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细胞》子刊:针灸的神经学机制找到了

2020-09-02 06: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奇点糕

针灸是传统的中医疗法,传统针灸是用针刺,并通过捻转等手法刺激穴位,再用艾绒点燃后进行熏灼。随着发展,现在还出现了电针,用脉冲电流代替捻转,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和其他传统疗法一样,针灸的有效性始终是个谜,目前少有的临床试验结果也不尽相同。相比临床试验,机制研究就更少了。

虽然现代解剖学不支持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是自主神经系统,也就是末梢神经系统或许可以解释。所以,针灸或许有证可循?最近发表在《细胞》杂志子刊《神经元》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解释[1]。

图片来自pixabay.com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联合复旦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络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电针刺激确实能够激活交感神经,调节炎症,而且存在一定规律,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刺激强度,激活的神经通路是不同的,而且在炎症发生前后,刺激同一个穴位,效果也是不同的。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有研究发现,揉捏或者电针刺激小鼠腹部和后肢,可以激活与胃动力控制相关的神经通路[2],后来,随着胆碱能抗炎途径的发现,又陆续有几项研究发现,肢体穴位刺激可以抑制全身性炎症,这种效果和激活迷走神经有关[3-5]。

但这些发现还不够“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因此,为了更加细致地揭示其中的神经学机制,研究人员设计了这项实验。

图片来自pixabay.com

以前的研究人员缺乏工具,没办法选择性地操作不同亚型的交感神经元,这次,他们开发了一种交叉遗传工具,可以调控嗜铬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前者是存在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的分泌细胞,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后者的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就不多解释了。

这两种细胞在过去的研究中被发现了和全身炎症的调控有关[6,7]。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了它们如何参与炎症调节。

他们把小鼠翻过来,对腹部ST25,也就是天枢穴进行电针刺激15分钟,再用脂多糖诱导小鼠的内毒素血症,作为全身炎症的研究模型,模拟人体内的细胞因子风暴。

只插入电极,但没有通电的小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迅速飙升。而提前进行过电针刺激的小鼠,体内“风平浪静”。电流为1mA大小时,相比小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降低了38.5%,3mA时,降低了71.5%,而且3mA大小的电流还导致了IL-1β和IL-6水平的下降。

小鼠天枢穴的位置(A)及实验流程和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下TNF-α的水平(B)

研究人员发现,对天枢穴的刺激激活的是脾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激活两类受体——α2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这二位对免疫的调节方向刚好是相反的,一正一负。

先电针刺激再诱导炎症时,激活的是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这位负责负向调节的,刚好起到了抑制炎症的作用。

那假如先诱导了炎症,再进行电针刺激会如何呢?小鼠会告诉你,炎症水平更高了!这是因为注射脂多糖后,正向调节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促进炎症,而且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亲和力高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所以再进行电针刺激,不但拉不回飙升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反而还添了一把火。

除了天枢穴,后肢穴位足三里ST36在电针的刺激下,也可以激活神经通路,不过它激活的是迷走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只用0.5mA刺激15分钟,无论是在炎症发生前还是发生后,都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小鼠的存活率也提高了至少一倍。

从以上的实验中,奇点糕总结出了三点:第一,电针刺激不同的穴位,可以激活不同的神经通路;第二,同一个穴位,不同的刺激强度,对神经通路的激活效果不一样的;第三,同一个穴位,同样的刺激强度,但不同的时机,有不一样的效果。

看到这,我想有读者要问了,天枢穴和足三里我也知道,可是人的穴位怎么套到小鼠身上的呢?虽然研究人员们天天和小鼠打交道,对小鼠的了解恐怕比小鼠自己都多,但这靠不靠谱啊?

别说,编辑部的奇点糕们一开始也挺疑惑的,本糕搜索了一下,发现还真的有一些资料,比如说中国兽医针灸学,还有比较解剖学,就是用解剖的方法比较不同纲生物的器官、系统形态和结构,归纳总结其中的共通之处,以此为基础,将人的穴位模拟到动物上。国内也有《实验针灸学》之类的教材,欢迎学过的读者朋友在评论里交流~

再说回这次的研究成果,马教授认为,他们的发现说明,电针灸有神经解剖学机制,这是针灸神经解剖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进步,但同时也要注意,如果不正确地进行针灸,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结果,因此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一旦成功,会成为一种多功能治疗手段。当然,到时候,针对不同疾病,可能也需要摸索不同的刺激参数[8]。

这应该是针灸的科学打开方式了,未来究竟能在哪些疾病中发挥作用,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1] Liu S, Wang Z F, Su Y S, et al. Somatotopic Organization and Intensity Dependence in Driving Distinct NPY-Expressing Sympathetic Pathways by Electroacupuncture[J]. Neuron, 2020.

[2] Sato A. Neural mechanisms of autonomic responses elicited by somatic sensory stimulation[J].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1997, 27(5): 610-621.

[3] Huang C L, Tsai P S, Wang T Y, et 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f ST36 (Zusanli) attenuates acute renal but not hepatic injury in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rats.[J]. Anesthesia & Analgesia, 2007, 104(3): 646-654.

[4] Torresrosas R, Yehia G, Pena G, et al. Dopamine mediates vagal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by electroacupuncture[J]. Nature Medicine, 2014, 20(3): 291-295.

[5] Zhao Y X, He W, Jing X H, et al.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Protects Endotoxemic Rat from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ion[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2: 627023-627023.

[6] Bratton B, Martelli D, Mckinley M J, et al. Neural 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 no neural connection from the vagus to splenic sympathetic neurons.[J].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2012, 97(11): 1180-1185.

[7] Torresrosas R, Yehia G, Pena G, et al. Dopamine mediates vagal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by electroacupuncture[J]. Nature Medicine, 2014, 20(3): 291-295.

[8] https://www.genengnews.com/news/acupuncture-tames-cytokine-storm-improves-mouse-survival-via-specific-neural-pathways/

本文作者 | 应雨妍

原标题:《《细胞》子刊:针灸的神经学机制找到了!华人科学家揭示不同穴位、不同强度针灸激活不同神经通路,以及不同时机针灸的效果差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