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20-09-04 11: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展望未来的 Discovery探索频道

放眼全球,环顾世界,

如今中国的迅猛发展和创新态势

无疑是让世人惊叹的。

如何在世界格局中把握机遇,展现中国智慧?

由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与五洲传播中心联合出品,

聚焦中国科技发展与未来生活的

大型人文五集纪录片《中国愿景》

为观众提供了一副壮阔的图景。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12.6%适合种植,对于一个需要养活14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今日的中国人,正在通过创新,找寻通往中国未来几十年道路的方向,而这首先要建立在农业的发展上。

从“带电栽培”到 “沙漠种植”,前沿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解决方案,这将大大提升退荒还耕的能力。

高知农民利用科技手段管理数千公顷私有农场的情况,能帮助中国应对现有的农业挑战,亦已成为可期的未来。

每一年,中国申请了许多专利。这些专利都会衍生各类技术,将可能性拓展到无限,受益者将是全社会。

从音科技术公司想用“语音分离术”让失聪者重新听见;到山姆会员商店通过规模化生产、未来农场以及先进的储存及物流,提升食品质量和检测水平。

从专职照顾老人和儿童的机器人研发,到世界领先的改善残障人士生活质量的体外骨骼研究,再到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提升整个医疗路径的效率、速度和质量。
在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院长凯利·布朗看来,“在中国,现代化就是研发技术、解决各种问题。你能真真切切地看到,技术正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运用科技创新的能量传承文化精神、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各类科技创新与变革的步伐背后,《中国愿景》用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

当人们把视线聚焦到中国新一代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已经以全球视野为前提,将这一理想付诸实践,为人类美好的生活不断努力。

凭借《北京折叠》斩获国际科幻文学大奖雨果奖的获得者郝景芳、教育机器人制造公司的创始人都在关注社会,改善教育不公平,让孩子更早接触科技。

传承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里的老师傅与老手艺人,授予的方式也不再是刻板印象里的手把手的一招一式。

我们看到上海图书馆借助VR技术,将历史古建筑的故事娓娓道来,将历史和现代AR技术相结合,向大众分享它丰富的历史馆藏。我们看到AI技术正赋予时代老电影新的生机与活力。

看到逐渐消失的少数民族语言重新通过编码存在于记忆中;看到肯德基让孩子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也能通过智慧化的方式了解中国文化。
在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修复技术和社会设计,都将社会人文关怀放在了重要的位子之上。在回望中展望,年轻一代正用现代语言重塑着中国文明中的价值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贯穿始终的是中国人达济天下的胸怀。顺浩荡潮流,行天之大道。
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已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转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面推进阶段,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中国愿景》将镜头聚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如中国与老挝政府共同推动,建立第一家在海外开办的中国认证的证券公司——老中证券有限公司,连接了两国资本市场。

中越知识共享的具体体现是中越两国长达25年的电力合作项目永新电厂,不仅将中国安全管理的模式输送给越南工厂,还提高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就业。
中国热情友好地开展技术输出,协助周边国家改善当地民生。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为纽带,联结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深厚友谊。

《中国愿景》正以精巧的结构与细腻的讲述,

将当前中国科技发展图景清晰定格,

带来一份兼具未来眼光与全球视野的影像记忆。

原标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