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循环”体系下打赢中国经济中长期“持久战”

2020-09-01 14: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邓宇

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黑格尔 德国哲学家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而这一切的征兆均在数年前的顶层设计中有着非常清晰的顶层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中国经济开始向高质量阶段迈进。在新冠病毒疫情持续扩散和全球经济“V型”复苏叠加的大时代里,中国经济保持了一贯的增长态势,这种韧劲表明了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期。西方发达国家陷入到了疫情反复扩散和蔓延的境地,经济停滞不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政策毫无头绪。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枝独秀”,在极端困难和外部阻力增加的情况下,一场“持久战”早已打响。

 

当然,我们应该警惕世界局势动荡和不确定性剧增的现实复杂性,这也是“双循环”体系成为未来“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政策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的是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推动“新基建”的快速发展,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阵地,激活国内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的动能,将房地产金融和过度金融化等问题稳步解决,最终回归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新基建等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新动能,资本市场改革、结构性改革等成为共识,未来的中国版图逐渐清晰。

 

 

《结构性改革》
黄奇帆 著

结构性改革助推“双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黄奇帆《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原重庆市政府市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的新作《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直面中国经济问题的现实和挑战,并不避讳透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历史素材和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便是一位深谙中国历史与当代经济社会现状的经济学者的人生思考,贯穿了其五十余年在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大学等各个领域任职的职业生涯,这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更是书写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论著。《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寓意不在于其中的很多内容素材的丰富,或者说提供的一些对策建议是否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而是在于将国内各种声音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坚持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不动摇。

经济学研究需要“接地气”,在庙堂之外坚守一份独立、开放和自由的精神更为紧迫。作为一位兼具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多方任职的经济学者,黄奇帆的许多思考并不拘泥于理论和书本,而是在广阔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领域寻找答案。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资本市场改革、数字化经济、房地产调控、国有企业改革和全面开放的格局,黄奇帆这本书的素材和内容非常丰富,且在每一个章节体现出一位经济学者的人文关怀和杞人忧天的思想。古语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如他本人在书中的后记所言,研究经济学是一辈子的事。他们这代人经历的正是横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自然有着对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认知,从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到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结构性改革成为了其工作、研究和思考的主线。

 

《中国资本市场变革》
肖钢 著

资本市场的改革亟待破冰和市场化的方向

——肖钢《中国资本市场变革》

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年轻的市场,但也是一个肩负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重要使命的改革攻坚任务。经过近几年的资本市场改革,中国的股市有了很大创新的实践,但也存在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上市公司的治理、财务舞弊、内部监管缺位以及资本市场本身的散户化现象,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复杂模型。作为前证监会主席的肖钢笔耕不辍,且屡屡在各个公开场合发表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看法、观点和建议,《中国资本市场变革》是其集大成之作。本书选取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这个视角来探讨,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回顾了若干制度建立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制度执行的利弊得失,呈现了各方面对某些制度的不同意见,提出了未来制度建设的方案设想。

新冠病毒疫情的发生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也催生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动力,那就是加快对内改革、加速对外开放,新《证券法》的修订、科创板上市、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以及证券行业自身监管的治理等,围绕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并行,如本书所言,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有期望、有信心。《中国资本市场变革》分别从资本市场概论、注册制、上市公司治理、市场交易机制等十个章节不同层面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从自己的职业经历、理论思考中出发,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了极富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如作者所说,总结历史与探索变革融为一体,这便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极端经济》
【英】理查德·戴维斯 著

探索经济如何复苏与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

——理查德·戴维斯 著《极端经济》

理查德·戴维斯是英国央行经济学家、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研究了世界上最极端的经济体,了解人类如何应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并探寻极端环境下的经济发展轨迹对未来的启发。

他去了扎塔里难民营、路易斯安那的监狱、发生了海啸的亚齐、工业革命发源地格拉斯哥、不平等地区金沙萨、老龄化地区日本秋田、科技之城塔林等9个极端经济体。行程16万公里,采访了500多名当地官员、居民、罪犯,以了解和还原当地的经济、市场和生活的真实面貌,阐述了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人们如何生存、重建社区、恢复经济和市场;在极端优质的条件下经济为何会走向失败;在代表未来趋势的极端经济体,人们如何应对老龄化、高科技和不平等。

这些极端情况经常被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忽视,但让我们看到了经济韧性背后的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如何帮助市场发挥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反思经济政策并指引未来的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
白重恩 蔡昉 樊纲 江小涓 隆国强 杨伟民 易纲 编著

 

“三期叠加”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前景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

中国经济进入到新的阶段,经济宏观管理的思路也逐渐从过去的“保增长”过渡到“稳增长”阶段,逆周期调节和增长预期引导成为政策主要取向。预判中国经济增长下行触底的周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适应这种中速乃至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稳定预期是其中的一个方向。中国经济50人论坛知名经济学者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这本书从结构转型、国家治理、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技术创新等各个角度论述中国经济的现状、发展前景,在深度解读的文献中,我们可以逐步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将顶层设计与改革实践融合,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型,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这本书几乎涵盖了当前中国最为活跃的宏观经济学者,余永定、白重恩、黄慧群、刘元春等均是宏观经济领域频繁发声的代表学者,这些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阶段、潜在问题以及一些热点问题,如中美贸易摩擦、金融危机等,知识面非常广泛。因此,对于本书的阅读需要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不同学者的观点碰撞也给了我们深度思考的火花,中国经济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书。当下,中国经济正在遭遇新的挑战,新冠病毒疫情的冲击和全球经济的“逆流”给下行的周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未来的经济增长变得愈加困难,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增长将是一个新的难题。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唯一出路仍然是深化改革开放,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法治化建设以及“新基建”的启动,都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机遇。

 

经济运行的真相
高善文 著

从模型之外探寻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真相

——高善文《经济运行的真相》

作为目前国内知名的经济学者,高善文博士的观点和论述往往“出其不意”,一方面是其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研判宏观经济走向和发展态势更能激起人们的强烈兴趣,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所评价的,高善文将历史案例和经济周期紧密结合,运用合理的逻辑进行推演和预测,经济运行的真相便逐渐浮出水面。《经济运行的真相》一书的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逻辑必须能够提出可以观察的、确定的、排他性的预测,并得到经验事实的支持。同样出色的,作者在本书中提供了大量细致的比较分析,包括具体指标变化和阶段性的特征比较,而这更加凸显了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但是,作者并未局限于比较分析,而是继续深化对中国独特的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原因。

国内研究宏观经济的研究更趋向于大格局和理论模型,而如任泽平、李迅雷、高善文则更倾向于技术分析和现实观察,多元化的视角恰恰反映了国内宏观经济研究的困难、创新点和未来的前景。《经济运行的真相》还原了很多基于常识而在现实分析中又比较复杂的经济学模型,如高善文在书中开篇所提到的,这个世界原则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用很简单的方法去理解,他列举的十个小故事饶有趣味,将我们带到作者的宏观经济世界。作者针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国际比较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转型与其他国家一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相似的发展阶段,作者详细讨论了实际GDP增速、人均电力消费量、城市化率、非农就业占适龄劳动人口比等,8年时间段中国经历的转型与类似国家比较表现上接近,但同时在具体的投资率、杠杆率和老龄化率等具有特殊性,指标转型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较大,减速仍在持续。

 

《全球房地产》
夏磊 任泽平 著

房地产经济调控和住房制度的平衡发展

——任泽平、夏磊等《全球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和行业的热潮从未减退,在资本、金融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并且成为了全民话题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尤其在安土重迁的中国社会和文化语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中信出版社拟于今年4月出版的《全球房地产》一书恰逢其时,是当前国内最受关注度的恒大研究院团队近几年房地产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院长任泽平,恒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夏磊主编,这本书从全球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演进中比较分析全球主要国家房地产发展脉络,上篇以市场和制度两条线为切入点梳理欧美、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机制运行的规律,下篇则透过比较分析的视角审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在和趋势。

以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为核心恒大研究院团队一直致力于房地产市场研究,在《房地产周期》中提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今日”的观点,在其后的研究中也多涉及到房价、房产税、房地产调控政策等等一系列相关话题,聚焦于房地产经济的宏观分析和微观研究,提出了很多的政策建议并且被逐步采纳。《全球房地产》这本书可以说是该团队长期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精华,对于拓展我们对全球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和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的案例剖析具有启发性,我们应擅于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房地产经济、房地产市场的制度上的优秀经验成果。

 

《通往衰败之路》
【美】乔纳森·奥尔德雷德 著

大反思时代的瑰宝之作,看清日常生活的经济学伪装

——乔纳森·奥尔德雷德《通往衰败之路》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评价什么是“好”以及什么是“对”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祖父母一辈看来可能是愚蠢的、有害的甚至是邪恶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却是理性的、本真的并且更贴近事物的内在逻辑。乔纳森·奥尔德雷德在这本具有启发意义的书中指出,这是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应该受到责备。

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经济学理论家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以及从“搭便车”到“助推”等关键经济学理念如何不断地渗透到我们的决策,乃至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学究竟是如何出其不意地控制我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

这本书指出,经济学正在毁掉我们。然而,一旦潜藏其中的奥秘面纱被揭开,情况就能发生逆转。那么,想要做出转变,应该从哪里开始呢?这本书将带你一探究竟。

  

《中国的根基》
徐忠 著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数字普惠展望

——徐忠《中国的根基》

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业并不发达,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或者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在长期的金融改革中存在很多滞后性,包括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忽视、数字普惠的发展短板以及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现实面前。作为中国金融论坛四十人论坛和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徐忠对于中国经济、金融的研究和著述颇丰,《中国的根基:农村金融重构与改革视角》这本书聚焦中国独特的现实国情,全面回顾农村金融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直面发展的困局和问题,不拘泥于理论的探讨,更加专注于农村金融改革本身的历史逻辑、现实遭遇和未来的发展路径。

农村金融改革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根基,这是《中国的根基:农村金融重构与改革视角》的核心命题,也是本文作者一直呼吁关注和关心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从国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部署,还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方针来看,农村金融改革都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内容。中国始终是一个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国家,农耕文明留下了很多的历史印记,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很多金融服务缺位、服务和产品单一、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以及信贷资产资源错配等问题,从这本书透彻而真实的描述中,我们应逐步认识到农村金融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新基建》
任泽平 马家进 连一席 著

“新基建”的战略布局与未来大国竞争

——任泽平、马家进、连一席《新基建》

 “新基建”的顶层设计意义重大,正如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和团队在重磅新著《新基建》所阐释的,“新基建”不仅在短期能够扩大有效需求,而且在长期能够扩大有效供给,通过增加资本存量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和重视“新基建”,更多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对未来的思考,尤其是当下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所引发的世界秩序的深刻变化,唯有通过“新基建”的前沿布局和战略规划,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创新性,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位置。中国在近几年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以及“制造业强国”的战略,根本目标在于突破关键科技技术的“卡脖子”问题,致力于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新基建》这本书是任泽平团队的最新力作,从多个维度和视角出发,对“新基建”的战略布局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背景、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具体的行业发展路径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这本书的内“新基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对“新基建”表示了强烈的支持,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等国家核心竞争力进行讨论。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对“新基建”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还存在一些疑虑,包括“新基建”带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和全国各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新基建”投资布局的效果等尚未得到完全印证。因此,我们在这本书中发现了任泽平专门开辟出的一个知识点“新基建经济学”,作者并未局限于理论分析的框架思维,而是运用结构性思维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全球金融危机、疫情冲击以及全球科技竞争的高层次探讨“新基建”启动的特殊内涵。

 

《复盘》
辜朝明 著

财经刺激计划、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辜朝明《复盘》

反思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是许多经济学家专注的课题,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日裔美籍经济学家辜朝明,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日本政府经济顾问,也是最早参与日本五年经济计划的经济学家。这位经济学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大衰退年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和全球化的宿命》等,这些书关注到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一些实证案例,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作出了前瞻性的判断。《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这本书延续了作者前两部专著的一些分析方法,在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印证过程中,作者对于西方经济的现状有了更具预见性的分析,并且成为少数几位预见到西方发展困境的经济学家之一,这位经济学家的严谨研究在本书的诸多章节和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与大部分经济学家的盲目乐观不同,作者的谨慎评估具有现实批判性。

这本书的案例和数据资料是非常庞杂的,不仅需要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知识,还需要对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问题有着比较清晰的理解。作者的每个章节中会特别谈到日本的大量经济政策,包括90年代的财政刺激政策、货币政策等,这些政策有积极的层面,也有消极的结果,对此,作者进行了辩证分析。一方面是肯定了日本在90年代采取的财政刺激政策,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较强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对美国和欧洲国家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进行了批评,包括扭曲操作的一些负面效果。他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实质上政府干预市场的价格,扭曲的操作只提供了有限的经济增长,包括三个层面的负面效应:一是通过平稳收益曲线挤压了银行收益;二是使十年期国债交易变得更难看清;三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和扭曲操作转移了对财政政策的注意力。从当前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来看,可以发现作者的预见性非常有现实参考价值。

 

《增长双轮:经济周期下半场的增长方法论》
王晓明、龚焱、梁涛 著

 

双轮驱动助力现代企业穿越周期与风险

——王晓明、龚焱、梁涛《增长双轮》

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持续推进改革和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此次疫情促使无数企业抓住创新这个跳板,与互联网加速融合,不仅提升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也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疫情也加快了人工智能、5G通信等行业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将迎来创新性增长。《增长双轮》这本书从企业的视角探讨了在风险社会下企业谋求生存的困境、机会和未来需要保持的乐观信念。很多的企业正在遭遇生死存亡的考验,新的经济类型和新兴企业应运而生,传统的行业则逐渐凋零,必须看到的是,无论是过去成功的企业,还是创业创新企业,都需要有所预备,时刻把握机会。

任何行业和企业都有生命周期,繁荣与衰退都是惯例,如何做到百年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是极其困难的。《增长双轮:经济周期下半场的增长方法论》讨论了当下一些崛起的新兴行业和企业巨头,如今日头条、抖音、拼多多、快手、盒马鲜生等,“从0到1再到 N”的指数级增长,爆发出令世界 500 强企业恐惧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这本书告诉我们,所有的爆发式增长绝非偶然,而且企业自身的实力支撑、行业红利和投资者的眼光,抓住“时代动力”、运用“明天思维”、掌握“增长双轮”,企业就能抓住新的增长机会,在经济周期的下半场走出增长放缓甚至业绩下滑的困境。

 

《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新经济》
周春生 扈秀海 著

数字经济的增长正迎来高光时刻

——周春生、扈秀海《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新经济》

在智能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无限供给品越来越丰富的当下,通过颠覆传统经济思维,建立一套适合新经济发展和无限供给的新理论体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要重新构建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又谈何容易。经过几年的思考,几经犹豫,笔者最终还是拿起手中的笔,不揣谫陋,创作了这本《无限供给:数字时代的新经济》。本书对无限供给产品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有限供给产品生产运营活动和无限供给产品生产运营活动的异同进行了比较,论证了无限供给产品生产企业资产无形化的原因,阐述了无限供给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取决于用户,而有限供给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取决于产能等一系列有关无限供给的新特征。

本书的核心目标旨在构建一个初步、简单,但相对完整的无限供给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并以此诠释新经济领域的许多重要现象,解释新经济领域的企业行为。围绕这个目标,本书分析了无限供给产品的需求和定价问题,讨论了无限供给产品的收入模式和衍生收益。这些内容使我们了解到无限供给产品,如软件、数据和网游应该如何均衡定价,解开了传统产品少有免费模式,而无限供给产品却有大量免费模式(零收益),甚至是烧钱补贴模式(负收益)的谜团。由于无限供给产品的供应量摆脱了传统经济领域的产能限制,且无限供给产品又更便于发挥其多重功能,所以无限供给产品生产企业更加追求用户规模的扩大,更容易形成行业垄断,而且跨界竞争也必将成为常态。

 

《数字基建》
尹丽波等 编著

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

——尹丽波等《数字基建》

数字产业是中国经济未来最为亮眼的领域,也是基于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数字经济的巨大优势不言而喻。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电子商务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和典型应用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颠覆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重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流通领域较早实现融合的新兴业态,工业电商将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入仓储、物流、配送等实体设施设备中,形成了以电商平台为支撑的现代商贸流通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同时通过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又衍生出了种类繁多、丰富多样的产业链新应用、新业态。

《数字基建》聚焦于平台迭代创新与传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视角,从数字新基建、供应新网络、产业新价值、商业新生态等多层视角,阐述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工业数字化涌现的新需求与新服务,解析了工业互联网与工业电子商务的内在关联与价值,阐明了工业电子商务的重要价值。本书的立足点在于将数字基建的最新发展成果与企业实践案例融合,为更多的企业决策者提供行动指南,只有不断加快数字基建的应用,与新兴的经济形态和模式融合,发挥传统行业在市场认知度、工业体系、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迎接新经济的高光时刻。享誉世界的龙头企业如三一重工、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等早已开启了数字基建的新征程。

  

【后记】

全球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似乎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疫情的持续扩散扰乱了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行。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下,国家、社会和企业,以及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则是全球化经济模式的颠覆,传统的经济刺激政策毫无效果;二则是逆全球化和随意的国际交往体系破坏了多边机制;三是滥用规则和制裁的手法置市场经济、商业社会于不顾。越是困难面前,越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专注于国内事务,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国内的一系列问题,坚持房住不炒的宏观调控原则,以支持实体经济和“六保”为金融发展的主线,当务之急是促进内需市场的恢复,创造城市化建设的公共卫生、安全环境,让民众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保持战略定力,以加速对外开放的步伐推进全球化,为帮助解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而贡献力量,坚持多边主义和全球化,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

邓宇:

财经金融专栏作家,西泽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财经新闻评论员。供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从事公司金融、投行业务。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金融科技、银行转型。曾在《中国金融》《清华金融评论》《普惠金融研究》《金融市场研究》《中国国情国力》《银行家》《金融经济》《金融博览》《零售银行》《财富管理》《审计观察》和《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FT中文网、人民网等经济金融专业期刊及报纸、自媒体发表财经金融、宏观经济文章百余篇,曾多次接受《金融时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环球时报》(英文版)采访,曾参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数字金融 百人访谈”研究项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