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猴王之后还有什么?他让世界都看到独属于中国的东方古韵

2020-09-06 08: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匠匠 了不起频道

《迷 · 藏 — 真假美猴王》

©王瑞琳

「王瑞琳」

王瑞琳,1985年生于辽宁鞍山,200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他的作品《逐梦记-方舟一》被中国国家大剧院收藏。2015年设计制作了APEC主题雕塑“未来之舟”。

《逐梦记》

我最初认识王瑞琳,是从2012年他创作的《逐梦记》系列开始。

不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样,《逐梦记》系列作品呈现了很多超现实主义的动物雕塑,鳄鱼会翘起尾巴像弯月,牦牛的身上布满陆地和海洋,鲸鱼背上驮着湖泊和山峦……整个雕塑就像一个无人版的“动物诺亚方舟”。

通过作品,王瑞琳表达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平静。他说“人类的伟大在于能发现自身的渺小。顺应自然是我的生活态度。”

「作品展示」
《逐梦记》系列

©王瑞琳

熊猫、狮子、北极熊是王瑞琳疫情时期的新作。在它们身上,你能看见碧蓝的北极之海,巍峨的崇崇高山,古朴的风化巨石......动物与自然之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融合。如梦似幻的雕塑之中,东方神韵应该是《逐梦记》系列最好的注解。

《迷·藏》

“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2018年,中央美院毕业作品展因两只“猴子”变得与众不同,王瑞琳的毕设作品被网友发到了网上,视频中两个背向站立的美猴王身披铠甲,冥神伫立,一尊祥云,一尊真火,神韵尽显,这组名为《真假美猴王》的雕塑,短短12秒,点击次数高达168.8万。(王瑞琳说,自己创造孙悟空的初衷,就是想让世界看清楚,东方英雄的样子。)

HIDE.SEEK - WUKONG|迷·藏-悟空

「作品展示」

《迷藏》系列

©王瑞琳

关于《迷藏 》系列,他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猴”,而我国最具特色猴便是我们熟知的“美猴王”,借用美猴王形象,正反双身共持一线,一面是熊熊火焰,一面是淡然浮云,表现出事物的多面性,也映射出事物的平衡之道。真假美猴王,不过是人心的两面,一念之间,千差万别。

《马·戏》

从小就喜欢马的王瑞琳,四五岁上启蒙课的时候,看到一幅徐悲鸿《奔马图》的临摹画作,便开始着迷于寥寥几笔就能神采奕奕的中国水墨画。20岁那年,他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学习雕塑。
他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动物为主题,但又不是追求真正的动物形态,而是拟人化的表达。毕业创作的《马·戏》系列,是艺术家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的叙述,并且这个系列会一直延续下去,随着立场和处境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表达。

「作品展示」

《马 · 戏》系列

©王瑞琳

王瑞琳在创作的时候并不会参考马的照片或解剖图,相反会刻意地避开真实的马的一些特点,凭着脑海里面的印象去做。因为从源头上讲,东西方艺术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东方更意象一些,它体现的是一种气韵,它对事物的理解可能都是一团气,只是这团气的张力、形状或者其他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马·戏》这个系列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但你会发现这些马的动作、造型,包括它的五官神韵会有一些变化。

「人物访谈」

Q1:可以简单谈谈您从开始接触雕塑到现在的经历吗?

王瑞琳:以现在的认知来看,我们从来就生存在一个三维的雕塑世界里,只是通过学习和思考慢慢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大概是从高中开始我脑海里有了雕塑的概念。这很符合直男的性格,抓一块泥用不同的外力把它挤压成你脑海里的模样,不容分说。考入央美后我目的明确,避开了当时最火的油画专业直奔主题进入了雕塑系。五年的学习让我有了些许技法,这是表达的基础。2010年开始独立创作到今天整十年。很多作品大家都看到了,期间的经历和个人的变化都会在作品里或明或隐的传递出来。

Q2:您认为雕塑真正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王瑞琳:真实,直接。雕塑能充分满足人类的感知需求。婴儿时期人会到处摸爬,抓起东西就放进嘴巴里品尝,这都是基本的感知和好奇,只是慢慢的被认知和理性约束。而雕塑可以给我们这种体验,我们可以触摸、拥抱,去感知它们的硬度、重量和温度等等。

Q3:为什么您的作品大多以动物作为创作的主体呢?

王瑞琳:毋庸置疑,作品是做给人看的,当人面对人时很容易被限制在自身的社会思维里。动物形象可以让我更客观的表达,观者也会更冷静的感受,让大家能在自身种群之上思考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Q4:您之后还有计划做其他东方英雄的雕塑吗?

王瑞琳:纵览我们的历史,人们从没停止对英雄的追逐。我的英雄主题雕塑也在一直探索和尝试,顺利的话不久后就会有新的作品呈现出来。

Q5:您最喜爱的一个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王瑞琳:这个不知道,每件作品都有它形成的原因。目前的三组作品分别是我对自身的记录、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感知,以三人承重之势托起我的精神世界。

Q6;您生活中除了雕塑外还有什么爱好?

王瑞琳:雕塑不能算爱好,是我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方式。只要能引起我好奇的事物我都会尽量去了解。

Q7:您接下来的规划或者目标是什么?

王瑞琳:我的态度是没有规划就是最好的规划,任何形式的规划都会不同程度的限制人的思维。顺其自然的生活,水到渠成的创作是最接近完美的方式。

Q8:给想要尝试做雕塑的朋友一些建议吧。

王瑞琳:雕塑只是一种形式,是否做雕塑并不重要。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尝试。重要的是我们都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法,让内心能够充分的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展示,把每个个体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系起来。

(部分图源自网络,如侵删)

原标题:《猴王之后还有什么?他让世界都看到独属于中国的东方古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