感到笔者此论并不为过。

茶道既行,便又深入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于是产生宫廷茶文化,文人士大夫茶文化,道家茶文化,佛家茶文化,市民茶文化,民间各种茶的礼俗、习惯。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都包含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又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派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茶的交易中出现茶法、茶榷、茶马互市,既包括法律,又涉及经济。文人饮茶,吟诗、作画,民间采茶出现茶歌、茶舞,茶的故事、传说也应运而生。于是茶又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出现茶文学、茶艺术。随着各种茶肆、茶坊、茶楼、茶馆的出现,茶建筑也成为一门特殊的学问。而各种茶仪、茶礼又与礼制,甚至政治相联系。茶,成为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你又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去看待饮茶。茶走向世界,又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综合以上各种内容,才是完整的中国茶文化。它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茶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门类不同,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第一,它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二者巧妙的结合。比如,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这种高深的道理,在哲学家那里,是靠纯粹的思辨,在道家而言,要通过练功、静坐中用头脑的意念来体会。但到茶圣陆羽那里,却是用一只风炉,一只茶釜。不仅在炉上筑了代表水、火、风的坎卦、离卦、巽卦八卦图样,而且通过炉中的火、地下的风、釜中的水和整个煮茶过程,让你感受五行相生、相互协调的道理。细致地观察茶在烹煮过程中的微妙变化,通过那沫饽的形状,茶与水的交融,以及茶的波滚浪涌与升华蒸腾,能体会天地宇宙的自然变化和那神奇的造化之功。又如文学家、政治家是通过读书、作诗、思想斗争来增进自己的修养,而茶人们则要求在饮茶过程中,通过茶对精神的作用,求得内心的沉静。即使在民间,亲朋至,献上一杯好茶,也比说无数恭维的话语更显得真诚。所以,中国茶文化是以物质为媒介来达到精神目的。

第二,中国茶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又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着内容,它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两晋南北朝时,茶人把这种文化当作对抗奢靡之风的手段,以茶养廉。盛唐之世,朝廷科举把茶叫作“麒麟草”,用以助文兴,发文思。宋代城市市民阶层进一步兴起,又出现反映市民精神的市民茶文化。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文人士大夫的茶风也走向狭小的茶寮、书室。而当封建社会彻底瓦解之后,中国茶文化又广泛走向民间,走向人民大众之中。因此,中国茶文化研究不应该是简单的“翻古董”,而应该在吸取传统茶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有所创造。近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海外华人中间,茶事频兴,这是好兆头。中国茶文化应该与时代的脉搏、世界的潮流相合相应,使老树开出新花,这才符合这门学科固有的特征。

选摘自:《中国茶文化》王玲 著,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